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

上传人:jian****iuqi 文档编号:186261638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PDF 页数:29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96页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96页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96页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96页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试专用教材(2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古代报纸 二、中国近代报刊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 事业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二、英国和美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 展 三、英国和美国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 化 四、日本、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的 媒介发展 五、国外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新闻理论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二、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二、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三节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二、新闻自由 三、新闻法规 第四

2、节新闻选择 一、新闻选择的含义和标准 二、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中国的新闻改革 一、30年的四次跨越 二、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第三章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 二、坚持思想性 三、坚持时间性 四、坚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流程 二、判断新闻价值 三、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 规划 四、新闻采访的现场 五、隐性采访 六、体验式采访 第三节新闻写作 一、新闻的语言规范 二、新闻报道的体裁 三、消息写作 四、通讯写作 第四章新闻编辑与评论 第一节报纸新闻编辑 一、报道定位与报道策划 二、新闻标题 三、报道的配置 四

3、、报纸版面 第二节电子新闻编辑 一、报纸电子编辑的定义 二、报纸电子编辑的手段 三、电子报纸 四、电子杂志 第三节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分类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 四、新闻评论与新闻侵权 第五章媒介经营管理 第一节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 要求 一、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媒介领导与领导工作 第二节媒介的组织结构 一、媒介组织结构的概念 二、媒介组织结构的内容 三、媒介组织结构模式 第三节媒介生产管理 一、媒介生产流程与特性 二、媒介的采编业务管理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管理 第四节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一、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二、媒介人力资源的开发、激励

4、和保 护 第五节媒介集团化经营 一、媒介集团化经营的策略 二、我国广电集团的设计和运作 第六节媒介品牌经营 一、媒介品牌营销 二、媒介形象塑造 三、频道化管理与营销 第六章新媒体概论 第一节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媒体融合概述 一、媒介融合概论 二、媒介融合的表现形态 第一章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古代报纸 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起始时代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 政府官报。这些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 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所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起始于唐朝。 2

5、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中叶以 后,开始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 构,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 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唐代的进奏官是 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 这些进奏官们既为所代表的地方藩镇呈递章奏,接受和代转朝廷下达的 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 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 的名称。当时人称“进奏院

6、状”、“报状”、“留邸状报”等,这种原始状态 报纸的出现便标志着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3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的原因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 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 上的一种行业,从以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信件的手抄品到活 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的趋势是逐渐进步 的。但是,它却没有能够演进成近代报纸,最终走上了没落之路。究其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方面。在封建专制统治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 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文书的简单状

7、 态,不能在质上取得变化和发展,而始终只能充当封建专制的体制内事 物。封建专制政府倒台后,这种与之相适应的古代报纸形态也必然走向 终结。 (2)经济方面。古代报纸是与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的。纵观世界新闻发展史,近代报刊的产生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 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近代报纸。 (3)鸦片战争后外报的进入从客观上切断了中国古代报纸自主演变为 近代报纸的可能。鸦片战争后,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 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近代化新式报刊开始出现,兼有新闻、评论、 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

8、闻时效性 较强,中国古代报纸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必然走向没落。 总之,中国古代报纸是不可能演进成近代报纸的,因为它是中国封建统 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 度的具体反映,它只能陪同封建制度走向终结。 二、中国近代报刊 1外国人在华办报 (1)外报产生的历史条件 18世纪6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对华贸易量的日益增长,更迫切地 企图打开中华帝国紧闭的大门,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放宽限制、扩大贸易 交流等要求。为了打破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抢占广阔的中国市场, 英国率先采用传教、办学、行医以及出版书报等方法进行文化和意识形 态的渗透,以配合其经济和武力侵略,其他资本主

9、义国家相继跟进,外 报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2)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居垄断地位的原因 中外新闻传播发展环境和程度的差别 a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以农业小生产为本,商品经济不 发达,新闻传播发展迟缓,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行业。直到19世纪,邸 报、京报等古代报纸仍然是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刊,处于相对先进的国家制度和文明的社会 环境里,受产业革命的推动,迅速实现近代化和大众化,具有先进的办 报方法和印刷设备,在报业中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方法, 报刊面向社会大众,报业成为独立的社会行业之一。中国古代报纸相形 见绌,竞争力低下,同时,国人自办的近代

