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

上传人:樱*** 文档编号:186651393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智能电能表概述1.1智能电能表的概念 智能电能表是以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芯片(如单片机)为核心的可以存储大量的测量信息并具有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分析、综合和做出各种判断能力的仪器。智能电能表一般具有自动测量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自动调零和单位换算功能,能进行简单的故障提示,具有操作面板和显示器,有简单的报警功能。1.2智能电能表的典型结构 从结构上来说,智能电能表是一个专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信号的输入通道,微控制器或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标准通信接口、人机交换通道,输出通道。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用来输入输出模拟量信号和数字量信号,它们通

2、常由传感器元件、信号调理电路、A/转换器、D/A转换器等组成。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用来存储程序、数据并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和处理,通常包括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人机交换通道是人与仪器相互沟通的主要渠道,它主要由键盘、数码拨盘、打印机、显示器等组成。标准通信接口电路用于实现仪器与计算机的联系,以使仪器可以接受计算机的程控指令,目前用于智能电能表的通信接口主要有GPIB、RS-232等。 智能电能表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监控程序和接口管理程序两部分。其中监控程序面向仪器面板键盘和显示器,通过键盘操作输入并存储所设置的功能、操作方式与工作参数;通过控制工/0接口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对

3、数据进行预定的设置;对数据存储器所记录的数据和状态进行各种处理;以数字、字符、图形等形式显示各种状态信息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接口管理程序主要面向通信接口,其内容是接受并分析来自通信接口总线的各种有关功能、操作方式与工作参数的程控操作码,并通过通信接口输出仪器的现行工作状态及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以响应计算机的远控命令。1.3智能电能表的主要特点与传统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能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测量精度高,可以利用微处理器执行指令的快速性和/转换的时间短等特点对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就可以排除一些偶然的误差与干扰,还可以通过数字滤波,剔除粗大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4、能够进行间接测量,智能电能表可以利用内含的微处理器通过测量几种容易测量的参数,间接地求出某种难以测量的参数; 能够自动校准,智能电能表在使用前进行自动校准,在测量过程中进行校准,从而减少误差; 具有自动修正误差的能力; 具有自诊断的能力,智能电能表若发生了故障,可以自检出来,仪器本身还能协助诊断发生故障的根源; 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 允许灵活地改变仪器的功能; 智能电能表一般都配有IB或RS23等接口,使智能电能表具有可程控操作的能力。从而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和其他仪器组成用户需要的多种功能的自动测量系统,来完成更复杂的测试任务。第二章智能电能表的设计方法.1 智能电能表的硬件设计方法智能

5、电能表中均含有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在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的外围进行设备的扩展如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键盘、显示器、报警装置和通信口。作为一个完整的智能电能表还应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图21表述了智能电能表的硬件结构组成原理图。智能电能表实际上是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它是具有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的,并有标准总线接口的新型仪器。不同功能的智能电能表由不同部件组合而成。智能电能表的监控程序固化在程序存贮器EO、RO、EPOM等中,被测参量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变换成电量,然后经过信号处理和模数转换后变为微处理器能直接识别的数字信号。所采集的数据或从键盘上输入的数据以及经过一定的算法运算后的数据

6、均暂存于片内数据存储器RAM中。智能电能表的控制部分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微处理器接受键盘输入的命令后,不需经过数模转换器,直接由接口输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去控制一些执行机构。微处理器键盘LCD/LEDA/D转换信号调理传感器被测量参量报警装置ROM或EPROM或EEPROMSRAM或DRAM或NVSRAM或FLASHMemoryD/A驱动器模拟执行装置RS232(接口)图2.1智能电能表硬件原理图智能电能表硬件设计各功能环节如下:2.1. 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在智能电能表中都是智能电能表的心脏,它们的结构、特性对智能电能表的性能影响很大。微处理器也是一种通用器件,如果给予足够

7、的外部支持电路和处理时间,它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任务,数据处理和控制是微处理器的两个主要用途。根据智能电能表控制功能和测量功能的不同选用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智能电能表的核心,从而提高智能电能表的整体性能。2.12 传感器传感器是将外界输入的被测量信号变换成电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它作为信息获取的工具和手段,在测量控制型智能电能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感器能转换信息存在的能量形式,通常是将其他能量形式转换成电量形式,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传感器的输出往往总是电信号。这主要是电信号较容易地进行放大、反馈、滤波、积分、微分、存储及远距离传送等操作。2.1.3 信号调理信号调理装置是通过电子线路来实现模拟信号

8、处理,一般包括放大、滤波、整形、检波、信号转换等功能环节。信号调理的目的是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满足信号处理后继环节的需要,使其输出信号适应A/D转换等环节的工作。信号调理可以改善信号质量,还可以补偿传感器的非线性,提高信噪比,增强信号的环境抗干扰能力等。2 A/转换器微处理器能处理的信号应是数字信号,因此,在智能电能表的输入通道中加入能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芯片即AD转换器。但并不是所有的输入通道都要加入AD转换器,而是只有模拟量输入通道,而且输入微处理器的信号不是频率量而是数字码时,才用到A/D转换器。使用D转换器时应先根据输入通道的总误差,选择A/D转换器的精度及分辨率

