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5973448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凉山州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对策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州动物防疫监督站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穿于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2009年4月,站组织人员对全州17 县市动物防疫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全州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执行情况。1、基本情况凉山州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畜禽品种资源丰富,草地面积361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0%,是四川三大牧区之一,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8年,全州大牲畜存栏178.27万头,出栏42.51万头;猪存栏489.23

2、万头,出栏570.41万头;羊存栏547万只,出栏385.91万只;禽存栏1578.22万只,出栏2268.69万只;肉类总产量60.69万吨;牧业产值11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9.3%。但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畜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畜禽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散养为主,出栏率、商品率较低、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州有规模养猪户9087户,存栏86.81万头,占全州存栏数的17.7;规模养羊户24958户,存栏123.51万头,占全州存栏数的22.58;规模养牛户14462户,存栏10.27万头,占全州存栏数的25.0;奶牛养殖小区3个,存栏0.81万头,占全州存栏数的85.2;规模养鸡

3、户9090户,存栏142.8万只,占全州存栏数的12.0;规模养鸭户3911户,存栏158.2万只,占全州存栏数的37.8。长期以来,全州动物防疫人员在上级党政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任劳任怨、负重拼搏,克服了交通不便、防疫任务重、待遇差等困难,积极开展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的强制免疫和羊痘、牛出败、猪链球菌病、马传贫、鸡新城疫、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等常见、多发病的计划免疫及疫情监测工作,使各种疫病的常年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标准,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5、0.5、5以下,确保了动物重大疫病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的良好局面

4、,为全州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国内外人畜共患病和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不断增加,防疫工作量成倍增长,动防工作如履薄冰。2、体系建设和机制运行情况为了建立健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技术支持体系,2003年我州成立了“凉山州动物产品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承担全州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并于2005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可和认证,是中国西部唯一获得双认证的市(州)级实验室。但由于设备陈旧,检测范围窄,不能满足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需要。全州有17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620个

5、乡镇畜牧兽医站、3843个村防疫室,共有动物防疫人员5524人(县级320人,乡级1304人,村级3900人),其中大专以上人员488人,占8.8%;中专或高中人员1431人,占25.9%;初中及以下人员3605人,占65.3%。长期以来,各级动物防疫组织紧紧围绕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隔离与无害化处理、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的组织供应开展工作,为全州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显著成绩。全州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的乡及以上防疫机构和人员经费已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村级防疫员的收入主要靠中央下拨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解决,基本没有任何服务

6、性或经营性收入。截止2008年,国家已对全州17个县级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投资,并对33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新建或改建。但由于冷链体系建设投入不足,疫苗的有效保管存在较大问题,给确保免疫质量造成隐患。3、疫苗的补助政策落实情况2005年以来,国家陆续将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纳入强制免疫的范围,并将经费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疫苗的组织供应由省畜牧食品局统一招标采购后按计划下发到各市(州)。国家现行的强制免疫疫苗的补助政策,对全国、特别是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强制免疫的病种较少,加之危害畜牧业

7、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动物疫病不断发生,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4、扑杀补助政策的落实情况2007年,我州雷波县发生牲畜口蹄疫疫情,共扑杀牛43头,猪62头,羊62头,迄今部、省扑杀补助经费一直未到位。由于中央的扑杀补助标准较低,加之地方的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满足畜禽扑杀后恢复生产的最低成本,养殖户对现行的扑杀政策及补助标准较难接受。5、基层防疫员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由于我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地防财政十分困难。2005年以前除安宁河谷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部分县市配备有部分村防疫员外,其它县基本没有配备村防疫人员,且配备的村级防疫人员也仅在春、秋两防期间临时聘用,劳务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20

8、06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州17个县市认真按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每村聘请了1名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本村动物免疫注射、消毒和疫情观察等工作,各县市视其财力情况给予村级组织一定补助。2008年,中央安排给我州730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专项补助经费。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凉山州财政局、畜牧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管理使用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财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以实现调动广大基层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由于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9、,全州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步履维艰。6、动物疫情监测经费的使用情况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是为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的关键措施。2006年以来,农业部、省畜牧食品局每年下达给我州动物疫情监测经费10万元左右,凉山州人民政府每年将动物疫情监测经费1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但由于大部分县财政困难,无力解决动物疫情监测经费和实验室运行经费。除西昌市外,其它县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由凉山州动物产品安全监测检验中心承担。导致大部分县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所建的实验室设备闲置,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二、对策建议1、完善中央疫苗补助经费的政策,将疫苗(包括免疫耳标)补助经费实行动态管理,

