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262207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PDF 页数:401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01页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01页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01页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01页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第1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第1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2章孔子 第3章老子 第4章孙武 第5章墨子 第6章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第7章孟子 第8章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第9章庄子 第10章惠施和公孙龙 第11章后期墨家 第12章易传 第13章荀子 第14章韩非 第2编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绪论 第1章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2章董仲舒 第3章扬雄和桓谭 第4章谶纬和白虎通 第5章王充 第6章王弼 第7章裴頠和欧阳建 第8章郭象 第9章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第10章范缜 第11章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12章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13章

2、韩愈和李翱 第14章柳宗元和刘禹锡 第3编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 绪论 第1章李觏与王安石 第2章周敦颐和二程 第3章张载 第4章朱熹 第5章陆九渊 第6章陈亮与叶适 第7章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8章王守仁 第9章罗钦顺 第10章王廷相 第11章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12章李贽 第13章方以智 第14章黄宗羲 第15章王夫之 第16章颜元 第17章戴震 第4编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绪论 第1章龚自珍和魏源 第2章洪秀全 第3章康有为 第4章谭嗣同 第5章严复 第6章梁启超 第7章章炳麟 第8章孙中山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第

3、1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绪论 一、原始社会产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萌芽 1劳动创造人类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的人们 在劳动生产中,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 2唯心主义萌芽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 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 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魔鬼、神怪、灵魂不死等即是 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 心论的萌芽。 3唯物主义萌芽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 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

4、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 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这可以说是无神论、唯 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社会分工导致阶级分化 1奴隶制社会的建立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出现分化。原始社会共同 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遭到破坏,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形成了阶级 的对立。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我国奴隶制经过 夏、商,到西周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2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 我国奴隶制的经济特点是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和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 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建立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以 保卫整个奴隶制的经济制度。到了周代,在政治上则

5、是采用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的等级制。各级奴隶 主享有种种经济、政治、法律上的特权。奴隶社会中阶级矛盾激烈和尖 锐。 3哲学为统治阶级服务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往往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夏代的奴隶主为了论证自 己统治的合理性,声称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天命”的。到商代更抬出了 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作“帝”或“上帝”,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 期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上帝”是整个自然、社会的主宰。奴隶主贵族统 治者经常利用“天罚”来威吓人民,假托神意来迫使奴隶等去从事战争、 耕作和贡纳财物。西周统治者对这些传统的宗教又有所发展,他们用统 治者的道德行为作为补充,以说明“

6、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 之,这时的宗教已不同于原始社会的迷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奴隶主统 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 4奴隶制社会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在奴隶制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发展起了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 (1)夏代已有了纪年的历法,商代在夏代历法的基础上,已有了隔若干 年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办法,而且采用干支纪日法; (2)在数学上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并且有了“规”“矩”等字,说明当时 数学的发展情况; (3)在农业上商代人已懂得培土壅苗、流水灌溉等,还有了酿酒、缫 丝、绩麻等生产技术,到西周时期,在农业生产上发明了轮流休耕,保 护土地

7、肥力的“三圃法”,初步懂得了施肥、中耕、治虫、选种等; (4)在天文方面建立了专职人员,诗小雅十月之交中记载的一次 日食,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日蚀记录,生产发展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丰 富,为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料。 三、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1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西周末年,奴隶制开始崩溃。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是铁器农具的使用和用 牛耕田,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旧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 的桎梏。私田的大量出现,封建依附关系也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新的 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我们历史

8、上 第一次承认实行按亩收税的制度,承认分封地之外的私田的合法性。随 后,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优势,经过长期的反复 斗争,我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期正式确立。 2封建地主阶级与旧奴隶主阶级矛盾激化 春秋时期,新兴封建地主势力和奴隶主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在这个社会大转变的斗争中,新兴地主阶级主要是依靠和利用了奴隶和 平民的力量才战胜奴隶主贵族的。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如减轻赋税,灾 年贷粮,论功行赏等以争取逃亡的奴隶,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政治和 经济实力。 3社会现实的需要推动哲学发展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及科学的进步以及复杂而尖 锐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推动

9、了哲学的发展。奴隶主统治者为了维护 其统治,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要人们听从于“天命”的安排。新兴地主 阶级及其同盟者小生产者则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本阶级的利 益,开始对“天命”论的宗教有神论展开批评,掀起一股强劲的人文主义 思潮。这时哲学上的主要代表有: (1)以孔子为代表,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及“中庸”观念,发展了殷周 及春秋以来的传统哲学思想及伦理观念,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 流派儒家; (2)以老子为代表,提出“道”和“无为”的学说,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中 宇宙论的传统,以及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 (3)以墨子为代表,提出“兼爱”“非命”等十大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修正 了以孔子

