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

上传人:莫**** 文档编号:186831209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编制日期:目录第一章 方案背景41.1. 项目背景41.2. 需求分析51.3. 市场规模预测6第二章 解决方案82.1. 总体架构82.2. 中心平台环境设计92.3. 组网方案设计102.4. 教育管理机构解决方案112.5. 视频会议系统11(1)技术实现11(2)主要功能122.6. 基础教育管理系统142.7. 中小学信息化解决方案162.7.1. 家校通162.7.2. 平安校园192.7.3. 教育直通车242.7.4. 平安短信262.7.5. 学生定位手机272.7.6. 校车监控282.8. 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35

2、2.8.1. 校园一卡通352.8.2. 阳光求职易382.8.3. 掌上校园39第三章 商业模式413.1. 价值体现413.2. 关键业务41(3)核心资源413.3. 盈利模式42第1章 方案背景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但是也不断暴露出很多新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从而导致业务流程不通畅、用户使用不方便、系统应用推广难等等。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经常需要牵扯到其它应用和流程的改造,以便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和更新。智慧教育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

3、、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教育的管理、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就业率的目的。目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投入内容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为了顺应现代化、信息化、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大环境,利用通信技

4、术、互联网技术等可以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视频监控、信息化管理、教育直通车等应用,为中小学提供平安校园、校车监控、平安短信、儿童手机定位、家校通等应用,为高等学校提供手机一卡通、掌上校园、阳光求职易等应用,全面助力我省教育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1.2. 需求分析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教育部部决定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教育厅发布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建设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级政府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到2020 年,建成覆盖全省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园区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5、,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主管机构面临对教育政策的下发与传达,缺乏专业的沟通工具,缺乏统一的对外形象和联系手段,统计全省招生、就业信息效率低。因此教育主管机构需要统一的教育管理应用系统,对全省中小学、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全省学生电子学籍档案。中小学校学校面临单课堂受众群体有限,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学内容无法录制、课后复习效果不佳、空间距离较远、学习时间浪费严重、教材内容有限、学生知识面不广、教学内容生硬、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材更新困难,新知识难以同步引入、师生互动困难,教学效果难以快速提升。因此中小学对信息化的主要需求是学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共享、校园监控、平安

6、短信、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等。高等学校面临相互之间资源独立、业务交流不流畅等问题;同时各个学校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造成了学校老师、学生日常工作学习效率的低下;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有效的途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1.3. 市场规模预测2011 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 IT 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2010年中国教育行业 IT 及信息化投资总规模为 307.1 亿元,2011 年达到 366.9 亿元,同比增长 19.5%。图 12-1 2011 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 IT 应用发展趋势示意图中小学校共有 1.6 万所,教职工约 66 万人,在校生人数约 1000 万人;高等学校共

7、有 136 所,在校人数 1079667,教职工人数 86724,教育市场信息化应用市场潜力巨大。第2章 解决方案2.1. 总体架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就是通过为各级的教育机构,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提供互联网接入、无线覆盖、内部办公管理系统、教育资源共享、平安校园建设、网站建设、校园一卡通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我省教育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共享化。整体架构如图 12-2 所示。图 12-2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总体架构图智慧教育依托的 IDC 能力和云计算能力,打造数据交换平台、基础数据中心以及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高速的宽带网络、WCDMA 网络、光纤网络、蜂窝网络和各种专用网络,连接教育管理机构

8、、中小学、高校,整合校园业务管理系统、资源及学习中心、办公一体化系统以及平安校园系统,对外通过 PC、智能终端等提供平安短信、家校通、校园一卡通、平安校园等基于教育行业不同角色用户的各种应用。2.2. 中心平台环境设计图 12-3 智慧教育系统中心环境示意图智慧教育系统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建设方式,服务器统一存放在智慧城市平台上。平台统一对外提供家校通、平安校园、校车监控、儿童手机监控、手机一卡通、掌上校园、阳光求职易、教育直通车等业务接口。平台采用面向数据中心的虚拟化架构,采用定制化的 IT 软件、硬件资源,实现自助化的虚拟 IT 资源申请、审批、开通、回收等服务;同时,支持异构虚拟化的监控和管

9、理,轻松实现对大型数据中心 IT 环境的快速部署和统一管理,实现对数据中心工作负载(物理机、虚拟机、镜像文件)的任意转换和迁移服务。2.3. 组网方案设计图 12-4 网络拓扑图各级教育机构通过的传输网络接入智慧教育的数据中心平台;学校通过的传输网络、教育网与中心平台连接;学生、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教育直通车平台,通过 WCDMA 网络与平安短信、家校通系统连接。智慧教育组网方案如图 12-4 所示。2.4. 教育管理机构解决方案2.5. 视频会议系统高清的视频会议系统,为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提供的一种可交互式的视频会议系统。通过此系统,教育厅、各地教育局、各地高校可借助普通的 PC 机

