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5818903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海无涯页码:第16页 共16页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哪些是我们可以参与的社会生活?)答:到农村、工厂、商场感受社会生活;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参观博物馆、观看升旗仪式等等。2、社会生活的特点?社会生活绚丽多彩。3、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积极了解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会跟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我们正是在了

2、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走向成熟。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5、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答: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邻居、老乡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桌、同事等)6、为什么说个人要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答: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

3、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7、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有哪些?答: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青少年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8、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答: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

4、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养成的途径)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利与弊?答:利(积极):(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对个人)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

5、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弊(消极):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有哪些?答: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影响身心健康成长。3、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答: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损害国

6、家形象;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答: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网民:广大网民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并勇于同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如何预防网络诈骗?答: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 不在网络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6、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答: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

7、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7、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分类: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社会秩序?答: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

8、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习俗等。4、为什么说维护社会秩序要靠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作用)答: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

9、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答: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

10、进社会有序运行。6、如何自觉遵守规则?答: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自律: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为,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答: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

11、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8、生活中看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要怎么做?答: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以宣传劝导为主,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 国家设定相关的行政法规约束不文明合理行为。9、劝导的技巧有哪些? 答: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 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1、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答: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对个体)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

12、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对社会)2、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答: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3、如何尊重他人?答: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

13、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4、礼的主要表现有: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5、为什么待人要以礼为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答: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

14、形象。6、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答: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要求: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7、为什么要讲诚信?答: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8、如何践行诚信?答:自己: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善意的谎言)。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摒弃各种不诚信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撒谎,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等。积极参加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用自己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