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186554561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成型金属学第二章塑加金属学讲稿(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塑性变形机制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晶体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Crystal 金属的重要特性之一 n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材料尺寸只发生暂时性改变。 拉伸:=E,E-杨氏模数;剪切,=G,G-切变模数。 具有可逆性. 金属弹性变形的本质:金属原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 n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材料发生的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偏离虎克定律。 先发生弹性变形,后发生塑性变形。 形状和尺寸的不可逆变化是通过原子的定向位移实现

2、的 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位错的运动 塑性变形机制 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 n滑移(Slip):最重要的变形方式 n孪生(Twinning): 低温高速,对称性较低的密排六方金属 n不对称变形(Asymmetrical Deformation): 变形协调机制 n非晶机制(Amorphous Mechanism):高温 n晶界滑移(Grain Boundary Slip):高温 2.1滑移(Slip) 晶体的塑性变形,是通过平行于一定晶体学平面(即滑移面)的滑移 引起的。 滑移的机制就是位错在滑移面内的运动。 塑性变形的结果,使原来光滑的单晶试样的表面变

3、成台阶状,这些台 阶是由大量位错(Dislocation)滑出晶体所形成的。这些线条称为滑 移线,一系列滑移线聚成一束,组成滑移带 在300 拉伸的锌单晶体 滑移线(Slip Line):滑移带中的细线 滑移层(Slip Band):相邻滑移线间的晶体片层 滑移量( Slippage):每条滑移线所产生的台阶高度 滑移带示意图 滑移(Slip): n定义:晶体在外力作用下,其中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 和该晶面上的一定晶向产生的平移滑动. n当应力超过晶体的弹性极限后,晶体中就会产生层片之间的相对滑移 ,大量的层片间滑动的累积就构成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 n滑移分别集中在某些晶面上,滑移

4、带和滑移线间的晶体片层并未发生 塑性变形,仅仅发生了相对滑动 滑移面(Slip Plane)和滑移方向(Slip Direction): n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运动,晶体沿某些特定的晶 面及方向相对错开,这些晶面和晶向分别称“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n滑移面与滑移方向称为滑移要素 n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 滑移系(Slip System):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面数滑移方向数=滑移系数。 滑移系愈多,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愈多,滑移愈容易进行 ,塑性愈好。如:面心立方金属比密排六方金属塑性好. 对一定结

5、构晶体,滑移方向随变形温度不变,但滑移面随变形温度有所 改变.如变形温度较高时,Al的滑移面可能改变为(100),Mg的滑移面 可能变为 。 金属的主要滑移面、滑移方向和滑移系 Schmid定律 滑移系只提供了金属滑 移的可能性,而金属在外力 作用下滑移的驱动力是沿滑 移面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 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 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正应 力和切应力。正应力只能引 起弹性变形及解理断裂。只 有在切应力的作用下金属晶 体才能产生塑性变形。 外力在晶面上 的分解 切应力作用下 的变形 锌单晶的拉伸 照片 临界切应力(Critical Shear Stress): 能够引起滑移系开动的分切应力

6、,决定滑移系能否开动. 沿滑移面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外力在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横截面A0上的正应力: 滑移面A上的全应力: 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滑移面上的正应力: coscos称取向因子 (或Schmid因子) Schmid定律: 金属在一定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条件下,开始发生滑移变 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为常数,与取向因子无关. 室温下铁单晶体切应力切应变曲线 a、bi表示从不同方向对铁单晶体的拉伸 取向因子越大,分切应力也越大 时, 达到时, 最小,且 等于与趋近此方位称为有利方位或软取向; 远离此方向称为不利方向或硬取向; 处于软取向的滑移首先发生滑移. 拉伸时Mg单晶体的取向

