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549947 上传时间:2021-07-19 格式:PDF 页数:416 大小:1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16页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16页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16页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16页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绪论 0.1复习笔记 第一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 第1章老子的美学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孔子的美学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易传的美学 3.1复习笔记 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管子四篇与中国美学 4.1复习笔记 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庄子的美学 5.1复习笔记 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荀子的美学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详解 第7章乐记的美学 7.1复习笔记 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汉代美学 8.1复习笔记 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 第9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上)

2、9.1复习笔记 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下) 10.1复习笔记 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唐五代书画美 11.1复习笔记 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唐五代诗歌美学 12.1复习笔记 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宋元书画美学 13.1复习笔记 1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宋元诗歌美学 14.1复习笔记 1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明代美学 15.1复习笔记 1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6章明清小说美学 16.1复习笔记 1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7章明清戏剧美学 17.1复习笔记 17.2考研真题与典

3、型题详解 第18章明清园林美学 18.1复习笔记 18.2典型题详解 第三篇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 第19章王夫之的美学体系 19.1复习笔记 1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0章叶燮的美学体系 20.1复习笔记 2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1章石涛的画语录 21.1复习笔记 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2章刘熙载的艺概 22.1复习笔记 2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篇中国近代美学 第23章梁启超的美学 23.1复习笔记 2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4章王国维的美学 24.1复习笔记 2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5章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的美学 25.1复习笔记 25

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 (一)现代美学体系的原则 1古典美学和当代美学的相互贯通; 2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相互融合; 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4基础美学和应用美学的相互推进。 (二)中西美学的相互融合 1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它们有共同性,但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文化系统各自都有极大的特殊性。 2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1)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不能把中国美学看作是西方美学的一 个分支,或一种点缀,更不能把中国美学看作是西方美学某个流派的一 个例证,或一种注释。 (2)

5、西方美学应该尊重中国美学的特殊性,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独立的 系统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美学的积极成果和西方美学的积极 成果融合起来,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真正国际性的学科,在人类文明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研究中国美学史的缘由 重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使我们的美 学理论带有民族特色,而且因为如果不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不把中国 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就不可能使美学成为真正国际性的学科,就 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现代美学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一)中国美学史对象和范围的看法及分析 1中国美学史主要应该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 (1)认为中国美学史主

6、要应该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 根据这种看法,一些人就把力量集中于到古代思想家著作中寻找那些谈 到美的段落:孔子怎么论美,孟子怎么论美,墨子怎么论美,王充怎么 论美等。 (2)这种看法过于狭窄 美学不限于研究“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 和规律。现代美学的体系,不仅包括哲学美学(基础科学),还包括审 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审美文艺学以及审美应用科学。 同时,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以审美意象为中心,包含有哲学美学、审美 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文艺学、审美教育学等多方面内容。若仅抓 住“美”字来研究中国美学史,或者以“美”这个范畴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美 学史,那么一部中国美学

7、史就将变得十分单调、贫乏,索然无味。 研究美学史,应该站在现代的高度,把自己的视野放宽一些。 2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1)认为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 史 中国美学史不仅要研究历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 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 等)。 (2)这种看法过于宽泛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不属于形象思维,而是属于逻辑思维。它研 究美学范畴,研究美学范畴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转化,研究美学范畴的 体系。 以中国古典美学为例。中国古典美学并不是由陶器、诗经、王羲 之的书法、李白的诗、红楼

8、梦等等艺术作品所构成的形象系列,而 是表现于“道”“有”与“无”“意象”“趣”等等一系列的范畴,以及“观物取 象”“澄怀味象”等等一系列命题,表现于这些范畴、命题之间的区别、 关联和转化,表现于这些范畴、命题构成的思想体系。 (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1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1)美学史是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每个时代的 审美意识,总是集中地表现在每个时代的一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中。 而这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又往往凝聚、结晶为若干美学范畴和美学 命题。 (2)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例如,唐 代美学中“境”这个范畴就是唐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宋代美学

9、 中“韵”这个范畴就是宋代审美意识的理论结晶。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 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 2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 识,也就是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以及由这些范 畴、命题构成的美学体系。 三、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表0-1中国美学史的分期 四、对有关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流行观念的考察 (一)西方美学重“再现”、重模仿,所以发展了典型的理论;中国美学 重“表现”、重抒情,所以发展了意境的理论 1这种看法为很多人所接受,但并不符合事实 (1)从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很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10、的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美学体系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 学。如先秦美学中老子的美学、庄子的美学、易传的美学、魏晋南 北朝绘画美学等。 (2)唐五代美学家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的命题,“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命题,宋代美学家提出的“身即山川而 取之”的命题,明代美学家提出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命 题,等等,显然也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学。 (3)明清小说美学家和明清戏剧美学家几乎一致强调作家必须“入 世”“格物”“身经目睹”,强调小说和戏剧必须真实地反映“人情物理”。这 样的理论,当然更不是什么重“表现”的美学。 (4)王夫之的美学和叶燮的美学。王

