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应*** 文档编号:186800739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单元8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一、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南浦:代送别之处。好去:放心前去。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B.南浦别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描绘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D.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

2、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典雅。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同“锸”,铁锹。3.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4.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赏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

3、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白居易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白居易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诗人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

4、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6.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二、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犹豫不决的诗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幽咽泉流冰下难”。(3)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诗句是“,”。(4)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表现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5、朋友为答谢我的帮助,给我送来了一盆精致的盆栽,我推辞不过,只好说:“这次我就笑纳了,下不为例。”B.这家饭店无论选址、装修、菜单及菜品设计还是服务礼仪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常光顾这一家饭店。C.再次见到刘老师,我激动万分,走上前对他说:“您二十年前的留言,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D.昨日去朋友家做客,受到朋友的热情招待。今日又见,朋友迎上前来说:“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9.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平易浅显是指通俗,(1)。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白居易(2),王安

6、石誉之为“白俚”。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10.(2018全国卷)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琵琶行并序1.D解析D项,“李诗语言奇特典雅”错,李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语言朴素凝练。2.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李诗则通过写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

7、的深挚情谊。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3.采地黄卖地黄解析前六句写采地黄的原因,七、八句写采地黄的情况;九至十二句写卖地黄,最后两句写卖后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4.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

8、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叙事诗多把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而本诗主要是叙述采地黄和卖地黄的过程,没有景物描写,却能够感人至深。本诗对比手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特点在于:短短十几句,却包含几组对比,这些对比都直接表现和深化了主题。5.CD解析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不正确,这里主要是戏谑李绅,与标题中的“戏赠”一致。D项,“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皆不正确,从诗歌本身来看,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遭际的不满,人生在世却“富贵”“无分”,只有等待身后的文名,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

9、,但也蕴含着诗人许多难言的不平与辛酸。6.诗人戏谑友人,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和自负;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做此题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极有帮助。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串全篇。颔联由自负开始转而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偷”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颈联由

10、自负、自夸转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尾联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说我“言词夸张”,我已新编成十五卷诗集。7.(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8.D解析“笑纳”“光顾”“惠存”都是敬辞。9.(1)俗不可耐是指庸俗(2)有意识地追求通俗(3)通俗并非脱口而出10.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定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进一步修订。解析流程图主要反映事物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关系,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次关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从属、并列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图表、全面理清图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言表达做到遣词准确、简明、概括性强,条理清楚,富于变化。注意字数要求。-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