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

上传人:ls****与光 文档编号:186820622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稳态性研究”预习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电感和电容的电学特性;2.深入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3.掌握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稳态信号的方法。【实验器材】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九孔电路实验板、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等)、数字多用表。【实验原理】1.电感器和电容器(1)电感器 电感线圈通电会产生一个磁场,如果电流改变,由楞次定律,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感生电动势。理想电感器的伏安特性可表示为:ut=Ltt ,其中()表示线圈两端的电压,()为流过线圈的电流,常数L称为电感,单位为亨利, 简称亨(H)。电感储存的磁场能为EL=u=12L2. 实际电感器应该考虑导

2、线的电阻、磁心介质的饱和与磁滞。导线的电阻会引起能量耗散,分析时可以用等效串联电阻来描述。而磁介质的饱和与磁滞具有非线性特征,导致波形畸变:当()为正弦波时,()并不是正弦波。如果电流频率较高,还需要考虑电流的趋肤效应以及相邻导线圈之间的分布电容。这些非理想因素会导致电路的行为(特别是高频特性)偏离固定参数的线性模型。因此,当电流的幅值足够小,非线性效应可以忽略时,实际的电容器可等效为理想电感器与电阻的串联,而理想电感器的电感量与等效串联电阻的阻值都与频率有关。(2)电容器典型的电容器由两个金属电极板和填充其间的电介质构成。电容的定义为qt=Cut,其中()表示电容器存储的电荷,()表示电容器

3、两端的电压,常数C称为电容,单位为法拉第,简称法(F)。对上式求时间导数,就得到理想电容器的伏安特性:t=Cutt ,其中i(t)表示流进电容器的电流。电容器存储的电场能为EC=Qu=12Cu2 .实际电容器则可能包括寄生电感、电阻、介质损耗、温度效应等非理想特性。2.RLC串联谐振电路 1个电容和1个电感串联即可以构成振荡电路。由于实际元件不可避免存在的电阻,我们考虑RLC串联谐振电路(见下图)。设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t=u0sint,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Ct则电路中的电流:t=CuCtt电阻两端的电压:uRt=Rit=RuCtt电感两端的电压:uLt=Litt=LC2utt2由基尔霍夫定律

4、,有uLt+uRt+uCt=ut代入上式得:LC2utt2+RLuCtt+uCt=u0sint 该方程与受迫振动方程有相同形式,可改写为:1022t2uct+1Q0tuct+uCt=u0sint其中0=1LC为固有频率,Q=1RLC称为品质因数,简称Q值。方程的稳态解为: 其中: A和分别称为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电路的频率特性,其特点是: (1)当0时,A0,2;当时,A0,-2; (2)当=0时,A0=1达到极大值,0=0,电路达到谐振; (3)当=1,2=1+14Q212Q0时,A1,2=12,1,2=4. 1-2=0Q称为带宽。 当=0时,uLt=-uCt=Qu0cos0

5、t,幅度是输入信号幅度的Q倍.如果Q很大,即便输入信号幅度不大,谐振时电容和电感 上的电压可能很高,因此 RLC 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利用电 压谐振来放大特定频率的信号,也需要考虑它可能对元件造成的损害。此外,电路储存的电磁能不随时间改变:E=ELt+ELt=12Cuc2t+12LC2uC2t=12CQ2u02一个周期内电阻消耗的能量为:ER=1R020u02sin20tt=u02R0=CQu02=2QE所以有:Q=2系统储存的能量一个振动周期内消耗的能量总之,品质因数Q反映了系统的以下特性:(1)谐振时的放大倍数;(2)频率特性曲线中谐振峰的宽度(或者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6、);(3)能量耗散的快慢。【实验步骤】1.按下图所示在九孔电路实验板上搭建电路.2.测量谐振频率. 利用0=0可以准确地判断谐振(测量电路见下图)。 将输入信号和电阻上的电压信号分别输入示波器的两个通道,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可以看到两个信号的相位差随之改变。当相位差为零时,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即为谐振频率。示波器用XY方式可以方便判断两个正弦信号是否同相位(见下图)。3.测量品质因数Q. 达到谐振频率以后,测量电容上的电压振幅和输入信号的振幅,二者之比即为品质因数Q。 不过由于示波器两路输入信号需要共地(共同的电压参考点),此时需要将图 5 中电容和电阻的位置互换。测量电压的幅度,可以光标手