9、。根据信号对象的变化率及转换精度要求,确定AD转换速度,以保证智能电能表的实时性要求,对快速信号必须考虑采样保持电路。在选用A/D时还应考虑智能电能表所处的环境选择A转换器的环境参数。不同A/D转换器有不同的输出状态,应根据计算机的接口特性选择输出状态。2.1.5 D/转换器微处理器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通过D/A转换,将离散时刻输出的控制信号转换成为离散模拟信号,为实现智能控制创造了必要条件。在D/转换接口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D转换芯片的选择、数字量的码输入及模拟量的极性输出、参考电压电流源、模拟电量输出的调整与分配等。选择D/A芯片时,主要考虑芯片的性能、结构及应用特性。在性能上必须满足/A

10、转换的技术要求:在结构和应用特性上应满足接口方便,外围电路简单,价格低廉等要求。216 智能电能表的通信接口智能电能表一般都设置有通信接口,以便能够实现程控、方便地构成自动测试系统。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智能电能表的标准接口有GPIB,22等,本设计采用2接口。2.16. RS-22C标准通信接口S-22C总线标准接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通信总线接口,其逻辑电平是对地对称的,与TTL、MOS逻辑电平完全不同。逻辑0电平规定为+51V之间,逻辑1电平是-5-之间。因此,RS-22C驱动器与TL电路连接必须经过电平转换。转换芯片有MC188,588(从TTL到R-32的电平转换);C89,75189(从R

11、-23到L的电平转换)。还有XI的MAXZOZ、MX32等等。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用于其他信息装置的通信技术也同样可用于嵌入式智能电能表。它主要有这样一些通信技术:2.1.62 PCI总线PI总线技术为CU和板上外设之间提供方便的高速通信连接,工作频率为33H(rev2.1支持6z)。PCI对于连接到它上面的器件是具有即插即用的高速总线。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有多达256个PCI功能器件同时挂到一个PCI总线上。但由于总线负载问题,同一个PC总线上只能挂4到8个器件。价廉的PCI芯片组和广泛应用的PCI外设可以促使C总线成为嵌入式领域的事实上的总线标准。1.6.3 U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是一种

12、外设总线标准。它为所有的USB外设提供一种通用的连接,其数据率为1MbitsS。B特别适合于需要高数据率和易于即插即用的应用。需要保证带宽和有限执行时间的应用包括P电话和其他语音及视频通信应用。除了这些新的多媒体设备外,SB也用于传统的I/O设备。2.1.6.4 IEE194高速串行总线IEE139是高速串行总线,其数据率为25-400Mbts/,它是作为通用外设串行总线而设计的。缆线型1394总线可支持63个器件。缆线越长它所能够处理的数据率就越低。一般长度为几米,IEEE134和SB都是串行协议,然而USB和EEE194比其竞争技术由更大的技术互补性,UB属于低带宽到中带宽,而IE139属

13、于中到高带宽。.2 智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方法智能电能表硬件电路确定之后,仪器的主要功能由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有采集、采集控制、数据处理、显示、结果打印等。智能电能表的软件设计需要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过程。一般先是清楚的列出智能电能表系统各系统部件与软件设计的有关特点,并进行定义和说明,以作为软件设计的根据。在此基础上写出软件的功能流程图,程序流程图。再将程序流程图的一列操作用机器码或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译成处理器能处理的机器代码。查错和调试是智能电能表软件设计中找出并改正逻辑错误或与硬件有关的程序错误的关键。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文件编制。置A转移上电复位初始化系统测试正常?提示符显示键扫描键

14、按下?散转#01键功能程序#N键功能程序#02键功能程序键功能程序准备程序命令状态查询条件控制转移系统控制程序循环转移等待转移复位转移图2.2智能电能表的典型结构如图.所示智能电能表的软件结构按功能可分为准备程序、键功能程序和系统控制程序。同时,为了与软件结构相配合,还必须将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实现规划。23 智能电能表的抗干扰方法智能电能表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测量控制系统,因此智能电能表在许多场合都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或DCS(集散控制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智能电能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所受到干扰也各不相同,当仪器在运行时所受到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严重影响智能电能表的可

15、靠性,甚至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现场,因此在设计智能电能表时要注意智能电能表的抗干扰设计。微机测控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在智能电能表的抗干扰技术中是同样适用的,主要分为硬件抗干扰技术和软件抗干扰技术。硬件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滤波技术(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去耦技术、屏蔽技术、隔离技术、接地技术等。窜入智能电能表的干扰,其频谱往往很宽,且具有随机性,采用硬件抗干扰方法,只能抑制某个频率段的干扰,仍有一些干扰会侵入系统。因此,除了采取硬件抗干扰方法外,还要采取软件抗干扰措施。为确保CU中的程序正常运行,常常采用如下抗干扰措施:软件滤波(数字滤波技术)可以剔除模拟输入信号中的虚假信号,求取真值; 除了可以使用硬件看门狗电路强制单片机从死机状态回复到正常运行外,还可以采用软件看门狗电路或软硬结合的看门狗技术。软件看门狗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在主程序中对T中断服务程序进行监视;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对主程序进行监视;T0中断监视T1中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