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186831223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篇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汇报材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农村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充分发掘乡村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农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

2、国计民生,乡村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我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统筹利用农村生产空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农村特有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能力。 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

3、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广大农民群众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农村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事实证明,激发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对于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

4、主体,充分发挥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形成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增强农村致富的内生动力。我们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需要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强化乡村就业服务,稳定农民收入来源,让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办法、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稳定途径。另一方面,推动农村各类要素持续有效利用。依据乡村的独特优势、资源及发展潜能,科学设计乡村振兴计划

5、和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农民最大限度地把各类要素转化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农民依托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者扎根乡村、奉献基层 新一批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整装待发;新老驻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开展轮换座谈会,确保驻村工作无缝交接;根据村子实际情况选派某一领域专家、能手,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当前,全国各

6、地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陆续到岗,以饱满热情投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运用脱贫攻坚重要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25.5万个驻村工作队冲锋在前,在推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和

7、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好经验、好做法延续下去,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就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脱贫攻坚需要“带头人”“主心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如此。当前,“贫困帽”摘掉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防止返贫、让日子过得更好,成了乡亲们最迫切的期盼。这也对驻村干部和工作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怎样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意见不仅明确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主要职责任务,而且要求严把驻村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

8、,确保选优派强。群雁高飞头雁领。让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者扎根乡村、奉献基层,必将更好激发选派工作的制度效能,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广阔乡村,是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舞台。在脱贫攻坚战中,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在扶贫路上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到连续9年驻村、用认真负责换来村民信赖信任的刘双燕,涌现出一大批奋战一线、奋斗基层的优秀驻村干部。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里,有369名驻村干部获得表彰,占表彰个人的18.6%。脱贫攻坚战为党和国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通晓农村、了解农业、热爱农民的干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广大干部增长本领和才干、谱写人生

9、华章的广阔舞台。 让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离不开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意见不仅对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通信补贴、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费等作出周到安排,同时要求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保障支持,加强关心关爱,创造良好环境,才能进一步激发广大驻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担当作为。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在农村工作力量的有效举措。把选派工作做实做精做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我们必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在全面建设社

10、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8日 05 版)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婧蓝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全省上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走好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举消灭了“千年贫困”。如今,湖南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领跑世界,工程机械“智造”在全球举足轻重,从“银河”到“天河”,超级计算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三湘儿女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伐坚定。 千年贫困,一朝圆梦,在这背后是党的坚强领导,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

11、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精准扶贫”方案的提出,到湖南以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书写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样本,让我们看到的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精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湖南力量。奋进“十四五”,要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攻克新时代的难关、蹚出新路子、谱写新篇章。 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攻克乡村振兴新难关。重温三湘大地的发展历史,从先民匮乏粮食种子困境到古人“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梦想,再到“为了让下一代吃上大米饭,冲啊!”的悲壮故事,每一段历史之中,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有不懈奋斗的精神。回顾过去,是为了看到一个不断前进的湖南

12、,是为了更深刻地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衣食无忧、生活幸福的新样貌。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需要我们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团结精神,才能更好地攻克新难关。 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拓荒精神,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十八洞村的“蝶变”,是三湘四水战胜“千年贫困”的成就缩影,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创新才能为地方带来新的腾飞。乡村振兴的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要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尤其需要我们坚持“民本导向”,大力发扬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拓荒精神,才能更好地深挖地方的优势资源,夯实粮食根基,补足发展的“短板”,更好地办好民生实事。 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吃苦精神,谱写乡

13、村振兴新篇章。新时期,要推动乡村振兴,尤其需要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坚持“智造+创造”新方式,开启人民群众的美好未来。一方面,要重视科技赋能,着力破解“卡脖子”问题,确保交通产业、智造产业更有竞争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软优势”,为湖南插上“工科硬”和“文化软”的翅膀,才能增强发展底气,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创新思路、提升科技含金量、夯实农业基础,才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落实,携手创造更美好的现代化新湖南。 来源:红网赋能农村发展助力乡村

14、振兴工作经验总结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叫响“我能行” 唐代兵 2020年以来,湖南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及专题调度会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7次。广大“湘”村,正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00年前,伟大的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塑造历史、辉映未来。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从“红船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不忘初心跟党走,举全民之力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湖南,乡

15、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就要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八年来,三湘儿女尽锐出战,真抓实干,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为中国脱贫贡献出湖南力量。前不久,湖南省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第三次集中培训和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同步开展,全省村社干部、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完成思想的“集中充电”、工作的赋能提升,党员干部再次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将希望的种子撒向田间地头,将现代化的理念带到“湘”村大地。唯有沉下心、扑下身,才能啃掉“硬骨头”、补齐“短板”,在党的带领下走好乡村振兴这一新时代赶考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为人民服务宗旨。时时处处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初心。回顾党的百年峥嵘岁月,焦裕禄在风沙最大的时候,亲自去查风口,探流沙,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送救济粮款;杨善洲20年如一日,带领群众“活生生”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修建林区公路,建设输电线路;廖俊波、邹碧华等领导干部,大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幸福,一辈又一辈共产党人深入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带领群众脱离落后的经济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离不开求真务实的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落细。我们必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