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185856539 上传时间:2021-07-12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说课稿(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教上人(A+版-Applicable Achives)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山中访友说课一、 说教材(1) 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李汉荣,这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的是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好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新课标提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因而,通过语言的品读,学习表达方式,并感受到其中深切的情感,自然而然产生对

2、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且现在的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少,生活经验有限,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写景类文章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幸而,对于大自然他们有强烈的兴趣。(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学情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积累好词佳句;3、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山中景象的美好,体会作者情感,并产生对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

3、受作者对“山中好友”的深厚情谊。难点:品味优美语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五)课时分配(二课时)第一课时:字词疏通;读通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初步感受情感。第二课时:品读语段,感受山中美景,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学生则主要采用勾画圈点、合作学习、自读自悟的方式,自由感知文本。三、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诗句互对,激发兴趣课前,师生互对关于“山”的古诗词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

4、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同时出示山景图,让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对山中景色的感受。【由已学古诗句互对导入,并出示图片能给他们直接欣赏的机会,调动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行情感和语言的交流,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初步的情感基础。】(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文时,提出要求,明确任务。)1. 自由读文,借助多媒体、联系生活、语段,小组间疏通字词、语句。其中“和、冠、禅”字是多音字,要着重讲解,让学生学习辨析。【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是对于多音字还会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因而要不断提醒,教给他们

5、辨析方法。】2. 同桌交流读文后对山中景象的印象,并画出作者所看望的朋友。【同桌合作,互相启发,互补不足。】(3) 再读课文,初感情谊1、 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明明是去山中赏景,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呢?他为什么把山中的景物当做是自己的朋友?”2、 小组交流、说话练习: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并简要阐述理由。【初步感受“我”和大自然景物之间相互交融的情谊,并自由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4) 读思结合,深悟情谊“我”和山中的好友间的情谊究竟有多深呢?我们一起去品味品味。1、 感悟“我”与桥的情谊(1)自读课文,思考“我”与古桥是怎样交流的,“我”在向他诉说些什么?(2)着重理解“德高望

6、重”。(3)学习表达方式,体会以第二人称抒情的好处,引到第5自然段,体会情感。2、品读第5自然段,感受语言的表达方式在抒情上的作用,体会“我”与好友的情谊。【把表达方式相近的语段放在一起比较、品味,有助于理解,进一步感悟。】(5) 朗读结课,铺垫情感最后,让学生以朗读诗歌的方式诵读3、5自然段,升华情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6) 作业布置,积累语言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摘录文中优美语句,并试着仿写。四、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1、 山中访友古桥德高望重的老人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友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吠犬、归鸟

7、2、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山雨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赵丽宏。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抒情,作者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令人神往。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跟着山风、云雾悄悄地来了,接着描绘了山雨来时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再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余韵。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山林雨景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鲜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也乐于朗读。二、说目标根据课文的语言

8、特点以及大纲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具准备:山雨课件。四、说教法学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过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如诗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然后利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

9、式,如:想像读、男女分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一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感受,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我为学生构建了“初读感知,默读体会,品读回味,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模式。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是一篇阅读课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增强合作意识,又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同时

10、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五、说教学过程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三读”教学,读中悟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读”: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深入体会;品读课文,回味升华。(一)片段欣赏,激趣导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采用片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先欣赏一段课文中的句子,导入课文。我设计这种导入方式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课文后,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11、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一篇如诗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中雨景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读准字音。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子。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默读课文,深入体会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入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我认为采用的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专心思考问题、

12、解决问题。在新课标(56年级阶段)中也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让学生们采用默读的方式再读全文,并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完成自学提示。我会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么样将山雨的美表现出来的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刚刚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分小组合作,自学课文。)(四)品读课文,回味升华学生经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理清课文的顺序体会文章思想之后,对课文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接着,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13、,进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沟通,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山雨的情感。这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品读要求练习朗读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2、美读展示。鼓励学生读出个人的感受体验。3、阅读感受交流。能联系上下文,融入自己的体验,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品味优美抒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享受文字。比如:(1)“沙啦啦,沙啦啦”(通过小组读的形式,感受

14、雨实实在在由远而近的声音)(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像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是作者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写出了山雨声音的神奇、美妙,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的方式来读,然后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的透明。”(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让学生通过对“融化”“耀眼”“透明”这几个词的理解的基础上来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4)“丁东丁东”(这是山雨的余韵,首先通过让学生理解“余韵”一词,感受山

15、雨后山林中余音缭绕之美。然后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这一句。)接着,在学生的情感充分被调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表达自己对山雨的喜爱。可以用文字,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也可以画画,甚至是唱歌、跳舞。这个环节抓住了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五)拓展文本,走向生活最后,回顾在华山的魅力一课中所学的一句话“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只要你去发现。”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体会。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吧!接着课件出示课外作业:1、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2、搜集并阅读描写雨景的文章。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设计了“拓展文本,走向生活”这一环节。拓展课程时空,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灵活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又能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