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186653434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德行在性别和地域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德行得分高于男生,农村家庭的德行得分高于城市家庭。2.情绪性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情绪性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质;关系;手机依赖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Abstract:Taking college

2、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region in the moral condu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mor

3、al score of female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and that of rural famil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families.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dependence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emotional dependence has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mobile

4、 phone dependenc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ionship; cell phone dependence目录1文献综述11.1 人格特质11.1.1人格特质的定义11.1.2国内外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11.2 手机依赖21.2.1 手机依赖的定义21.2.2 国内外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31.3 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的关系研究31.4 研究背景41.4.1 研究目的41.4.2 研究假设41.4.3 研究意义41.4.4 实践意义41.4.5 实践启发52研究方法52.1 研究对象52.2 研究工具62

5、.2.1中国人7因素人格量表62.2.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62.3 问卷施测及数据处理63结果与分析73.1 变量的描述统计73.1.1大学生人格特质现状73.1.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73.2 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依赖的单变量分析83.2.1性别83.2.2家庭所在地93.3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关系分析103.4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113.4.1大学生情绪性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113.4.2大学生传统性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123.4.3大学生坚持性与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124 综合讨论134.1 讨论134.1.1 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差异分析134.1.

6、1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依赖的相关性分析134.1.2 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预测144.2 研究结论145研究不足与展望156对硏究的教育建议151文献综述1.1 人格特质1.1.1人格特质的定义我们是通过对人格特质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认识人格现象的。对人格特质的定义,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定义。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最早的提出者,依据他的理论,我们也能更好的区分人格和人格特质,人格并不等同于人格特质,而是人格形成的前提。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心声系统的动力组织,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个体的行为和思想1。这一定义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家麦克利兰认为人格特质是人的内在部分,通常都是难以改变、难

7、以测量的,但能通过外显行为显现出来。Pervin认为,人格是一个比较难以摸索的情感和认知结构,它能决定个体的方向和认知方式。H.J.艾森克以特质理论为基础,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发现了人格特质的不同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2。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人格及其相关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涵义。我国心理学家郑雪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由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环境共同影响形成的3。卢波提出,特质稳定持久的维持着人的行为的内部一致性4。台湾学者杨国柄的研究认为人格是一种稳定且独特的组织,它能在环境的适应中与他人区别开来。笔者认为人格特质是独立个体受遗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

8、行为模式,能够稳定持久的维持着人的行为的内部一致性。1.1.2国内外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王长飞的硕士论文提到,大学生的品行能够预测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的能力3。人格能对个体行为起作用,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质能够影响个体的网购次数5。周静静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大学生的品行能够正向的作用于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6。另外戴安在论文中提到,“Norton等人的研究发现神经质对个体的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7。”国外学者舒兹认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格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不同的人格会形成其相对应的人际关系倾向8。不同的人格特质也会伴随着不同的消费方式,人格特质能影响个体的消费方式9。中国和西方国家在

9、人格特质上有所不同,王登峰等运用与西方研究大五人格的方法,归纳出了描绘中国人的词表10。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研究所的心理学家卡特尔通过对人格特质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并编制了“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McCrae&Costa和Digman提出了“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五个分维度依次是外倾性(E)、宜人性(A)、尽责性(C)以及开放性(O)还有神经质(N)。1.2 手机依赖1.2.1 手机依赖的定义手机依赖与网络成瘾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过智能手机不占地方且带在身上也很方便,所以相较于网络成瘾,手机与我们接触的时间会更多,手机依赖也更容易出现。国外很多学者认为人们由于过度的使

10、用手机而形成的手机依赖行为都是一种成瘾行为,是不停想要使用手机的一种欲望,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和状况,从而损害了个体生理心理健康。Ezoe等人认为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比起正常的使用手机情况,会更加频繁,更加过度并且只要一会儿不玩手机就会很渴望去拿手机来玩11。Yen等人认为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对手机的过分着迷,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人类,人们总是对手机爱不释手,因此产生依赖感和对手机欲望,同时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好的影响12。在国内的研究中,各个学者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有很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准则。韩登亮、齐志斐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经常对手机的错误使用

11、,危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从而对日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13。王小运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出现了幻觉,总是以为手机有人在找他,因此需要常常把手机带在了身边14。笔者认为是个体过度沉迷于智能手机各种各样的功能之中,因此产生依赖感和渴望感,最终损害了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功能。1.2.2 国内外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刘红等人通过研究表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感到寂寞或者无聊,那么就会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15。 张敏等人通过研究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应对方式是幻想和退避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16。有研究者表示,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有显著的正相关1718。戴安在论文里提到,Park等研究发现对手机过渡沉迷的

12、个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的感觉,并且会经常产生孤独的感觉7。”刘红和王洪礼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中的人际动机和网娱动机能够正向的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机动机和网娱动机越高,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19。梁挺、邓惠师以及赵崇良等发现自我控制能够调节人格特质对手机成瘾的影响20。丁维运用王正翔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问卷以及张建新的大五人格问卷得出,提升社会支持水平能够降低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进而降低手机使用动机22。梁挺、邓惠师以及赵崇良等运用MPATS、SCS、EPQ-ESC提出,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有影响,受到自我控制的中介影响23。湖北,王欢、黄海以及吴和鸣认为,运

13、用 MPAI、CBF-PI-B 以及 IAS 得出,手机依赖者为 27.6%,社会焦虑在神经质与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24。1.3 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的关系研究陶诗琪发现“手机依赖与外向性(E)、宜人性(A)和尽责性(C)显著负相关21。”王相英研究发现,孤独感能调节手机依赖对人格特质25。魏慧超研究发现,“手机依赖总分与外向性(E)没有显著相关26。”肖祥发现大学生的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27。Yoshida等发现外向性和神经质是其中一个造成手机依赖的原因。朱玲玲发现手机依赖的人在外倾性(E)没有显著性差异28。葛缨认为手机依赖总分与神经质(N)有显著正相关,通常,高

14、神经质的单独个体情绪不稳定且冲动29。李海迪发现手机依赖总分与外倾性(E)无显著相关30。魏慧超认为手机依赖总分与外向性(E)未呈现出显著相关31。惠秋平以中学生为被试,使用 MPATS 和 CBF-PI-B,结论为手机依赖总分与尽责性(C)相关不显著32。综上所述,可看出人格特质、手机依赖两个变量间的研究结果未取得一致,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整合这些结论。1.4 研究背景1.4.1 研究目的问卷研究目的是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验证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

15、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1.4.2 研究假设 男生和女生还是有很多方面不同的,女孩子都是比较感性、谦虚的,男孩子都是比较理性、勇敢。不仅仅性别有差异,生长的环境不同的人,性格也会有所不同。综上所诉,提出以下假设:H1:大学生人格特质德性在性别、城乡上差异显著。 不同的人格特质导致了每个人的行为和习惯的不同,因此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也不同。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开始离开家人独立生活,没有家人的约束很多事情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再加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功能逐渐的完善,手机也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基于以上这些描述和分析,结合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提出如下假设:H2:人格情绪性对手机依赖有正向影响。1.4.3 研究意义手机依赖是近年来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对于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研究很多,可是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我们采用适合中国人的人格问卷来探究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1.4.4 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和现状。并为大学老师在的授课的方式上提供某种参考和启发;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依据学生的人格特质和手机使用动机,为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