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NEW)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jian****iuq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70MB
约409页
文档ID:186385742
(NEW)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_第1页
1/409

目录 绪论 0.1知识框架图 0.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0.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一章新闻活动 1.1知识框架图 1.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二章新闻 2.1知识框架图 2.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2.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3.1知识框架图 3.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3.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4.1知识框架图 4.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4.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5.1知识框架图 5.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5.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6.1知识框架图 6.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6.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7.1知识框架图 7.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7.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8.1知识框架图 8.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8.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9.1知识框架图 9.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9.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0.1知识框架图 10.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0.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11.1知识框架图 11.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1.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 12.1知识框架图 12.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2.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13.1知识框架图 13.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3.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14.1知识框架图 14.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4.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五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15.1知识框架图 15.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5.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16.1知识框架图 16.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6.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 17.1知识框架图 17.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17.3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绪论 0.1知识框架图 0.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00:00 / 00:00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 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 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 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 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 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 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 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 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 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

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 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 (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 两个方面 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 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 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 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 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 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 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 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 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 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 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 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 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 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 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 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 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新闻语言要准 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 总之,新闻工作涉及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 等,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学好新闻学,更应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 法律法令以及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三、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 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 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 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 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 报刊理论中的关键性问题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 政府的惟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最主要、最常见 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 四种权力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 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 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 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 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现实困惑:新闻客观性与媒介机构利润至上之间的矛盾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 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 中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 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1)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 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 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 过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2)倡导社会责任论的是由一批学者组成的报刊自由委员会该委 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 责,对报刊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就当日事件作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 a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b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 诲盗的细节描写; c新闻要做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 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尤其是与报刊 相反的观点,报刊可以不赞成,但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 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 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避免因误解而 引起各集团的冲突,以此确保社会的稳定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这是社会责任论者对大众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 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途径 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要 及时报道,不要漏报,更不能为了某些团体的利益或政府的压力而瞒 报,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 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a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b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 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 自由市场; c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 政策制定的目的; d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 通; e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3)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 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 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3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1)这一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体,由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一 批学者共同探讨得出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 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国家 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 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2)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 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 教育功能 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 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 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如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信 息传播,西部大开发的报道 【案例分析】西新工程惠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听得懂,电视 看得懂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记者刘阳)记者日前从广电总局了解到:以 加强西藏、新疆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为重点的西新工程自 2000年实施以来,已完成前三期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第四期工 程建设。

在工程带动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和广 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大大加强,正在逐步实现少数民族群众不 仅“听得见、看得见”,而且“听得懂、看得懂”的目标据了解,西新工 程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94.8亿 元 整合,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案例分析】边境线上的编外“兵” 地处中印边境线上的勒布沟,遥远而神秘,这里是门巴族的主要聚 居地之一,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勒乡勒村就位于勒布沟勒村有 一位能人,被称为边境线上的编外“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