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261889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PDF 页数:15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第1章泛论经学时代 第2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第3章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第4章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第5章南北朝之玄学(上) 第6章南北朝之玄学(下) 第7章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第8章隋唐之佛学(上) 第9章隋唐之佛学(下) 第10章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第11章周濂溪、邵康节 第12章张横渠及二程 第13章朱子 第14章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第15章清代道学之继续 第16章清代之今文经学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第1章泛论经学时代 一、西洋哲学 1西洋哲学分期 普通西

2、洋哲学家多将西洋哲学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时期。 2西洋的中古与近古哲学 (1)在西洋哲学史中,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建立哲学系统,为其 上古哲学之中坚。至中古哲学,则多在此诸系统中打转身者。 (2)中古哲学的新成分与新见,很多都依傍古代哲学诸系统,以古代哲 学所用之术语表出之。 (3)近代哲学家皆直接观察真实,其哲学亦一空依傍。而所用之术语, 亦多新造。 (4)中古哲学与近古哲学,除产生的时代不同之外,其精神面目,实有 显著的差异。 二、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分期 中国哲学史,若只注意于其时期方面,本亦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 时期,此各时期间所有之哲学,本亦可以上古、中古、近古名之。此等

3、 名称,本书固已用之。但自另一方面言之,则中国实只有上古与中古哲 学,而尚无近古哲学也。 2中国的经学时代 (1)经学时代,哲学家们的观点都需依傍古代即子学时代哲学家之名来 发表见解。 (2)自秦汉实现大一统之后,中国各方面都较为稳定、趋向保守,很少 再接受新思想、新环境。 (3)佛学是经学时代中国思想的新成分,其所依傍之经,乃号称佛说之 经,而非儒家所谓之六艺耳,但其实质上依然是经学。 (4)环境对哲学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当旧思想不足以应对社会需要 时,新思想就会应运而生。 第2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1阴阳家 (1)思想 阴阳家注意于“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

4、影响,并加以推衍, 将此等宗教的思想加以理论化。 (2)流变 阴阳家,于其成“家”之时,即似有与一部分儒家混合之趋势。 到了秦汉之际,阴阳家之言几乎完全混入到儒家之中。 2今文经学 西汉经师,皆采阴阳家之言以说经。所谓今文家之经学,此其特色也。 当时阴阳家之空气,弥漫于一般人之思想中。“天道”人事,互相影响; 西汉人深信此理。故汉儒多言灾异。君主亦多遇灾而惧。三公之职,除 治政事外,尚须“调和阴阳”。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1阴阳家的宇宙间架 阴阳家以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地支及数 目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 变化,而生万物。

5、2阴阳家的宇宙间架图 图2-1阴阳家的宇宙间架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1董仲舒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仲舒所著,皆明 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 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 皆传于后世。 2董仲舒的地位 (1)董仲舒充分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的思想趋向。 (2)汉书认为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四、元、天、阴阳、五行 1天 董仲舒认为天有时系指物质之天,有时系指有智力有意志之自然。但董 仲舒所说之天,实有智力有意志,而却非一有人格之上帝,故此谓之为 自然也。 2元 董仲舒言万物皆有所始,其所始谓

6、之元。元在天地之天之前,有智力有 意志之自然,是否亦有所始,是否亦始于元,董仲舒未详言。 3阴阳 董仲舒认为阴阳为两种物质的气,但一般阴阳家包括董仲舒在很多时候 所提及的阴阳,并不是这些有物质的。 4五行 董仲舒提出五行相生、相胜,五行之次序,为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 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第一生第二,第二生第三,第三生第四,第四 生第五。此所谓“比相生”。金胜木,中隔水。水胜火,中隔木。木胜 土,中隔火。火胜金,中隔土。土胜水,中隔金。此所谓“间相胜”。 五、四时 1四时的形成 木、火、金、水,各主四时之一气,而土居中以策应之。因四时之气, 代为盛衰,所以有四时之循环变化;四时之气之所以代为

