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浅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摘要】保定老调又叫“老调梆子〞、“河北老调〞,是河北省很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保定老调在形成的过程中受保定地域文化的影响,剧白和声腔极具特色保定老调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唱腔板式、服装行当、乐队伴奏及演出剧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保定老调 艺术特征 唱腔 保定老调又叫“老调梆子〞、“河北老调〞,是河北省很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距今有三百年的历史在元末明初时期,白洋淀周边农村流行着一些民歌俗曲,因为白洋淀又叫“西淀〞,所以这些民歌俗曲又叫“河西调〞河西调多在当时农村的庙会和民间举行的花会时演出,它为保定老调的声腔奠定了根底后来一些民间艺人在河西调的曲调中加了“滚唱〞,开始了在舞台上演出,这种演出形式就是“保定老调〞的雏形老调剧种的成熟最晚不迟于咸丰年间,清末民初为它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韩大仓、高老寿、肖宽玉等一批老调艺人,剧目如?雕寇?、?临潼山??忠保国?等100余个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调艺术得到了迅速开展,到达了空前繁荣全国解放后,老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时期。
因为保定老调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所以它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 一、唱腔板式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老调唱腔质朴激越,表达性较强,雄浑宽厚、粗暴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 保定老调属于板腔体唱腔男女是分腔的,根本曲调是由结构相似,结尾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的老生、小生、武生、花脸、文武丑、老旦所唱的属于男腔,青衣、花旦所唱的属于女腔男女腔有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节奏规律,因而保持了两者在风格上的统一,只是调式不同,音区不同,形成了男女腔在曲调上的差异 老调唱腔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拨子、紧打慢唱头板是老调唱腔中速度最慢,调性最强,字少腔多的一种抒情性板式二板是老调唱腔的根本形式,是老调中表现力最强的,用的最多,三板也叫快板,节奏急促,句间没有过门拨子是散场形式的板式紧打慢唱曲调悠长,节奏与三板相似,节奏比拟自由,表现悲伤痛苦 二、服装与行当 服装 服装在我国传统戏剧表演中又称“行头〞,是通过演员的穿着来实现角色的转换。
据老调老艺人讲,新中国成立前,各地方很少有正规的剧团,更多的是散布在民间的草台班子,各行当服装也不齐全1958年前后,各地戏剧团体大规模购置和定制戏衣,除个别保存着地方的特色外,逐步向京剧戏衣的样式和制作水平靠拢保定老调与京剧戏衣根本相同,但没有京剧穿戴讲究严格 行当 保定老调行当都比拟齐全,有生、旦、净、丑四行,保定老调文戏与武戏在整个舞台表演中都占重要地位行当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其表演自然流畅、亲切朴实,一伸手一投足,包括念白,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生行保定老调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老调中老生形象如?调寇?中的寇准,?临潼山?中的李渊;小生形象如?雁塔寺?中的段学士;武生形象如?劫江夺斗?中的赵云 旦行保定老调旦行包括:青衣、花旦、老旦老调中青衣形象如?下河东?中的呼延寿夫人;花旦形象如?雁塔寺?中的西宫;老旦形象如?反徐州?中的花云母 净行保定老调净行包括:老脸、花脸老脸形象如?杨金花夺印?中的包拯,花脸形象如?国公图?中的程咬金 丑行保定老调丑行也称三花脸在丑行中,只有文丑和武丑之分,没有更细的分工。
如?三凤求凰?中的蔡公子等 三、乐队及伴奏 最初,老调的后台和乐队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自从“文革〞后这些规矩被打破了现在的演出中,文武场坐在最靠近舞台的右边幕后,鼓师坐在较高的位置上,便于指挥场面,板胡坐在最靠近舞台的地方,响器演员坐在最靠后的位置,其他乐器依次排开但这种座位的安排也不是一定的,会随着场地的大小有所变动 伴奏是老调的器乐局部,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伴奏乐器分为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现在常用的弦乐器有板胡、二胡、琵琶、大提琴等;吹管乐器有笛子、笙、唢呐等这些文场乐器根本上与河北梆子所用相同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似,老调的武场伴奏乐器有板鼓、板、大锣、梆子、堂鼓、钹、小锣、碰钟等 四、演出剧目 保定老调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保定老调又移植了不少丝弦、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剧目保定老调传统剧目有?调寇?、?下河东?、?临潼山?、?太平城?等文革〞期间,老调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1973年,老调恢复。
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 此后,又创作演出了?宋江嫁妹?、?日月经天?、?拒马令?、?钟离春?、?痒痒挠?,改编演出了老调传统戏?金沙滩?、?杀宫战街?、?吴三桂反云南?,根据广阔群众的要求,还恢复整理了保定丝弦戏?井台会?、?卖凤针?、?指路? 总之,保定老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戏曲,随着社会的开展与人们审美需求不断提高,艺术门类更需要多元化,戏曲艺术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这就需要老调剧目不断创新,更加适应广阔观众的需求使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戏曲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戏曲艺术,让保定老调在燕赵大地上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闫丽丽.保定老调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21. 【2】张垚.保定老调的开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 【3】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的传承与传播上[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