7、因子与屈服应力的关系 影响临界切应力的因素 n滑移的物理本质:晶体中的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逐步移动。 所有造成位错移动阻力的因素均会使临界切应力提高。 n影响因素: 1)金属的种类(晶体的类型): 原子间结合力 ,位错移动的点阵阻力 ; 2)化学成分: 溶质原子产生固溶强化,位错运动受阻; 不同溶质原子固溶强化效应不同; 3)变形温度: 温度, ,因为原子动能增大,原子间结合力减弱; 但高温时,温度, 不变; 4)变形速度: 速度, ,因为单位时间内更多位错线移动,加工硬化率较 快; 速度与 依赖性极弱; 5)变形方式、组织结构(加工和处理状态)等。 几种常见金属临界分切应力 临界切应力,10M

8、Pa 固溶原子(原子), 固溶原子对铜单晶临 界分切应力的影响 三类常用金属的临界应 力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化学成分和温度对纯铜 的临界分切应力的影响 镉速率的关系单晶的临 界切应力与温度和应变 (X比+应变速率大100倍)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Rotation of Crystal) 滑移面上最大分切应力与滑移方向一致时,晶体的转动 滑移面上最大分切应力与滑移 方向不一致时,拉伸时晶体的 转动 压缩时晶面的转动: 与拉伸时相反, 滑移面逐渐转向与压力轴线垂直. 几何硬化: 原晶体位向是处于软取向,经滑移和转动后,取向因子变小,s增大,使 滑移困难,产生硬化效果。 几何软化:反之。 压缩时晶体转动

9、示意图 滑移的基本类型 n单滑移(Single Slip):外加切应力c,开动一组滑移系; 特征:表面平行的滑移线; 发生在滑移系较少或塑性变形开始阶段。 n多滑移(Multiple Slip):外力轴与几个滑移系取向相同, 多个滑移系同时开动;由于位错交割、缠结,导致加工硬 化。 特征:两组或多组交叉的滑移线; n交滑移(Cross Slip):螺位错滑移受阻时,离开原滑移面 沿另一晶面继续滑移;b不变,所以滑移方向和大小不变 。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交滑移越显著。 特征:折线或波纹状滑移线。 Cu的单滑移, x500 Al的多滑移, x145 Al单晶的交滑移, x260 n多系滑移

10、对于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首先在取向最有 利的滑移系(其分切应力最大)中进行,但由于变形时 晶面转动的结果,另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 渐增加到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于是晶体的滑移 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或交替地进行 ,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n滑移的位错机制 实际测得晶体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值较理论计算值 低34个数量级,表明晶体滑移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 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滑移面作刚性整体位移,而是借助位 错在滑移面上运动来逐步地进行的。 n发生多系滑移时,在抛光表面看到不止一组的滑移线,而 是两组或多组交叉的滑移线。由于多个滑移系开动, 位 错交截产生割阶及位错带着割阶

11、运动等原因使位错运动阻 力增加,因而强度也增加。 2.2孪生(Twinning) n孪生(Twinning): 塑性变形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常作为滑移不易进行时的补充. 形成孪晶的过程.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沿一定的晶 面和一定的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的均匀切变. n孪晶(Twins): 相对某一特定晶面两边原子排列成镜像对称的一对晶体. 孪生的产物. n孪生的形成方式: 1)晶体生长,如退火孪晶; 2)塑性变形,称变形孪晶. 现象:透镜状或片状. (a)拉伸试验中产生的孪晶 (b)拉伸试验后长大的孪晶 变形Zn中的透镜状孪晶 a) b) 1m 00 0 11 01 10 2 01 10

12、01 10 (a ) (b ) (c ) (d ) (e ) twin s twin s twin s twin s twin s (a)0%; (b)23%; (c) 35%; (d) 46%; (e) 59.7 (fractured ) 动态Hall-Petch效应 形变孪生 微观原子排列 显示 出孪生关系 宏观外形看不出 孪生或对称关系 面心立方晶体的孪生变形 (a)孪晶面和孪生方向 (b)孪生变形时原子的移动 FCC晶体的孪生 面是(111), 孪生方向是11- 2。fcc中孪生 时每层晶面的位 移是借助于一个 不全位错( b=a/611-2) 的移动造成的, 各层晶面的位移 量与其距

