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5954635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研究以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为例 卞继红(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摘要:全球日益兴起的CSR运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CSR不只是成本,同时也是机会、创新和竞争力来源。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受到了CSR运动的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责任理念的落实,既要发挥集群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结构优势,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化责任为竞争力。通过对当前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低成本战略面临困境的分析,本文提出责任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并探讨了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

2、力的培育措施。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责任竞争力;中小企业集群F273.7:A :1000-176X( 2011)11-0109-05改革开放以来,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出口加工制造活动在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以代工( OEM)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产业集群。根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的研究,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我国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验厂和产业链认证活动成为我国中

3、小型出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压力源。“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管理的精髓所在: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家的职能所在”。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运动,如何由被动为主动,把问题转化为机会,变逆境为优势,化责任为竞争力,是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的迫切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和责任竞争力1CSR争议及发展现状自Sheldon首次把CSR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人类需要的各种责任相联系以来,学术界有关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及CSR内涵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者有Levitt、Hayek、Frie

4、dman等学者,Bowen、McGuire和Walton等更多学者支持CSR的履行。德鲁克认为“管理部门必须考虑每一项企业政策和企业行动对于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管理部门必须考虑,一个行动是不是会增进公众的福利,促进我们的社会基本信仰,对我们社会稳定、实力与和谐作出贡献”。Carroll的CSR金字塔模型成为后来许多学者研究CSR的经典模型。20世纪末以来,对CS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SR与财务卞继红(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摘要:全球日益兴起的CSR运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CSR不只是成本,同时也是机会、创新和竞争力来源。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

5、中也不可避免受到了CSR运动的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责任理念的落实,既要发挥集群在专业方面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结构优势,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化责任为竞争力。通过对当前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低成本战略面临困境的分析,本文提出责任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并探讨了外向型制造业中小企业集群责任竞争力的培育措施。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社会责任;责任竞争力;中小企业集群F273.7:A :10来自m00-176X( 2011)11-0109-05改革开放以来,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出口加工制造活动在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以代工( OEM)为主的

6、外向型制造产业集群。根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的研究,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我国在参与全球化分工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验厂和产业链认证活动成为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压力源。“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管理的精髓所在: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家的职能所在”。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运动,如何由被动为主动,把问题

7、转化为机会,变逆境为优势,化责任为竞争力,是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集群面临的迫切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和责任竞争力1CSR争议及发展现状自Sheldon首次把CSR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人类需要来自www.lW5U.coM的各种责任相联系以来,学术界有关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及CSR内涵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者有Levitt、Hayek、Friedman等学者,Bowen、McGuire和Walton等更多学者支持CSR的履行。德鲁克认为“管理部门必须考虑每一项企业政策和企业行动对于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管理部门必须考虑,一个行动是不是会增进公众的福利,促进我们的社会基本信仰,对

8、我们社会稳定、实力与和谐作出贡献”。Carroll的CSR金字塔模型成为后来许多学者研究CSR的经典模型。20世纪末以来,对CS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SR与财务绩效关系、CSR与利益相关者理论、CSR标准化以及国际化等层面。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过程中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瓶颈问题、责任投资和责任消费理念的出现推动了CSR理念得以迅速传播。国际劳工公约、里约热内卢宣言和SA8000标准等相继出台,这些公约或标准虽然对成员国企业并无强制执行力,但为CSR的履行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路线。在国际组织、政府、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大力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初,形

9、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CSR运动。2010年11月,第一个真正关于社会责任领域的全球标准IS026000发布,该指南把CSR推广到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SR),扩大了SR的适用范围,并把其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人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根据该定义,做到SR意味着组织要全面接受SR的内涵,将SR全面融人到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文化中去,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沟通,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组

10、织的SR有关行动中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那些直接或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社区、环境、甚至是人类后代等。这些利益相关者或多或少都对组织生存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能否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对组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组织应该也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2责任竞争力“CSR不只是成本、障碍或者施舍,同时也是机会、创新和竞争力来源”。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合理运用内外部资源,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提供市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盈利,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竞争优势,实现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责任竞争力( ResponsibleCom

11、petitiveness,以下简称RC)属于竞争力的范畴,与CSR有着紧密的联系。中欧企业责任(北京)国际论坛在2005年第一次提出了RC的理念,他们要求把CSR融人到企业经营的过程当中,将其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2006年中国CSR(上海)国际论坛又将这一理念概括为“RC=CSR+企业的专业化优势”。CSR的真正内涵是履行责任并提高效率,RC意味着企业要在履行SR的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IS026000课题组中国专家组成员殷格非把RC进一步概述为“专业优势+社会责任+经济效益”。责任是组织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即组织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利

12、益相关方:竞争力则是组织利用人财物资源的效率。RC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它是组织履行SR促进可持续发展目的具体化,也是组织将SR要求融人到各项决策和活动的具体衡量标准。事实上有关SR的争议,本质分歧并不在于要不要履行SR上。反对者CSR者在强调维护法律底线追求利润中并不反对把CSR作为战略武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服务:支持CSR者也并不要求所有的企业无差别地承担全部的SR。RC要求组织公平地对待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同时努力提高资源的效率,协调了双方的矛盾,使双方不再纠缠于是否一定要做“好企业公民”,而把关注转移到“在做合法守规的企业公民基础上怎样才能更优秀”,共同寻求走向“优秀企业公民

13、”的途径和方法。美国兰德公司跟踪了世界五百强企业20年发现,强调SR正是各跨国公司基业长青的秘诀。把SR看做是企业发展的机会融人战略,既可强化企业的核心业务又可提高企业的声誉,形成独具特色的RC。二、中小企业集群社会责任和责任竞争力1履行SR是网络范式下的中小企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小企业集群是典型的网络组织。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垄断与竞争范式,忽略了分工与合作的范式。威廉姆森等人突破了科斯的企业一市场的两分法范式,开始探讨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为,提出了“中间性组织”的概念,把它看做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中间性组织”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产业组织和经济发展的新范式的研究,Sturgeo

14、n称之为生产网络范式,企业网络组织成为对这一范式转变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生产网络范式下的中小企业集群是由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 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企业集群网络结构是由企业之间多边准市场协调契约(超市场契约)关系所形成的多维向量空间体系。在网络结构中各行为主体的关系是互为导向的,双方进行经济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不仅仅依靠自身对于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也依赖于对方所控制的资源,以及双方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履行SR也是网络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IS026000倡导任何一个组织都要

15、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和方式来开展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里的组织是广义的,包括网络组织。作为集中在某一地理空间上的网络组织,中小企业集群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通过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产业属性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节约成本,增加综合实力,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集群的发展不仅要依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也离不开自然资源、环境等生态资本的投入。满足直接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三方面平衡发展就是中小企业集群的SR。践行SR理念,与环境共生,实现包容性增

16、长是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2中小企业集群的利益相关者及社会责任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即为组织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中小企业集群的利益相关方同样包括那些直接或间接受集群活动影响的企业及其投资者、员工、债权人、客户、政府、社区、环境以及人类后代等。只是与单个企业的活动相比,集群活动的影响更深入,范围也更广泛。由于产业的相对集中导致中小企业集群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也易趋同,尽管这有利于在节约交易成本、产生学习效应等方面发挥集群优势,但是过度的集中也容易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尤其是简单的企业扎堆行为很容易导致产业同质化,群内企业生态位重叠,超出了集群本身环境的负载容量和密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最终会由于生态恶化而影响集群的演进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企业及其投资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还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