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

上传人:ls****与光 文档编号:186820238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期末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张*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的营养卫生问题愈来愈被人们重视。近十几年,葡萄酒的营养与保健功效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世界发达国家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多项医学研究正在不断证明,葡萄酒对延年益寿,抑制疾病具有很好的功效,因此逐渐得到人们的认识与青睐,葡萄酒不仅仅是品位与时尚的象征,它已经发展成为新时代大众所喜爱的健康饮品。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浅析了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关键词:葡萄酒;药用价值;原花青素;单宁;酒精。一 前言我最早对葡萄酒的药用价值产生兴趣,是在很多年前在一期“健康之路”的节目中专家提到“法国悖论”的时候:为什

2、么每天摄入大量饱和脂肪的法国人却仍然拥有强健的身体、曼妙的体态和极低的心脑血管发病率?那是因为,他们在吃着肥得流油的鹅肝、热量爆表的全脂奶酪的同时,还饮着来自波尔多的神奇之水葡萄酒。讲一点葡萄酒的药用历史其实葡萄酒作为医药的历史跟葡萄酒本身一样古老。在4000年前的一个埃及人的墓穴里,人们发现了最早的记录葡萄酒被作为药引应用到疾病治疗中的文献和遗迹;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阿克索,手持的“蛇绕酒杯”,成为后来医学界的标志;在那个医学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时代,“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把医学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在他的医学著作里,几乎每一章都有葡萄酒的影子;古罗马人将葡萄酒视为奢侈品,通常兑水饮用,但

3、当作为药物投入治疗时,一定会使用纯粹的葡萄酒1;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记载了葡萄酒的酿造方式:“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酿者,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无汁,用干葡萄末亦可。”也十分肯定葡萄酒的药用价值:“葡萄酒性温、耐寒、暖腰肾、驻颜色。”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过酵母发酵而生成,所以其中的营养成分几乎全部来源于葡萄及其酿造过程,葡萄酒除了保留了绝大部分葡萄原有的单宁、氨基酸、酚类等营养成分之外,在酿造中还产生了如醇类、酯类的新成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葡萄酒独特的营养价值2。这里对其中功效尤为突出的几种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做简要介绍。二、浅析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原花青素原花青素,主

4、要来源于葡萄的果皮和果籽,是花青素类物质家族中的一种。想必注重健康的人对花青素并不陌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因此还原性较强,即抗氧化能力强,它能和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防止过氧化,而原花青素正是花青素类物质中的佼佼者,它不仅能直接抗氧化,还能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此外,原花色素还以“自由基清除剂”著称,而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是引发大量疾病的首要因素3。不得不说,由于生活中各种电子产品的充斥,用眼过度和神经衰弱已经逐渐常态化,而原花青素可以转化为视网膜中的视紫质,且有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从而保护视力,缓解疲劳。传闻李时珍年轻时患有眼疾,偶感目涩,视物不清。在

5、采药时,途经鞑靼(现在的蒙古北部)偶然发现了野生蓝莓,对此有奇效,所以李时珍经常食用,到晚年仍耳聪目明,他告知当地鄂伦春族人:“此物润目,多食无妨。”鄂伦春人成为当今视力好的人群,非常适应常年游猎生活。李时珍特在本草纲目中收录这一润目良药流传至今而蓝莓中能“明目”有效成分就是花青素类物质4。单宁单宁,一般是由葡萄果籽、果皮及果梗浸泡发酵而来,尤其是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因为葡萄带皮带籽浸泡发酵时,透过酒精而萃取溶入酒液内,而白葡萄酒因为去皮去籽,仅留下汁液发酵,几乎没有皮与籽中的单宁。单宁被成为葡萄酒风味的“灵魂”,而在饮用红葡萄酒的过程中,单宁更多表现出的并不是味觉,而是一种触觉涩,那么产生这种

6、干涩感的原理是什么呢?因为单宁的化学式中存在许多酚羟基,结构上适于与蛋白质疏水缔合的宽大截面,与水溶性蛋白质(如唾液蛋白)结合沉淀,使唾液失去润滑性,舌上皮组织收缩,才有了干燥的感觉,产生涩味。但也正是由于单宁易与蛋白质结合的能力,保护了胃壁免受酒精、盐酸的伤害6。单宁是一种天然的酚类化合物,一提到酚类,又与抗氧化有关,不再赘述,这里用一位酒庄主的话来赞美单宁的抗氧化作用:“葡萄还在藤上的时候,单宁会来保护葡萄。葡萄被做成了酒以后,单宁就会来保护酒,让酒陈年。酒被人喝下去了以后,单宁就会来保护人,让人陈年。”单宁进入人体内环境后,不仅有利于大分子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还可以间接地刺激人体肠道肌肉系统内的平滑肌纤维的收缩,加快胆汁和胰腺的分泌,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6。此外,单宁可以分解脂质,饮用葡萄酒可以分解人体多余脂类,从而保护身体健康和减肥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人在吃肉类食物时,配上葡萄酒,就不觉得油腻的原因之一。很难想象,入口有褶皱的感觉的单宁却是抗皱的养颜佳品。在中医理论中,酸涩味药物具有“收敛”作用(与辛味药的发散作用相反),这种“收敛”效应在皮肤上具体表现为使粗大毛孔收缩、绷紧而减少皱纹,从而使皮肤显出细腻的外观。这也归功于单宁与蛋白质的聚合反应,其中的原理在于:胶原在真皮中形成束状的取向是与皮肤表面平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在自由基的作用下相

