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锦晨****资源 文档编号:186652573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尾市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调研检测试卷 说明: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基础 二、阅读 三、 作文 附加题 合计 1-5 6-8 9-11 12-14 15-18 19 得分 一、基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 子曰:“温故而知新, 。” (论语)(1 分)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1 分)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 分)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 分) (4)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了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2、。(2 分) (5)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4 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 水藻真绿,把终年 zh x()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第 9 页 共 14 页 (2) 我暗暗地在那里 n xio(),却一声儿不响。 (3)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chwngwi()。 (4)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du du b r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C.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

3、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把“一直”或者“始终”删掉)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把“通过”或者“使”删掉)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还很健壮。(把“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把“一切”放到“人 类的”后面)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 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么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鸟,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湛蓝的天; , ; ,

4、。 二、阅读(46 分) (一) (10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尊君在不? (2)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元方从“”和 “ ”两方面指出父亲朋友的错误,告诉

5、我们做人要 。(3 分)(前两个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9 分)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岁荒:年成不好。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异器: 不同的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顺日拾桑椹 / 吾日三省吾身B贼悯其孝 / 悲天悯人C以白米牛蹄赠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D粮食不足 / 画蛇添足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11、你认

6、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答: (三)(10 分)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7、,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 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8、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写人的活动和人的感觉反衬出春草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B第段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春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9、 C. 第段的加点词“卖弄”,在文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 D. 本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 的思想感情。 13、第段赞美春的蓬勃生命力,强调它的 、 、 的特点(每空限填一字,共 3 分) 14、第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语句的次序能否变动? 为什么?(4 分) 答: (四)(17 分) 捡来的手机 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 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 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看着捡来的手机

10、,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似乎猜到他的心思, 给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 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 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五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

11、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很惊讶,也很欣慰。 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 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

12、。看他急成那个样子, 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 “谢谢这位叔叔,谢谢这位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 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主要情节 儿子的态度或感情 捡到手机 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

13、,所以能够懂得高贵。15、 填写下列表格,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4 分) 谈论处置的方案 心情很好 回顾还手机的事情 16、“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中“善良” 和“不虚伪”所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 分) 答: 17、“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该如何理解?(5 分) 答: 18、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4 分) 答: 三、作文(50 分) 19、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这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上需要补充一个表达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

14、等。然后选择具体的事例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那一次,我真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 13 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 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 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 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 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 去。

15、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 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 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

16、,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第 14 页 共 14 页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 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 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 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 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 (填篇名),作者是 (2 分) 2、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4 分) 答: 3、“我”在背书前,心情因盼望观看五猖会而兴奋,但背书后心情却变得沮丧,作 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