7、动测量,也可以用示波器自动测量。自动测量可以选择峰-峰值,也可以选用周期均方根值(周期RMS)。如果测量周期均方根值,应调节示波器的扫描时间,使得屏幕中的信号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周期。由于示波器的垂直分辨率较低,为了减小为误差,需要调节垂直灵敏度,使在信号不超出屏幕范围的前提下被尽量放大。注意电感器存在较大的电阻,在计算品质因数的理论值时不能忽略。如果谐振频率不是很高,可以将电感器简化为理想电感与一个定值电阻的串联(这个假设是否合理需要根据具体测量结果)。用多用表测出电感器的直流电阻RL ,计算时采用电路的等效电阻:Req=R+RL4.测量频率特性.测量电路同图5.对于给定的频率,需要测量电阻两端

8、电压与信号源输出电压的幅度比 = /0以及这两个信号的相位差。考虑到电感器的电阻,为了和理论模型比较,幅度比应做如下修正:A=R+RLRA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号发生器一般有50的内阻,而且实验电路的阻抗与频率有关,如果设定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值不变,u0实际会随频率不同而改变。因此每个频率点都需要测量u0和。由于只关心它们的比值,可以测量信号的峰峰值或周期RMS。当然也可以在每个频率都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使u0保持不变。相位差的测量可以采用手动光标测量,也可以自动测量。光标测量的方法是(参照下图):将两个正弦信号的零点调至屏幕水平中线,用竖直光标测出它们的周期T以及同相位点的时间差T (超前

9、为正,延迟为负),然后按照下式计算它们的相位差:=TT360.建议实验中至少在1个频率点用手动测量相位差,并与自动测量的结果比较。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在每个频率点重复上述测量,完成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需要说明的是,测量频率只需要使得Q0-0的范围足够大,比如取到10到10之间,就可以了。如果频率过高,电感器有可能存在很大的非理想特性,使得结果与理想模型有明显区别。【预习思考题】1.保持L和C而增大R,电路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如何改变?答:保持L和C不变而增大R,由公式=0=1LC知电路的谐振频率不变;由公式Q=1RLC知品质因数Q变小。2.对于RLC串联谐振的频率响应曲线,当频率取对数坐

10、标时,证明幅频特性曲线关于=0是对称的,而相频特性曲线是反对称的。证明:已知公式 当取对数坐标时,横坐标为ln0令t=ln0,则 0=t,0=-t则A=At=11+Q2-t-t2=11+Q2-2t+2t-2且=t=arctanQ-t-t易知A-t=11+Q22t+-2t-2=AtAt关于t=0对称,此时t=ln0=0,即=0A是关于=0对称的另:易得-t=arctanQt-t=-arctanQ-t-t=-tt是关于t=0反对称的,此时t=ln0=0,即=0是关于=0反对称的证毕.3. 如果Q1,如何理解谐振时电容上的电压远高于电路的输入电压?答:电路中电抗越大,电阻越小,品质因数就越大。串联谐

11、振时,感抗=容抗,但符号相反,对电流阻碍作用抵消,所以此时总阻抗最小,电流最大,这时候电阻上电压有效值=电流电阻值=电源电压;而感抗和容抗又是不变的,电容或电感上的电压=容抗或感抗电流,此时电感和电容上的电压会非常大,远高于输入电压。4.在谐振状态,能否用电感器上的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幅度比计算品质因数?答:可以。因为谐振时,uLt=-uCt=Qu0cos0t,电感器上的电压幅度是输入信号幅度的Q倍。5.实验中能否根据电阻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判断电路达到谐振?答:能。因为电路谐振时, A0达到极大值,由utu0=Asint+ 知此时电阻的电压达到最大值。6.实验中如何判断电路是否有明显的非线性?答:在电路中接入具有周期性的电源,将电路的t和ut分别接入示波器,观察到波形畸变:当t为正弦波时,ut并不是正弦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