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 文/杜飞赵莹莹李志雄江国发作者简介:杜飞(1990-),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赵莹莹(1991-),女,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李志雄(1989-),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江国发(1990-),男,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G640文献标志码:A:2095-9214(2015)09-0170-0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网络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大学生网络不道德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汇聚地的高校范围内,网络不道德现象的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等特点需要我们给予极大重视因此,关注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在暑假期间,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各年级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调查的基本情况1.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发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纸质分发填写,另一种则是通过、、微博等网络通信方式,发送电子版的问卷链接到学生的或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由学生点击网页链接直接完成填写并由系统自动予以回收。
由于后者填写便捷、回收有利,因此也成为此问卷的主要调查分发方式2.回收问卷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11人,占55.5%;女生89人,占44.5%年级覆盖从大一到大四,其中大一新生占15%,大二学生占26%,大三学生占28%,大四学生占41%因此,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3.数据处理用Excel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1份调查表作为1条记录依次录入,单项选择题的统计利用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每天会接触网络,区别主要在于上网的时间长短问题此表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半小时以上,甚至更有2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日常的方方面面1.未对网络的价值较好的发掘和利用在对上网目的的问卷调查中,只有24%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而选择“看电影、听音乐、游戏等休闲娱乐”占了52.5%,用来“交友聊天”仅为6%,还有17.5%选择了“其他”。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上网是用来休闲娱乐的,而用来学习的却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没充分的发掘网络带来的便利及价值,缺乏用网络来学习或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导致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2.对网络存在的一些与道德有关的问题普遍性的置之不理在对“遇到一些网络欺骗信息,您会?”的问题上,有64.5%的大学生选择了“置之不理”;在“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您会?”的问题上,更有多达82.5%选择了“置之不理”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待与网络道德有关的问题时,多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尽管人人知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可大部分人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较为不容乐观,对其行为亟待加强,理念的转变迫在眉睫3.牵涉个人隐私问题时态度较多元化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在“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的问题上,75%的大学生选择了要加以限制,而有16.5%的大学生认为人肉搜索是可取的,并且是源于“可以令那些没有社会道德的人无处可藏”的基础上可见在这一问题上,大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积极进取的而在“在网上你会有意无意地查探他人的隐私吗?”问题上,有25.5%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您看到网上与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违反您原则的观点时,您会?”,大学生的态度是较中立的。
大学生并未充分认识有关自身素质及自我保护的问题上如在“您在论坛里发言时,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问题上,多达43.5%的大学生有说过粗话的经历;在“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的问题上,选择“有”和“没有”的比例各占了约50%而在“您在网站上注册时,如果需要,是否填写真实信息?”问题的回答中,只有5%从不填写真实信息由此可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力还有待加强,而在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上也亟待增强4.对黑客类型的人物抱有一定的盲目崇拜感调查统计显示,认为黑客“有很高的技术,很厉害,很神秘”的占了74%,而认为黑客是“坏人”仅为6.5%且在“你有过要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吗?”问题上,有27%选择了“有”由此可见,对于网络上不熟悉的事物,大学生一般抱有较强的好奇心态因为不了解,所以觉得很神秘,从而会有一定的盲目崇拜心理,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分辨和把握是非曲直的要害5.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身纵容所致在对“你对黄色网站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选择“传播低俗文化,应被摒弃”的大学生占31%,选择“促进人们对性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排除好奇心”占29%,而还有40%表示对它们没有看法。