10、按享受补助政策地区三年的畜禽平均饲养量和强制免疫病种核定补助经费,一定3-5年不变,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财政预算。各地每年根据实际畜禽饲养量及时采购防控物资,结余资金转入下年使用,当年经费不够的由地方财政负担或在结余资金中列支。使防控物资的采购和供应能够及时、准确、真实,从而避免错过最佳的免疫季节,防止物资浪费或不足。2、提高畜禽扑杀补助标准,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牛的补助标准应该提高到每头2000-5000元、奶牛的补助标准每头5000-8000元、猪的补助标准每头1000-2000元、羊的补助标准每只500-1000元、禽的补助标准每只30-50元才能满足畜禽扑杀后恢复生产的最低成本,建议对西

11、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中央和省8:2的比例分担。3、提高动物疫情监测经费。随着国内外人畜共患病和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不断增加,监测病种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大,而国家和省每年安排的监测经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重大疫情监测之需要,特别是全州大部分县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所建的实验室因无法解决运行经费而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因此,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动物疫情监测经费和实验室运行经费的补助政策,为兽医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4、提高基层防疫员补贴标准。我州共有村级防疫员3900人,人平服务面积15.38平方公里

12、,人均年防疫畜禽1.55万余头(只)。2008年,国家下达给我州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专项补助经费730万元,如全部用在村级防疫员的工作补贴上,人平年仅1870元,其收入与目前的动物疫病预防和疫情观察任务存在严重差异,根本无法满足常年的动物疫病预防和疫情观察工作之需要。建议国家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实行中央和省8:2的比例分担,同时把村级防疫员依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队伍稳定。使村级防疫员能常年坚守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强化动物疫情观察,做到动物疫情、尤其是重大动物疫情早发现、快诊断、严处理、少损失。5、扩大强制免疫

13、病种的范围。建议把狂犬病、鸡新城疫、羊痘、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等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列入强制免疫范围,其疫苗经费按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病种的补助渠道施行。6、把消毒工作列入强制范畴。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是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最实用的群防群控手段,其与免疫接种同等重要,尤其是消毒药的非特异性和广谱灭菌(毒)特点和作用更优于免疫接种。国家要制定完善的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政策,把消毒工作纳入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强制范畴。具体办法按畜禽饲养量测算消毒药用量,采取中央补助消毒药经费、养殖户投工投劳的方式,真正把动物重大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落到实处。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

14、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农业部应尽快会同财政部制定对在动物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及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急死亡的补偿标准和办法。并制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将动物预防和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的补偿经费按8:2的分担比例列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急死亡的补偿资金由疫苗生产企业和地方按6:4的比例分担,从而减少或消除基层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阻力。8、凉山畜禽养殖方式十分落后,要实现畜牧现代化必须加快标准化养殖步伐,鼓励支持养殖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中央和省应该加大对西部、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15、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奠定坚实基础。9、进一步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我州有16个县先后进行了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会理、昭觉两县只安排了60万元,州畜牧局和会东县只安排了80万元,西昌市只安排了25万元疫情测报站经费而没有安排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国家应按统一规定标准补足投资额度,以满足目前动防工作之需要。另外该项目只安排了实验室建设,各县市无力新建疫苗储存冷库,使动物防疫疫苗无法得到有效保存,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给确保免疫质量造成严重后患。建议农业部安排一定经费,在每个县市修建5080立方米冷藏库,确保疫苗有效保管。10、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素质。鉴于少数民族地区基层防疫人员文化、业务素质差的问题,国家要制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动防人员培训计划,在经费上给予补助,对培训经费实行国家、地方和个人5:3:2的比例分担,以提高广大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满足动物防疫工作之需要。-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