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85787111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内容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 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通过对企业对外 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 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 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 防范。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 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 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 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 在GAAFpt许

2、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 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 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 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 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 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 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 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 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 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 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 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 告的盈余信息。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 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

3、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 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 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 会影?於杂 喙芾聿局实陌盐锄5B 喙芾淼姆椒大窃娘 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 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 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 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 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 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中又包括管理人 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 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 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 GAAP勺基础上, 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

4、行 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行为。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 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 解。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 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一般认为, 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 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 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 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 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 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因此,委托 -代理关 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 题也

5、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 委托方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 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 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谋 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包括报酬最大 化、更多晋升机会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 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 进一步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 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 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 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 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

6、才会有增加报 告利润的动机。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 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同样,业绩较差的 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 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业绩。 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 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 能性。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进行 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 能性更大。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 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 信 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非 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最终的 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 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

7、成了名副其 实的受害者。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 些具体目的。与其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 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 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 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高以及政治前途 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盈余管理的具体 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筹资目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 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 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 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 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 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

8、业获得较 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 候。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 ”最 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 %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 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 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 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二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 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 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 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 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 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 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定便为其开展盈

9、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 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 所得税。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 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 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 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 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 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 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 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 控。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 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 人利益的行为。通常

10、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 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 行超额贷款、计提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 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 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 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 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 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 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 具。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与防范1.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一是多种形式的”利润储存器。有些企 业用不切实际的假设去估计诸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的准备,这样, 企业就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准备,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二是操纵收入的确认时间。

11、 如为了虚增 利润,在销售完成之前、货物起运之前,或 在客户还有权取消定货或推迟购货之前,就确认收入。当为了少计利润时就做相反的操 作。三是滥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认为, 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 计量和报告。有些企业以会计上的重要性原 则为借口,编造会计数据,从而达到粉饰财 务业绩的目的。四是巨额冲销。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未来 盈利水平,采取巨额冲销的手法。例如,在 企业重组过程中夸大重组费用,以隐瞒利润而当重组企业未来盈利不足时,这些虚列的费用,即隐瞒的利润,就会变成重组企业的 收入。有些兼并公司,尤其是那些通过发行 股票实施兼并的公司,在兼并时确认一大笔 研究开发费用,或预提

12、大量经营费用,形成 巨额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调节利润。2.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一是完善会计规范。首先要求公司在改 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 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包括增加财务报表附 表,详细列示所有调整项目。其次坚决反对 以重要性为借口,为故意虚报业绩开脱责任。 再次对收入确认提出严格要求,特别要避免 收入的提前确认。二是加强审计监控。注册会计师行业应 明确对被兼并公司研究开发费的审计原则, 对公司兼并中有关巨额冲销、资产重组以及 收入确认等事项的规则应加以补充、完善。 外部审计师必须把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 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三是加大监管力

13、度。监管机构应将那些 重组过程中预提费用、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 列入重点核查范围。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的 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同时,监管机构还应 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 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理 念。新晨范文网参考文献:1: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 则建设的启示J,北京:会计研究,2000,3 贾剑锋,李淑花:盈余管理与利润 操纵的差异,武汉:财会月刊,2001, 25-264 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南京:南京经济学 院学报,2001, 52-555 张鸣,刘华: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 考,上海:上海会计,2000, 37-41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