10、报纸还未出现或形成相当的 实力,所以,此时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居垄断地位。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殖民统治的建立为外报的刊行创造了极为有利 的条件 在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 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东 方,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鸦片和各类商品,还有西式的学校、医院和 报馆,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这些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 息为主的外报,就新闻业务而言,采、写、编、评各方面都达到了较高 水平。 外报中的中文报刊多为传教士创办,编辑熟悉中国语言文化,报刊迎 合中国人的性格和阅读习惯,儒学与宗教结合,大量引介先进的科

11、学知 识,拓展了国人的视野,吸引有识之士的目光。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 云集,外文报刊也大量出现。 (3)在华外报网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后,除香港、上海外,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商人以及其他各界 人士还在广州、宁波、福州、厦门等通商口岸办起了一批近代报刊。第 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更多的城市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在华办报活 动开始从东南沿海逐渐扩展到中原腹地。 鸦片战争后广州、澳门的外报 在办有外报的城市和地区中,广州是仅次于香港、上海的重要基地。鸦 片战争后在广州出现的第一份近代报刊是广州探报;1860年,台仁 特主编的英文中国之友从香港迁往广州,为鸦片战争后在广州出版 的第三份近代报刊。19世纪6

12、0年代在广州出版的外报,还有中外新闻 七日录和广州新报。19世纪70年代后,广州报业较大规模地发展 起来。 澳门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报业在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 影响日渐衰减,但仍有所发展。第一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 澳门报刊是1893年7月18日创刊的镜海丛报。 近代报刊在其他东南沿海城市的出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中国腹地的扩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数汉口和天津两地的报业最为发 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英、美、法等 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外国人在天津积极开展办报活动,一部分原因 是天津毗邻朝廷所在地北京。 法、德、日、俄等国在华办报

13、的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等开始了在中国的办报 活动。 (4)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即在华外报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归纳 为以下三点: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a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的步步深入,是与西方 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鸦片战争前后来华的外国人企图打 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他们宣传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 中国人的头脑。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将中国逐步推向殖民地的道路。 b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鸦片战争之前,大多数外报,特别是 英文报刊,都积极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鼓吹对中国实

14、施武装侵 略。鸦片战争以后,又为新的侵略扩张行为制造舆论。一些外报特别赞 扬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印度,鼓吹中国应走印度的道路,其殖民主义 的立场是十分明显的。 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a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开始,外国人办的中文报刊就已经把自然 科学知识向中国读者作了通俗化的介绍。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实用科 技方面的介绍越来越多,这些都使中国读者大开眼界。在客观上,促进 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外报中还大量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宣扬英美等国政 治开明、社会繁荣,介绍西方的富强之道。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外报 又陆续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于是,自由、平 等、

15、博爱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在中国也逐渐深入人心。外报所宣传的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 者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a外报的实践使得中国近代报刊得以产生。近代报刊为资本主义社会 的产物,体现了民主主义观念,如果不是西方殖民者在强行进入中国之 时将近代报刊也带来中国的话,在严厉的封建统治之下是不可能产生近 代报刊的。 b西方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国人办报活动的限制已经解除,他们可以像在本土 一样自由自在地进行采访、编辑、出版,并且雇用中国文人当助手。通 过外报的办报实践,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

16、业务、新闻事业的管理方法 和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也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西方的办报经验为 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c外报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当时著名的报人王韬、钱昕 伯、蔡尔康、何桂笙、高太痴等,都是在外报的办报实践中成长起来 的。 d铅印和石印技术也随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报 刊创造了有利条件。 (5)对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与评价 近代化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外国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 版的近代化报刊和最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近代化报刊,都是外国人首 先创办的。在华外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与 影响,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 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他们企图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宣传基督 教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这种做法实际上就 是将中国逐步推向殖民地的道路。 从在华外报的政治倾向来看,鸦片战争前的大多数外报,特别是英文报 刊,积极地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鼓吹对中国实施武装侵略。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专业课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