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上传人:ls****与光 文档编号:186820627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LC 电路暂态过程研究一、 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电路暂态过程的特性 2. 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暂态信号的方法二、 实验装置: 用九孔电路实验板搭建RC、RL、RLC电路,并在电容两端接入示波器的通道。本次实验我们使用的是1500Hz、8Vpp的电源(用交流电模拟充放电过程),不同阻值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以及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三、 实验内容:a) 测量 RC 放电曲线,并计算时间常数电路方程本次实验测量了如图三组RC电路的放电过程中Uc两端的电压变化i. 计算理论值:由电路方程得到电路的时间常数=RCii. 测量数据:由示波器导出数据后处理得到三组RC电路放电曲线其中纵坐标表示电容

2、两端电压与初始电压的比值,横坐标表示时间。将数据处理后,以Y=ln1Uc/U0为纵坐标,记放电时刻时间为t=0,再以t为横坐标线性拟合得到如下图像分别是R=10、100、1000时x-y的图像斜率代表1/,计算得到时间常数的测量值:测量值和理论值相差均为两倍左右,因为我们利用的是交流电模拟的放电过程最后稳态时U=-U0而非0,所以会有这样的误差。C分析 可以观察得到,在u(t)稳定时突然该改变u(t),因为电容储存的能力不能瞬时改变,uc(t)只能连续改变,而uc(t)改变的由电路方程可知与时间常数=RC有关,时间常数越大,电压改变越慢。如图:绿色(C=0.1F,R=1k)代表的RC电路放电过

3、程最慢,b) 测量 RLC 串联电路振荡曲线,并计算固有频率和品质因数 电路方程本次实验测量了两组Q1/2,即欠阻尼情况下电容两端电压的衰减震荡数据。A. 计算理论值:电路衰减振荡方程固有频率0=1LC,品质因数Q=1RLC,时间常数=2LR,振荡“角频率”B. 测量数据:C. 通过示波器测得两组电路Uc两端电压变化得到如图:l 测量得到振荡“角频率”为:l 品质因数Qi.上式给出实验中粗略估计值的方法:由于(-) = 0.0432 0,如果 1,大约经过次振荡后电路就达到稳态。可以数得第一组(R=100),Q1=3;第二组(R=10),Q2=7;ii.由振幅衰减计算品质因数Q:测出相邻的峰-

4、谷高度差1, 2, 3, ,根据 k= Ce (-k)拟合出衰减系数,再由得到Q虽然拟合较好,但Q的误差非常大,暂时没有分析出原因,希望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发现问题。D. 误差分析:l 频率: 理论值较实验值偏大第一组误差约为4.05%;第二组误差约为1.70%在接受范围内1. 由于仪器长时间使用导致L和C真实值比标定值更大;2. 测量和读数的误差l 品质因数:I第一组较为接近,但测量值本就是粗略估计的读数所以误差分析没有意义;第二组相差较大,由图像可以看出,在振荡衰减后期振幅较小,已不易判断振荡次数,所以导致相差较大。IIc) 观察 RLC 串联电路的不同衰减模式电路方程:AQ1/2,欠阻尼,衰减振荡可以看到Q值越大,振荡次数越多,衰减得越慢;BQ1/2,过阻尼,双指数衰减CQ=1/2,临界阻尼 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我们没能得到这样的电路并观察它的衰减情况。四、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探究了RC并联电路和RLC串联电路欠阻尼情况下的暂态过程,并分别计算和测量了他们的时间常数、品质因数等重要物理量,分析了误差来源;观察了RLC串联电路不同的衰减模式,对于电路方程和实际情况的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