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客观题训练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85813727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客观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客观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客观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客观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客观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客观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客观题训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客观题训练历史客观题训练(二) ( ( 命题人 李牧 ) ) 请将 准确 答案填写在 相对应 的表格内 题号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1 1 “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 “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 A“仁”是天理的核心 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仁”者“爱人” D

2、“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泉 2 2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bd;&bd;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程颢 B明 C董仲舒 D黄宗羲 3 3 我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服饰的特点: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造成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棉花普遍种植,棉布成为大众主要衣料 B明清两朝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变化不大 C清初实施了“男从女不从”的服饰政策 D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束缚了人们思想观点 4 4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希腊四德”,仁、义、礼、智是“中国四德”,其共同点是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注重人伦 5 5 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

3、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bd;&bd;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bd;&bd;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6 6 三国时期,孙权要吕蒙多读书,吕蒙读了一段时间后,鲁肃对吕蒙关于时局的分析p ,大为钦佩,并说吕蒙“非复吴下阿蒙”。根据以上所述,请问孙权要吕蒙读什么书?( ) A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基础典籍,属于学者必读 B孙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培养见识与水平 C论语、孟子

4、、大学、中庸等,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D周易、老子、庄子,了解这些最近风行一时的学说思想 7 7 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隋朝,儒学家提出&ls;三教合归儒&rs;的主张,又称&ls;三教合一&rs;。”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能够成立 A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 B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 C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 D“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 8 8 清代书法家笪

5、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bd;&bd;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其书法理论体现了 A儒家的中庸思想 B道家的辩证观点 C法家的变革思想 D墨家的尚贤精神 9 9 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与社会制度建立后“双百”方针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处在社会性质开始或刚刚变化时 B都提倡自由争论 C在当时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都指有一百多家学派互相争辩 10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存天理,灭人欲

6、 D信仰得救;致良知 11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 B C D 12 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路过的先生向身边的学生说:“他们在讲道。”以此可判断先生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 A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 C兼爱非攻 D“理”存有的合理性 13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

7、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 B C D 14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等。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

8、思潮的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富民强、理学盛行 15 20_ 年 7 月 27 日,伦敦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喜剧暴风雨台词:“上天赋予你一种坚忍,当我把热泪向大海挥洒,因心头的怨苦而呻吟的时候,你却向我微笑;为了这我才生出忍耐的力量,准备抵御一切接踵而来的祸患。”这段话突出的核心思想是 ( ) A肯定人的思想和力量 B上帝是人力量的泉 C人的生存须学会忍耐 D用理性准确对待人生 1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动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9、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社会的黑暗现实 17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理性”条目中指出:“理性,一是指人类理解真理的自然水平,二是指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协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的真理。”这表明启蒙思想家认为 理性是一种天赋的存有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已被揭示 理性是与宗教信仰相对立的人的理智水平 理性具有普遍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具备的基本权利 A B C D 18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任

10、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19 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是中外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运动。下列关于二者的相同点表述不准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发动 B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C都自始至终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20 有同学把欧洲的 1718 世纪、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包括 政治清明的表现 阶级结构变化 新旧思想观点冲突 制度创新 A B C D 2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

11、用有 发展了人文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冲击了天主的精神束缚 促动了资本生产关系的发展 A B C D 22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 1775 年。”狄更斯形成上述理解的历史根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资本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23 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A

12、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24 有学者认为:中国因为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所以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投机心理仍严重存有,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25 “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做了各种思考,梁启超的回答最可能是 A口耳相传的传说 B经过调查与研究的纪事 C全体国民的故事 D国民意志之外的客观存有 26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

13、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的根是 A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发展的水准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2 27 7 1919 年 8 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ls;烧这些杂种&rs;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28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bd;&bd;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里的“变政”是指( )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民族资本,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 C D 29 1990 年代中期形成的“反日教育”给中国反日言行以很大影响,中国曾形成了爱国教育,抗日教育,反日教育。中国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最早可能在下列历史那个时期( ) A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 B20 世纪 10 年代中期 C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