10、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4)春秋末年还出现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 兵法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的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 事辩证法思想。 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1)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掌权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初期至中期在多数 诸侯国中已建立了地主阶级的政权,正在为巩固新政权而斗争,而尚有 部分诸侯国则正处于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过程之中。随着广大奴隶 群众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各诸侯国 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地主阶级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不同 “战国”时

11、期是社会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 杂。地主阶级是新生产关系的代表者。这个阶级来源比较复杂,因此, 他们对这场社会变革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主张用激进的暴力的办法 打击奴隶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有的则主张用缓和的改良的办法解决 问题。 (3)知识分子阶层的活跃 在这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各阶级思想上的代言人,知识分子阶层十 分活跃。他们不是独立的一个阶级,而是按其政治、经济地位和思想倾 向,依附于各个不同的阶级。 (4)“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在这一时期中,围绕着新旧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的斗争,以 及通过什么办法来建立封建制等问题,在思想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斗 争,产

12、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 鸣”的局面。齐国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后,新统治者田氏为了招纳为地主 阶级服务的人材,在国都临淄的稷门下设立学官,招徕了各国不同学派 的知识分子到这里讲学、著书,成了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中心。 (5)自然科学发展迅猛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当时,对天 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当高度的科学总结。 天文学上有甘德的天文星占,石申的天文,后世合称甘石 星经,记录了星象的方位,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 地理学上则有专著禹贡和邹衍大九洲等学说; 在后期墨家著作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物理、力学、光学等科学知识。

13、考工记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手工业手册; 医学上的成就也很突出,重视全面诊断,提倡预防、养生之法。名医 扁鹊根据病人的气色、声音、形貌诊断病症。此外,战国末出现的吕 氏春秋一书中收录了许多战国时有关天文、历法、农业、物理等方面 的自然科学成就。 (6)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 战国时期反映各阶级利益斗争的思想界的“百家争鸣”,代表新兴地主阶 级不同阶层的思想家分为许多派别,但主要有两派: 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代表 这主要是部分自由民因军功获得土地,或由工商业、手工业转化过来的 那部分地主阶级的代表,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孙膑、管 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作者、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 地主阶级改良

14、派的代表 这主要是旧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那部分地主,他们在政治上主张 用“仁义”等说教来感化奴隶主,笼络劳动人民,实现向封建制的过渡, 反对使用暴力。这一派的主要代表有孟轲等。 (7)战国时期哲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战国时期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这表现在此一时期政治思维水平的提 高,因此进一步制造更为精致的哲学体系。荀况是先秦哲学的总结者, 他在承认自然界有自身固有的运动秩序的前提下,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 想,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峰。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 第1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一、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1夏商王朝炮制天帝观念以维护其统治合法性 夏王朝的建立是我国社会进入奴

15、隶社会的开端。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和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把原始的宗教加以提高和改造,炮制了一个天 上和人间、社会和自然的最高主宰“帝”或“上帝”,并宣称其政权是“上 帝”赐予的,为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出了辩护,其本质是政权神授 理论。 2周王朝提出新的“天命”观 (1)周王朝的建立,意味着奴隶制度国家的高度完成。周王朝的奴隶主 贵族承袭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宗教迷信思 想,并在商奴隶主贵族的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说,使宗教 迷信思想更加系统化,理论化,进一步论证了其统治的合理性。为了维 护其统治的永恒性,从思想上征服商奴隶主贵族,周奴隶主贵族提出 了“德”和

16、“以德配天命”的理论。 (2)周公旦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不仅提出了“德”,也提出了“孝”, 并制定出一套制礼作乐的规则。自此之后,不仅礼成了奴隶社会的等级 名分制度,乐也成了为这种等级名分制度服务的工具。他提出了“天命 靡常”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基础 上,他还提出了“保民”观念。 3商周时期的宗教思想实质是政权神授 商周的宗教迷信是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它随着奴隶社 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不断地变换着形式,但其本质就是政权神 授。“政权神授”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 思想支柱之一。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1易经中包含朴素辩证法的萌芽 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最初是在宗教神学的体系下萌芽发生的。 现存周易一书中易经部分,已经包含了某些关于“对立”和“物 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1)易经是把阴、阳两爻作为两个最基本的“对立”势力来看待, 易经中所有卦象的变化都归结为阴、阳两爻的变化。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变化,最终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这正是最原始的关 于“对立”面及其变化的思想。 (2)易经中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