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86258582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心理学专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心理分析 摘 要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很多人惊讶于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时,有很多人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现在的网络技术可以说是高速发达,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以至于上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让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的优越性又不沉溺于其中,是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最终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使青少年深刻意识到,在网络的使用中,要扬长避短,避开网络的负面效应,尤其是

2、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要接触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培养其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建立起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亲子关系1一、网络成瘾的界定、特征以及给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一)网络成瘾的界定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青少年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严重者不仅仅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更是影响了身心健康。网络成瘾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挑战。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交易成瘾。在这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占了百分之八十二的比例。而网络成瘾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性

3、格变得内向、自卑,容易与家人对抗以及其它各种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业以及前途感到悲观,情绪异常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二)网络成瘾的特征说起成瘾,在医学上主要分为“正常”、“过度”、“成瘾”三个程度,而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行为上除了吃饭以及睡觉,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在上网,情绪上主要表现为爱发脾气,容易冲动,严重的时候甚至引发抑郁等情况。而网络成瘾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价值观扭曲,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往往表现出不满的情绪。社会功能丧失,人际关系萎缩,对于青少年来说,主要表现为无心学习。网络成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对于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心。如果一旦减少网络的使用或者停止上

4、网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反应,比如周身不适、烦躁、容易激怒、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睡不着觉等等。以下所述的五条内至少符合一条:为了达到自身的满足感使用网络的时间不断地增加;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以及持续时间往往都会控制不住,即使经过多次努力也未能成功;对使用网络时往往会固执己见,而不会顾使用网络时所产生的后果,即使明明知道网络所带来的危害性但是仍然难以停止;往往因为使用网络症状判断标准主要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六个小时,而且符合症状标准已经达到三个月或者超过三个月。(三)网络成瘾给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 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判断。由于在网络之中有很多社会上非主流的因素,尤其在网络游戏之中,往往会宣

5、传崇尚黑社会的元素,而这些内容会向孩子传递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在青少年的心中就会形成与现实生活中社会价值相悖的价值观。严重影响学业。由于网络中的娱乐方式对于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往往会身不由己、沉溺于其中,从而严重影响学业。青少年长期迷恋网络,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二、网络成瘾的原因与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心理分析 说起网络成瘾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结果:青少年由于长期盯着屏幕,不仅仅引起眼部疲劳,而且会引起头部发紧,从而感到精力不足。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客观以及主观两大类,就是说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和网络使用者的内在因素。客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上网条件便利、校园生活十

6、分单调、而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父母过于宠溺的教养方式,现在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无玩伴等各种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来自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及人格因素。从网络成瘾者的人格分析看的话,主要有以下特点:内向、自卑、心情容易抑郁、不善于与人沟通、盲目追求时尚,爱冒险以及爱刺激等。网络成瘾一般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少朋友、对自身的外表容易不满、残疾等个人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亲子关系开始之初是遗传学上的一个概念,后来渐渐引入到心理学当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对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指出:“儿童的发展与其说是在个体心理范围内产生的单一的行为体系,不如说是在亲子相互关系的双维行为体系中发生

7、的。”在国外,对于亲子关系的主要研究表现在对亲子互动内容、互动频率、互动的结果以及对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在我国,发现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多,青少年主要倾向于向父母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发休闲时间、讨论下与自己关系好的朋友等等,一般不会和父母谈及比如说饮酒、吸毒、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在青少年在很多话题上与父母的沟通是非常少的,而很多青少年甚至于与父母没有任何沟通。青少年评价起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不少人认为父母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而父母则认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还是比较开放的,其

8、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小的。而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青少年都认为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父母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分歧。美国一社会学家研究后将亲子关系分为三类:第一种,以父母作为主导,作为子女的话必须服从父母的命令;第二种,父母愿意并且愿意花一定的时间陪着子女学习、游戏并且希望自己的子女更加的有出息,这种亲子关系主要是“以子女”为中心;第三种,更明确指导以及期待、更加注重子女的自身发展,教育子女为自我的发展而去奋斗。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以及自身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有关,而亲子问题关系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控制、过度保护、过分干预等等。作为家长,应

9、该不断地探索,从而摸索出一套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方式。美国一心理学家认为,亲子关系的研究重点应该主要放在家长对子女的教养关系之上,他针对家长对子女的教养关系,提出了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交往的清晰性以及关怀与支持等四种评价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专制型、宽容型、权威型、放任型等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综上所述,在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着庞大的网络成瘾人群,但是我国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比较晚,还存在着各种缺陷,特别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比较滞后。经过各项研究调查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还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所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应该从源头

10、上分析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也显得非常重要的了。而我国国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研究,主要认为主要是青少年本身所造成的。但是大量的统计与理论推理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在我国国内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研究还是非常少的。因此,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的深入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如何建立良好的网络价值观及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如何建立良好的网络价值观网络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而衍生出的网络文化,在体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在,网

11、络与青少年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面对网络所具备的强大功能以及网络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巨大意义,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全面认识网络,从而有效地使用网络,不仅仅要把注意力从单纯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而是应该转向全面引导以及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二)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l.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子女具有独立的人格,他并不依附于任何人。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护、关心、理解以及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2.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有句话说得好,人世间存在的许多罪恶往往源自于悲观压抑的生活。如

12、果家长每天都愁容满面,把所有不愉快的元素带回家,动不动就打骂自己的孩子,那么这样的家庭只会培育出的是忧郁的孩子,渐渐地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变得僵硬与刻板。在这样家庭环境之下的青少年很大一部分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上,从而沉溺于网络之中无法自拔。所以,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体验生活,让孩子的生活之中充满着快乐因子。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是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重要途径。3.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宽容与关爱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听着.”,“你给我.”这样命令的话语,其实这些话的语气也是非常沉重的,孩子自然也感到了来自于父母的压力。经研究表明,不少青

13、少年正是由于来自于父母的巨大压力,所以会在网络中寻找发泄途径,进而迷恋上网络游戏。而孩子的这种失败也就变成了一种自然的事情。那么家长正确的做法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作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心情以及角度去给孩子提出要求,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一味地用沉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如果这样做的话则会僵化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是使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希望,孩子自然也就会缺少勇气和信心的了。参考文献1 陈侠, 黄希庭, 白纲.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M.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3): 355359 2 崔丽娟, 刘琳.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M. 心理科学, 2003, 26(1):

14、6466 3 祝卓宏, 高文斌, 高晶等. 走出网络迷途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4 高文斌, 高晶, 祝卓宏等. 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与调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5 高文斌, 祝卓宏, 陈祉妍等. 网络成瘾心理机制及其综合心理干预研究C.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2005,296 6 高文斌, 祝卓宏, 陈祉妍等. 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失补偿假说”及综合心理干预C.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617 7 高文斌. 心理健康与个人发展. 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演录(第七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刘彩

15、谊, 安晶卉, 高文斌等. 北京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M.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12): 1121 9 高文斌, 魏景汉, 彭小虎等. 视觉注意范围的增益机制M.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2, 15(3): 2101 10 Robinson T E, Berridge K C. Addiction. Annu. Rev. Psychol, 2003, 54: 10.110.29 11 Cavedini P, Riboldi G, Keller R. Frontal Lobe Dysfunction in Pathological Gambling Patients. Biol Psychiatry, 2002, 51: 334341 12徐桂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4)13姚贵平.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4孙众,余胜泉,徐凤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03)15卫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16曹成刚.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J.教育探索.2004(0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