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262319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64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1章简论 第2章地理概况 第3章历史发展 第4章姓氏与名、字、号 第5章汉字 第6章学术思想 第7章宗教信仰 第8章古代教育 第9章科举制度 第10章典籍藏书 第11章科技成就 第12章传统建筑 第13章古典文学 第14章各类艺术 第15章精美器物 第16章风俗习惯 第17章中外文化交流 第1章简论 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 答: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园圃中一个独具性格且结构完整的系统,它根 植于东方的土地,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 种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自新能力,并且生生不息的文化体系。 这个体系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文化形态: (1)以纵向的发展

2、形态区分,可以分为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 (2)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可以分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边疆的游牧文 化,而农耕文化又可以分为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 (3)以文化的地域类型区分,包括了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 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州文化、两淮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 化、岭南文化等; (4)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包括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 化又可分为藏文化、蒙文化、满文化、壮文化、纳西文化等; (5)以文化的社会性区分,可以分为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 与大众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6)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可以分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等; (7)以不同的门类

3、区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诸如建筑文化、服饰文 化、饮食文化、舟车文化、青铜文化、玉器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茶 文化、酒文化等。 总之,中国文化是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 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 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 代所继承和发展。 2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民族特点,这包括了外在特征和内在特 征两个方面。 (1)外在特征 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 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连续性。中国文

4、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 展的。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有容 乃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敞开胸怀接纳 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多样性。中国文化在统一性里具有多样性,在整体性里具有差异性。 (2)内在特征 大体说来,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 说”、先生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但总 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包括: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 是主张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同一

5、。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 激,而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谊。 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国文化? 答: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 及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在汉代开辟“丝绸之路”以后,影响了西方世界的 历史与文化。在当今交往频繁的国际社会中,它的传播更加迅速、影响 更加广泛,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们在今天来了解中国文化,至少有三个 方面的现实需要: (1)世界人民的需要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 存在和独自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

6、断提高,中国 文化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世界各国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 空前高涨,迫切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化和 文化的走向,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 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 (2)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和延续,要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在全球化的背 景下,西方文化的传入,给中国文化巨大的冲击。面对具有进攻性的异 质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要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 熟悉自己的文化,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异质文化的优劣予以正确的分 析。同时,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变化规律,在同外来文化交流 与碰撞的

7、过程中,自觉吸取精华、抵制糟粕,进行有益的文化扬弃。 (3)个人提高素养的需要 作为中国人,自然就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有选择地阅读一些研究中 国文化的书籍,欣赏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和音乐,领略一些京剧、昆曲等 传统艺术,参访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从中体会和感受民族文 化所包含的精神气质,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 熏陶人格,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既保有民族传统,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 型人才。 4中国文化未来会怎么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会不会丧失它的特点? 答:(1)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 儒学作为旧文化的主导成分,在整体上与今天的主导思想是不能同日而 语的,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以马克思

8、主义为指导,吸收和发扬传统文化 的精华部分,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现代化的社会相 适应。 (2)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不会丧失其特点 之所以说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不会丧失其特点,原因在于: 任何文化传统都是历史形成的。传统一经形成,它就是民族性格的组 成部分,有巨大的惰性和惯力。我们既不能选择传统,也不能摆脱传 统,只能在传统的制约下谋求发展和前进,求得不断更新和提高。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 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揭示中 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总之,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盲目自满,拒绝和排斥外

9、来文化 的优秀成分,也不能崇洋媚外,丢弃自我,照搬人家的一切,而应实事 求是地分析中国文化的成分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继承和吸收古代 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建立 一种性质、结构和功能都完全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2章地理概况 1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为: (1)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舞台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其东南濒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而至西、至 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在这样一个辽阔地域里生息 的中华民族,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演绎自己的

10、历史,它 的文化创造无需借助他人的土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 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内敛性和保守性的环境因素。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 的发展条件 复杂地貌和不同气候给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巨大影响,人们依据这 些条件决定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画 面。 (3)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 深刻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山多水多。高山耸立,千峰竞秀;河湖纵横,百川归 海,构成一种气度非凡而又深刻隽永的山水环境。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 水而得,体现出中华民族依托山水的内在精神。 2长江与黄河在

11、中国文化发生、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它们从西向东,把中国的国土 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自然带,构成了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为中华民 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足的乳汁。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也是华夏最早发祥的地 带。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最多,空间分布范围也 比较集中。 黄河及其众多的支流,为古代簇聚于此的先民提供了灌溉和航运之 便;它们流经的地方,形成许多东西向或东北一西南向延伸的山谷和盆 地,气候温和,出入便利,成为人们理想的簇聚区。在这些条件之下, 黄河流域的文化

12、最早发育成熟起来,因而成了中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2)长江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 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河流域地区,而 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带、汉水中游和苏皖平原。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 中心,长江中游则以江汉平原为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是在中国文化中心逐 渐南移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运 交通便利,又诱发了发达的商贸文化、丝织工艺文化、园艺文化和园林 文化。 3思考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 答: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 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名与中

13、国历史文化 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1)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例如“天津”,原处海中,至隋以后才露出水面,成为南北交通必经之 地。据传,明代初年,燕王朱棣起兵往南京夺位,率军由此出兵南下, 因天子渡津于此,赐名“天津”。 (2)地名的简称、别称等的由来、命名、寓意都蕴涵着历史传承和传 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辽宁之称,清初以其地为清王朝发祥之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 名奉天省。直至1929年,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易帜”服从国民党中央 政府,才取辽河地域永久安宁之意,改称“辽宁”。 (3)地名的变迁既反映人们对地形、地理位置的认识,也反映该地历 史人文的变迁 例如重庆,位

14、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和嘉陵江蜿蜒其间,故称江州; 为周初巴国,因隋、唐、宋时三次为渝州治所,故简称“渝”。“重庆”之 名,其说有二:重庆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 六年(公元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即帝位,于是取双重庆贺之 意,改恭州为“重庆府”;因重庆位于绍庆和顺庆之间,合双庆而为府 名。 第3章历史发展 1“三皇五帝”传达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答:“三皇五帝”是传说中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其成因可 能是某一社会阶段的概括和象征,也有可能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名称或部 落联盟首领的名称。“三皇五帝”传达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1)中国原始先民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

15、代的转化过程; (2)人类氏族社会由母系氏族转向父系氏族,由渔猎阶段进入农业阶 段; (3)原始时代人类的渔猎生活以及初步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情况。 总之,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三皇相配;以金、木、水、 火、土为“五行”,故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 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进行祭祀。 2综合思考秦始皇统一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这种全民族的大 统一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都具有 不可估量的意义。 (1)创立皇帝制度,掌握最高权力。皇帝至高无上,独断一切,皇帝 之下,设立“三

16、公九卿”为其服务。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结束了中国 的奴隶社会。 (2)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建立 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的基本模型。 (3)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些都有利 于秦朝的统一,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4)为加强思想上的统治而施行“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次 浩劫,烧毁了许多的古籍和重要的文献资料。 3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 答: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反改革斗争的看法: (1)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都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 情况下发生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当生产关系束缚 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然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危机加深。在这种 情况下,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生产关系,就成为克服社会发展障碍的最 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2)为避免在阶级搏斗中瓦解的厄运,纷纷变法图强,进行政治与经 济改革 被称为“战国七雄”的各国国君,为了避免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搏斗中遭到 宗族残灭、社稷瓦解的厄运,纷纷变法图强,进行政治与经济改革。著 名的有魏国的李悝变法、赵国的公连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