7、盛衰,则因有 阴阳以使之然。 2阴阳 (1)概述 阴阳乃相反之物,依“天之常通”“相反之物,不得两起”。故阳出则阴 入,阳入则阴出。 (2)阴阳之运行 一般的说法 一般的说法以为“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 北”。董仲舒若以此说,则阳起于东北而南行,至东方遇木所主之气, 即助之使盛而为春。至南方遇火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夏。阴起于 西南而北行,至西方遇金所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秋。至北方遇水所 主之气,即助之使盛而为冬。 董仲舒的说法 董仲舒认为“阳气始于东北而南行”“阴气始于东南而北行”。阴阳“春俱 南,秋俱北。夏交于前,冬交于后。” 3四时的变化 四时之变化,实因阴阳

8、消长流动之所致也。阳盛则助木,火为春、夏, 而万物生长;阴盛则助金,水为秋、冬,而万物收藏。故阳为“天之 德”,而阴为“天之刑”。 六、人副天数 1人与天 天与人为同类,更可于人之生理见之。董仲舒认为“天地之精,所以生 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也就是人副天数。 2人与宇宙 董仲舒认为,人与天属于同类,因此宇宙若无人,则宇宙就不能称之为 宇宙。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七、性情 1性情 就心理方面言之,人之心理中,亦有性情二者,与天地相当。董仲舒认 为“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 而无其阴也。” 2性情的表现 (1)性之表现于外者为仁,情

9、之表现于外者为贪;贪即情之表现,仁即 性之表现也。 (2)因人之“质”中有性有情,有贪有仁,故未可谓其为善;此性系指人 之质言,人之质中有与情相对之性,故其中实有善;但其中亦有与性相 对之情,故不能本来即善。 (3)须加以人力,以性禁情,方可使人为善人。以性禁情为教,教 乃“人之继天”,而亦即人之所以法天也。 3总结 (1)董仲舒之性说,一方面为调和孟荀,另一方面董仲舒认为人之质中 本有善端,故其说与孟子性善说不悖;若性中仅有善端,则不能称之为 善。 (2)董仲舒之论性,盖就孔、孟、荀之说而融合之。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1个人伦理 在个人伦理中,仁义是最重要的;董仲舒认为仁义智是人所必备的

10、道 德,而智仁勇则是通行不变的道德。 2社会伦理 对于社会伦理,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1政治哲学 (1)惟因人之性未能全善,故需王以治之;王者受天之命,法天以治 人,其地位甚高,其责任甚大。 (2)王者在赏罚时,应以四时为法;赏罚分明,则为“世治”。 (3)官职的设置,都要按照上天的旨意,不能随便规定。 (4)人主在使用法律时如果按照“天之道”,就能达到“出治”。 2社会哲学 (1)董仲舒的社会哲学观点与墨子学说有相似之处,注重均贫富和以爱 利人。 (2)董仲舒主张井田制度。 十、灾异 1灾异

11、 天人相关,故人之行事,若有不合而异常,则天亦显现非常的现象。此 天所显现之非常的现象,即所谓灾异。 2董仲舒的灾异说 (1)含义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2)原因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 告之。” 十一、历史哲学 1历史规律学说 (1)五德说,此即驺衍“自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之说 (2)三统说,三统为黑统、白统、赤统。三统又称三正。 2“有四而复者” 即商、夏、质、文也。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主地 法夏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义节。主地法文而王,其道进阴,尊尊 而多礼文。 3“三教”说 夏上忠,殷上敬,周