10、、标准的音、视频采集和输出设备(摄像头、耳机和麦克风),实现基于 IP 网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讯,还可实现数据传输以及协同工作、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管理、电子投票、会议议程等多种会议功能。(1)技术实现教育系统视频会议技术实现如图 12-5 所示。图 12-5 视频系统结构图省教育厅为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主会场设置视频会议核心设备 MCU管理平台以及一台高清终端;各个会场均配备一台高清终端。传输网络是基于光纤接入网和 IP 城域网的 MPLS VPN 技术组网。省教育厅中心节点到城域网,带宽为 100M 光纤,各高校节点到当地城域网,带宽均为 10M。(2)主要功能音频功能清晰的声音效果

11、。系统音频处理采用了先进的音频压缩算法和网络自适应算法,使得在各种网络带宽条件下均能保持声音的清晰连贯。灵活的话筒切换。采用业界领先的多路混音技术,可进行灵活的话筒切换控制,使系统运行更加流畅自然。可控的分组功能。在会议中可以按照主席的控制进行分组讨论,各个分组内可以进行多路混音的语音沟通,不同组之间的语音完全隔离、互不干扰。视频功能系统不仅提供了一整套高质量的视频编解码解决方案,还提供了 H.264 VBR(质量优先)、H.264 CBR(带宽优先)、H.263、MPEG-4 等多种视频工作模式。高清分辨率支持。在加密锁支持的情况下,系统可提供分辨率高达 1920x1080的高清视频,适合从

12、 56Kbps 拨号直至宽带的网络环境。多种布局方式和显示模式。系统支持同时显示多路视频,参会端支持同时显示 24 路视频,主席端不受限制(与网络和机器性能有关)。与会者可以灵活选择、任意切换。视频大小和布局可由系统自适应调整或用户手工调整,实现各种焦点突出、全屏放大、多路分屏等生动实用的显示布局。视频轮循功能。系统提供视频轮循功能,客户端可根据需求对轮循时间间隔和轮循视频数目等参数进行自由设置,同时可由主席进行视频轮循功能的统一设置。多媒体资源载入。数据协作功能数据协作功能使交流更加全面充分,支持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件共享、协同浏览、桌面共享等功能,并提供会议过程中的文字交流和文件实时传输

13、。2.6. 基础教育管理系统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家长等开发的,提供实时、快速、优质的信息管理服务,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基础教育网络管理支撑系统,实现全省基础教育的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架构在 IDC 机房集中部署全省集中的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校园综合管理系统与各个子系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图 12-6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业务架构图图 12-7 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逻辑架构图(2)主要功能教育厅:实现了全省基础教育监督与管理;市教育局:实现了市级范围基础教育监督和管理;县区教育局:实现了县区范围基础教育管理;学校:

14、实现了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教育管理者:实现了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管理与评价的网络化;学生、家长:实现了学生日常成长档案,高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网络化;社会公众:实现了家庭、社会参与学校监督和管理的网络化,以及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家长、社会进行交流的网络化。2.7. 中小学信息化解决方案2.7.1. 家校通“家校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系统。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信息化解决方案。家校通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平台以互联网为业务中心,为不同角色用户提供统一的

15、登录入口,提供集互联网、短信、语音、WAP 及 3G 等综合的教育信息化业务。同时针对家校通使用、功能和业务宣传、活动有全面的介绍,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家校通系统由四大平台组成,分别为互联网应用平台、短信应用平台、语音应用平台和考勤应用平台。互联网是基础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管理与应用平台。系统共设置三类角色,分别为学校管理员、教师、家长。各类角色的操作模块功能模块不同。(1)学校管理员模块是对学校日常事务及信息进行管理的平台。主要功能有初始化数据、家校通、考勤管理、校园管理、资源管理和学校网站。初始化数据模块是学校基本信息设置模块。包括学校管理、年级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导入、学生管理、学生升级、班级调整、科室设置等功能。;家校沟通模块是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模块。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统计模块。考勤管理用于考勤信息的设置、查看和统计等。校园管理实现对学校日常的无纸化办公,包括公文流转、通讯录管理、会议管理、我的公文包、报表管理。资源管理提供了三种教材版本,管理员可以对资源库中的素材、教案、课件等资源进行搜索、查询、下载等操作。同时学校管理员还可以建立符合本校教材的学科数,也可以对教师所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资源将加入校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