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

上传人:华美****资源 文档编号:186652440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文中记叙了一 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 地反映了沙皇专制制度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 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主动积 累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 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 质。3. 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 内心世界。4.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

2、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 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等方式,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 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进行续写,从而升华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 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重难点分析: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主要采用抓重点词 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本文重点。展开想象,续编穷人

3、这个故事是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 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课前准备: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作者及时代背景的资料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关于穷人的文章?2. 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3.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出示课件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他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 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理通文路。1. 课件出示初读提示:(

4、1)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个词,遇到不懂的词, 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每句话,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2. 教师检查初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着重正音。(2)全班交流思考的问题穷人指:桑娜、渔夫、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课文主要写桑娜在等出海未归的丈夫,却发现邻居西蒙死去了,决定收养她的两 个孩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1. 课件出示再读提示:默读课文,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 容.2.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

5、啸的夜晚, 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 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 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第二课时一、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导入新课: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穷人背后的感 人故事。二、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1.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回答的问题进行梳理。交流预设:出示课件(1)从屋里的装饰看出“穷”。例

6、如: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从他们的吃、穿看出“穷”。例如: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例如: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她自己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 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 活着回来了。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5(4)从西蒙死去的情景看出“穷”三、体会穷人那四处流溢的“富有”学生再读课文,边

7、读边勾画出课文哪里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交流预设:出示课件1.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穷却非常的勤劳)2.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么做不 可。(“这样做”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她本能的把孩子抱回家,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3.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 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8、”(桑娜的心理看似犹豫不决,但是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带给桑娜的压力,感 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4. 桑娜沉默了。(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面对从 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 沉默。第二次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 沉默了。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5.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9、这段话看出渔夫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 辛劳。他和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6.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看似平静却不平静的结尾让我们感受到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 快慰中。)四、总结文章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课文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生活一一吃的差、住的差、劳动条件差、 还有疾病,这是沙俄时期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 与渔夫却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主动收 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歌颂了穷人的高尚品质。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出示课件1. 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之后。2.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3.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例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