12、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尚忠有流弊,必以尚 敬救之。尚敬有流弊,必以尚文救之。尚文有流弊,必又以尚忠救之。 如是循环。 十二、春秋大义 1春秋大义 自孔子以后,春秋与儒家之关系,日益重要;儒家所与春秋之 意义,亦日益丰富。及董仲舒讲春秋,于是所谓春秋之微言大 义,乃有系统之表现;而孔子之地位,由师而进为王。 2董仲舒对春秋的推衍 (1)春秋乃董仲舒所谓“天理”之写出者,所谓“体天之微”者也。其 中大义,有“十指”“五始”“三世”等。 (2)“春秋以道名分”,董仲舒对于名,更为重视,他认为名号为天 意之代表,具有神秘的意义;故察其名之意,即知其名所指之事物之所 应该也。 第3章两汉之际谶纬及象

13、数之学 一、纬与谶 1纬 (1)概念 “纬”是相对于“经”来讲的。“纬”是“经”的支流,衍及到“经”的旁义。 (2)出现时间 西汉中叶以后,就有纬书开始出现。 2谶 “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神秘的隐语,古人借此用以预决吉凶祸福。 3谶与纬的异同 (1)相同点 纬书中一些荒诞的部分,实际和“谶”很类似。 两者都是在相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2)不同点 “纬”是经的支流,它是从经里面产生出来的。经学家以阴阳家的学说 来解释儒家的经典,所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称为“纬”。 “谶”是隐语,用来预判吉凶祸福,具有神秘主义和迷信色彩。 二、象数之学 1象数 (1)概念 象数之学是指纬书如易纬中的易理的学问

14、,注重于对宇宙及其 中各方面之事物,作出有系统的解释。尤其注重“数”“象”。宋代儒者称 之为象数之学。 (2)发展 象数之学,发达于汉,而大成于宋。 (3)争论 先秦两汉:认为先有物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宋代以后:以为先有数,后有象,最后有物。 2毕达哥拉斯学派 (1)概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又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 于一体的组织。 (2)各派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的认识 a以数目为第一原理,为生存的物之质因,且为其改变与永久形状之 形式。 b数目之原质即奇偶:奇为有限,偶为无限。他们以为“一”自此二者 出,从一生出一切数目,全宇宙都是数目。 亚历山大的认

15、识 a一为一切物之始。自一生不定的二,二属于一。 b一为二之原因。自一及不定的二生数。 c自数生象。自象生构成面积之线。自线生立体。自立体生可见之 物。 d可见之物中有四原质:水、火、风、地。 e认为毕达哥拉斯派学者常以小石排为各种形式的程序,与以数入象 者同。 3象数之学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的相通之处 (1)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毕氏学派,亦以为 一生二。 (2)毕氏学派所说有限无限等之十项分对,则可见有限即中国易学 所谓之阳,无限即中国易学所谓之阴。 (3)毕氏学派举出各种物之数,并以小石排为某种形式以表示之。“以 数入象”。中国易学之讲“象”,“数”,正是如此。 (4)毕氏以

16、为天是一个和声,在天文与音乐中,最可见数之功用。中国 自汉以后讲律吕与历法者,皆以易之“数”为本。 三、阴阳之数 1概念 阴阳之数取于周易,一横为阳,分开两半为阴。所以奇数为阳,偶 数为阴。天九地八两数分别为天地数中最大的天数和地数,即阳极和阴 极之数,也是真正天地数的极数。 2关于阴阳之数的早期作品 (1)代表作 易。 (2)产生时间 汉初。 (3)思想内涵 其思想有道家中老学的倾向,汉初阴阳家之思想尚未十分侵入易 学。 易系辞中一段,为此后讲“数”者所宗。然其原文之意义,显然 为讲筮法。此与讲“数”者所讲不同。详见易纬乾凿度易系辞 乾凿度之中。 四、八卦方位 1八卦配宇宙间架 (1)概念 即以八卦配入四方四时等之宇宙间架,易传说卦即言之。 (2)八卦方位的划分 先天八卦 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 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3)八卦方位划分的依据 八卦配四方 以八卦配入四方,尚余四卦,位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所 谓“四正四维”也。 八卦表阴阳 以八卦所表示之阴阳消长,说明四时寒暑之所以变迁,较易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