13、孪晶面 的距离成正比。 如: n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一个垂直穿 过(111)面的螺位错,柏氏矢量 为a/3111(111)面的面间距) 。此位错使(111)面变成一个螺 旋面。若位于(111)面上有一柏 氏矢量为a/6112的肖克莱不全位 错,其一端被极轴位错固定,则 不全位错只能绕极轴转动。当它 在(111)面上扫过一周后,产生 a/6112的滑移量,相当于产生一 个单原子层的孪晶,同时又沿螺 旋面上升一层。如此继续转动, 就会形成一个孪晶区。当此不全 位错依此沿(111)面扫过后,密 排面的堆垛顺序就会由原来 ABCABCABC变为ABCABACBA, 这样就使上部分晶体变成与未变 形部分晶

14、体成对称的孪晶区。 孪生的位错机制 n孪生的位错机制 孪生与滑移最大的区别在于孪生要引起堆垛层错的改变 . 孪晶形成的位错机制: 由肖克莱不全位错运动扫过相继的层面造成的均匀切变 . 发生孪生的条件 n 不同结构金属: fcc、bcc:易滑移,难孪生,低温、高速; hcp:易孪生. 孪生难于滑移. 孪生前有滑移产生,即在已产生一定形变的情况下才开始 : 孪生位错是在一定内应力下由部分滑移位错转变而成. 孪晶应力高于滑移. 产生孪晶的应力随层错能提高而增加。 在高应力下形核后在远小于孪晶萌生的应力下沿孪生面 和垂直孪生面两方向同时极快(声速)扩展. 切变量随孪生区的增长而增大.弹性应变大,需要其

15、他变 形机制协调,否则出现裂缝,变形终止. 加载方式以冲击最有利 孪生的一般特点: 1)均匀切变,即切变区内与孪晶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毗 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 2)具有晶体学要素:孪生面和孪生方向,统称孪生系; 3)作用:调整晶体位向(孪晶面两侧晶体形成镜面对称),激发进一步滑 移,使滑移与孪生交替进行,从而获得较大变形。 4)不改变晶体的点阵类型; 5)相邻层间相对切变量相等且小于一个原子间距,每层总切变量与它 和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6)所产生的形变较小,但便于随后的变形; 7)具有可逆性:应力反向时,去孪,且去孪易于孪生。 滑移系数量 n滑移系多的立方晶系金属易于

16、滑移,不易孪生。 应力水平 n当滑移已强烈进行并受到阻碍时,在高度应力集中处诱发孪生。 孪 生所需要的切应力要比滑移大很多。 n例如镁晶体孪生临界切应力535MPa,滑移临界切应力仅0.5MPa 。 协调机制 n孪生在高应力下形核后,在远小于孪晶萌生的应力下,以声速沿孪 生面和垂直孪生面的两个方向同时扩展。由于孪生时,每层原子的切 变量正比于孪生面的距离,因此切变量随孪生区的增长而增大。此过 程会引起基体相当大的弹性应变,这就需要其他变形机制(滑移或扭 折)协调,否则出现裂缝,变形终止。 孪生与滑移的区别 孪生滑移 临界切应力大小 切变均匀性均匀不均匀 切变量 原子间距的非整数倍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位的变化改变不变 抛光后浸蚀后可见不可见 发生难易程度不易(低温、高速)易 2.3不对称转变 2.3.1扭折带(Kink band) 扭折:是滑移受到约束或阻碍时 ,为适应外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 均匀变形方式。 扭折是局部晶格绕某一轴旋转产 生,其出现是突然的. 扭折带:相对于母晶取向发生不 对称变化的晶体区域。 扭折带晶体位向的突然改变是滑 移受阻引起的位错堆积. 从未变形 区到扭折带的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