据调查,在对“你对浏览黄色网页有什么看法?”问题上,有30%的大学生选择“反感”,有33.5%选择“不反感,但不好意思”,有28%选择“偶尔浏览”,有8.5%选择“都成人了,经常浏览”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黄色网页的情感比较复杂和纠结一方面,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理念较为保守;另一方面,又对此抱有好奇心态,纵容它的发展由此观之,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还是相对淡薄的,对网络的行为规范更缺乏正确的有意识的认识和把握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调查数据所呈现的五个主要问题,结合使用网络者自身、网络本身、当代环境等因素,也即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分别予以综合探讨分析其诱因所在1.内在因素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明确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也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应由自身因素所决定1)自制心薄弱纵观调查问卷数据,有好几处都反映了自制心薄弱的问题如仍有2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再如“您在论坛里发言时,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问题上,多达43.5%的大学生有说过粗话的经历;以及在“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的问题上,选择“有”和“没有”的比例各占了约50%;等等。
这些问题都基于大学生自制心极为薄弱,尤其在完全自我监督中的环境下更不易坚守道德底线2)好奇心浓厚网络世界本就精彩万分,几乎可以网罗一切个人的需要,正如大学生选择“看电影、听音乐、游戏等休闲娱乐”比例占到52.5%就是例子网络世界可谓气象万千、无奇不有,大学生对此又抱有浓厚的好奇心,时间就不经意花在这些上面,并且在浏览和观看中因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导致情绪的反复无常,很可能间接影响到自身道德的遗失3)计划心缺失在对上网目的的问卷调查中,只有24%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把时间花在了其他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无序性,未真正安排好适合自身的计划,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无序性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导致网络道德的无序和混乱,一旦成了绝对的自由,也就无所谓道德了4)维权心淡薄受儒家中庸思想,一向“以和为贵”以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维权意识淡薄从古至今普遍存在于每个国人心中,正如对“遇到一些网络欺骗信息,您会?”的问题上,有64.5%的大学生选择了“置之不理”;在“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您会?”的问题上,竟多达82.5%选择了“置之不理”,维权心何其淡薄可想而知,由此导致的网络道德问题的存在那也是必然来之有名,也定当不是空穴来风。
5)从众心作祟从众心作祟在鲁迅笔下的“看客”可谓早已描写的淋淋尽致在问卷调查中对黑客的认识就是典型的从众心在作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心态,定然会带来评判道德标准的逐渐丧失,甚至殆尽特别是对待黄色网页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特别明显,周围的环境氛围、宽松的网络限制、自我的放纵不羁等都极可能导致这种不良现象走向恶化境地2.外在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是一个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更是飞进了大部分的寻常百姓家,尤其对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了其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这样快节奏的环境下,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网络道德问题,而且形势也不容乐观1)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信息时代缩短了你我的距离,成就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而这又不仅仅是距离的便利,还提供了诸如购物、视频、音乐、娱乐等畅通平台,其方式多种多样,几乎可以满足各种人的各种需求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定然冲击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诸如利益的驱动、法律的规制、需求的不足、文化的碰撞等各因素,都在无形中对道德构成了一系列的威胁2)外部环境的影响重重网络世界再好,却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重重影响,诸如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就业竞争压力的迫使、学习和生活的困境等,也都会在无形中吞噬道德这片净土,挑战随处可见,诱惑也是形影不离,陷阱也更是无处不在,可谓防不胜防,对于每个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防线的冲击力更是不言而喻。
四、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鉴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归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些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五个方面来分析,尤以自身为主1.切实制定适合自己的长短期学习规划毋庸置疑,计划在整个人生中应是非常需要具备的能力,不管短期还是长期,在已有的计划中逐步去调整并适应,定然是可以做到基本的充实的有序而要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就必须切实制定好适合自身的学习规划,长到十年,短到一天,且在实事求是中越具体越好,然后予以按部就班地一一履行这样既充实了自身的学习,培养了自制力,减少了盲目从众行为,也在有序自我提升中规范了自身网络行为,使网络道德日益可以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2.通过参加无偿服务等来增强以身作则的意识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主要以完成自身学业任务为主,但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小区做义工、植树、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家等无偿服务在点滴中增强为他人服务意识,在直接经验中会更能感同身受,从而对于黑客、利己心、纵容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等更会以身作则,日益减少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现象3.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来增强维权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是相当薄弱,除了固有的观念外,还亟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联系的方方面面。
至于学习的途径,最便捷的方式当然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可以是文字式地,也可以是图片式的,亦或者是视频,还可以去选修一定学分的法律课程,诸如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修养等,加强法律意识,增强维权心态4.作为家长应该随时予以督促和告诫大学生尽管身心日益成熟,可大部分人还是初次出远门读书,家长有必要及时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大都像出了鸟笼的小鸟,有太多的想去释放和解脱,正是这种时候他们才更需要予以引导和监督最主要的方式即时常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动态,并提供帮助等5.校方积极创造和谐的内外部校园环境在大学里,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