11、夫之认为,诗歌审美意象的基本性 质是“现量”。所谓“现量”,就是通过直接审美感兴即瞬间直觉把握、显 现真实。叶燮认为,艺术是客观“理”“事”“情”的反映。中国古典美学的 这两个总结性的形态,也都不能归结为重“表现”的美学。 2提出这种看法的论据分析 (1)典型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直没有得到发展 典型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由此证明中国古典美学 不重“再现”。提出这个论据的同志,对于中国小说美学显然是比较陌生 的。典型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不是一直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得到了高 度的发展。明清小说美学家如叶昼、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人,对 于塑造典型人物的问题,曾经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的

12、、极有光彩的见解, 至今令我们惊叹。因此这条论据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2)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了意境的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了意境的理论。由此证明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是 重“表现”。提出这个论据的同志,似乎并没有搞清楚“意境”的内涵。意 境说确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的理论,但是它的独特性并不在于重“表 现”。“意境”的基本规定是“境生于象外”。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只有取“境”,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才 能“妙”,才能通向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就是意境说 的实质。所以中国古典美学不像西方美学那样重视“美”这个范畴,而是 特别重视“道”“气”“妙”等范畴。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这个区别,

13、要比 重“表现”、重“再现”这种表面的区别深刻得多。 (3)中国古典美学从先秦开始就强调“诗言志” 中国古典美学从先秦开始就强调“诗言志”,“言志”当然就是抒情、写 意,由此证明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是重“表现”。应该承认,“诗言 志”(主要是唐代孔颖达重新解释了的“诗言志”)确是中国古典美学的 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它并不代表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 在中国古典美学看来,诗歌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而不 是“志”“情”“意”。审美意象在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是对于审美自然的 真实反映。所以,代表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精神的是意象说而不是言志 说。 (二)西方美学偏于哲学认识论,侧重“美”“真”统一,中国美学偏于伦

14、 理学,侧重“美”“善”统一 1这种看法和第一种看法是互相联系的,同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2中国的孔子和儒家学派确实特别强调“美”和“善”的统一。但不能根 据这一点就得出结论,说整个中国古典美学都是侧重于“美”“善”统一而 不侧重“美”“真”统一。拿先秦来说,老子和庄子都强调“真”。他们说 的“真”就是“道”,就是“自然”。 3汉代的王充也强调“美”“真”的统一。五代荆浩给绘画下了一个定 义:“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他说的“真”,就是“一气运化”,就 是“自然”。 4明清小说美学家和明清戏剧美学家几乎一致强调小说、戏剧必须“逼 真”“肖物”“合情合理”。他们把小说和戏剧的真实性要求提到第

15、一位。 5清代美学大师王夫之、叶燮也都十分强调“美”和“真”的统一。这些 都是美学史上的事实。 (三)西方美学偏于理论形态,具有分析性和系统性,而中国美学则偏 于经验形态,大多是随感式的、印象式的、即兴式的,带有直观性和经 验性 1中国美学偏于经验形态 (1)这种看法不能成立,是经不住推敲的 从老子的“道”“有”“无”“虚”“实”“涤除玄鉴”等范畴和命题,到易传 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命题,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得意忘象”“声无 哀乐”“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命题,一直到王夫之、叶燮的美学体 系,并非都是经验形态的、随感式的、印象式的、即兴式的东西。它们 是理论形态的东西。 (2)在中国

16、古典美学家中,有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家,如老子、王弼、嵇 康、王夫之、叶燮等等。在中国古典美学家中,也有不少人本身就是文 学家和艺术家。但是他们谈美学,也并不局限于自己的经验,而总是从 一般的宇宙观出发。他们并不满足于感性经验形态,而总是力求为自己 的主张找到一个哲学的、形而上的说明。 2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印象式的、空洞的 (1)这种看法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确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美学史上,有一些 美学家(不是所有美学家)在提出一个概念、范畴的时候,对这个概 念、范畴的内涵往往缺乏明确的界定。还有一些美学家在自己的著作 中,对于概念、范畴的使用,往往并不严格遵守同一律的要求(文心 雕龙的这个特点就很明显)。后人对于这些概念、范畴的理解、解释 和使用,也并不一定符合这个概念、范畴最早提出时被赋予的涵义(历 代画家对于“气韵生动”的理解就是如此)。 (2)一个概念、范畴的内涵在历史上也会有所发展 中国美学史上类似的、相邻的概念又特别多。这一切使得中国古典美学 的概念、范畴给人以一种含糊、不确定的印象。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说, 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系列概念范畴没有相对确定的内涵,也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