8、互交联,结构变得愈加坚固,缺乏弹性,所以形成了皱纹;弹性蛋白是维持皮肤弹性最主要的纤维蛋白,它的含量下降或变性是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单宁恰恰具有抑制弹性蛋白酶对弹性蛋白的降解能力6。回到宿舍看一看自己化妆品的成分,确实含有单宁。但是,化妆品中的人造成分多,副作用大,实在不如葡萄酒来的健康。酒精巴氏消毒法的发明者巴斯德说:“葡萄酒是最洁净、最保健的饮料”。作为一种酒精饮品,葡萄酒的杀菌消毒作用也不容小觑。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葡萄酒的杀菌作用:古代战场上用葡萄酒冲刷伤口防止感染;防治感冒或流感的传统方法就是喝一杯热葡萄酒5上世纪中期,意大利一个化学物质研究小组从超市购得

9、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并将它们倒进含有盛放有近80种微生物的碗里。经过一段时间对杯中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寄生于人类口腔、能导致龋齿等口腔疾病的细菌竟荡然无存。所以,定期喝上一杯葡萄酒还可以预防蛀牙等口腔疾病2。当然,葡萄酒的杀菌作用并不全部归功于其中的酒精,而是酒精与天然酸、多酚类物质的综合作用。三、葡萄酒的饮用原则葡萄酒虽好,但只有遵循了一定的饮用原则,才能发挥它的养生价值。我们倡导饮用葡萄酒,是因为它比以粮食为酿造原料的烈性白酒、黄酒、啤酒等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和养生功效。但无论其有多少成分和功效,葡萄酒仍属于酒精饮料,过量饮用会伤害身体,正如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葡萄酒是适合人体的东

10、西,至于健康或者是患病,全视运用量而定。”因此必须适量饮用,切莫贪杯。 葡萄酒养生十分讲究,除了要适度饮用以外,还需要依据个人体质进行搭配才更有益健康。从中医阴阳调和的角度来看,体质偏阴的人适合饮用阳性的葡萄酒,体质偏阳的人宜饮用阴性的葡萄酒。葡萄酒的阴阳属性,是由种植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体现出来的:勃艮第地区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处法国内陆的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和秋季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阳光充足就意味着“燥”为主气,燥热均属阳性,所以该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属于阳性;而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产区属大西洋海洋性气候。从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的风带来丰富的降雨。一年内四季温差不大而且有规律,

11、每年之间气候变化也不大。以“湿”为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潮湿充斥,阻塞气机,所以这里生产的葡萄酒具有明显的阴性特征。对于平常的食物阴阳的判断则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如果食物偏酸,则属阴,因此饮酒时宜选用阳性葡萄酒;咸味亦属阴,多食易渴,因此吃咸味食物时,佐餐应选用清爽芳香、稍甜的葡萄酒;“辛”属阳,多食闹心,可辅以阴性的葡萄酒;“苦”属阴,多食会令人呕吐,饮酒宜选单宁含量多,口感清新,果味浓郁的葡萄酒6。四、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学习和近期的查阅资料文献,本来对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了解甚少的我现在也不禁感慨:葡萄酒实在是一种天赐琼浆,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的确,葡萄酒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12、,将它丰富的作用与博大的内涵传承至今,并不断地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追求,这不仅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也是葡萄酒本身所蕴藏的精髓,更是我们值得追求和考究葡萄佳酿的深刻缘由。在几个月的学习中,有酒有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徐老师对美的追寻和对生活的热爱,正如印度瑜伽士萨古鲁所说:“生命就是一场能量的舞蹈。如果你有意识中地让自己这样做,你就会与生命共舞。”没错,热爱生活,才能让生命蓬勃。同时也让我更加相信,葡萄酒会赋予爱它、懂它的人一种魅力和灵性,使其与生命之舞协调同频。这,或许才是葡萄酒真正的神奇力量之所在。 参考文献1. 王晨等. 葡萄与葡萄酒的营养成分J.江苏林业科技. 2009年04期 第38-40页.2. 陈玉庆. 葡萄酒的成分与营养价值J. 酿酒. 2004年05期 第112-114页.3. 袁贵英等. 葡萄酒的营养及保健功能浅析J. 河南农业. 2010年04期 第50-51页.4鲍建民.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J. 食品与药品. 2006年03期 第72-74页5.摘自徐老师的课件6.摘自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