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185780943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礼貌待人的事例 篇一: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经典小故事 _始终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旧存在着许很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_的进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特别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示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一、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特别着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教导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

2、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连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著名望的高校问家、哲学家、训练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

3、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连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扰,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

4、小的。爸爸观察了,心里很兴奋: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有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当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当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赞扬他。 四、总理赔礼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吵。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

5、到法院。霍克进行记者款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赔礼。他说:“那天我特别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用法那种措辞的理由。假如我的确损害了他的话,我情愿就此向这位先生赔礼,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预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挡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洪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宏大的品质。 六、“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

6、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_,但没有说清晰。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一般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感谢”,毫无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别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有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凝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捡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 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

7、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格外颁发了“委屈奖”,以鼓舞全队的售票员。 八、以敬重换敬重 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假如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谦谦君子,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

8、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全部的人都敬重我,那我就必需敬重全部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特别多的人的敬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九、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俗,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留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十、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探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学校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头。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

9、,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端详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特别:“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简单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始终没有遗忘您!” 十一、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四周的观众快乐地沟通,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赶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十二、高傲的小老鼠

10、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得,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拦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阻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攻击,吓了一跳,慌张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观察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拦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 篇二:礼仪故事 1.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同学宫敬叔

11、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其次天,孔子便徒步前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到老子,恭尊敬敬地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 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窍不通,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恳切,便具体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同学们恳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的确是我的好老师。” 2.程门立雪 杨时在

12、青少年时代,就特别用功。他40岁的时候,拜当时的全国著名的学问家程颐为师,对老师非常虚心、尊敬。有一天,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当时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不一会,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颤抖,他们照旧站在门外尊敬地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始终受到人们的赞扬。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最终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3.

13、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在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有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冲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看他是个老人,就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鞋穿好后,老人对张良说:“五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迟到了?五天后再来!”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

14、后面了?五天后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兴奋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仔细研读这本书,将来你会有大出息。”张良接过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非常珍爱它,常常熟读,反复地学习、讨论,最终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功臣。 4.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 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龄最小,所以应当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在

15、生活中,我们对同学、对家人、对伴侣都懂得谦让,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5.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胸怀大志,欲建立一番功业。当时有一位名士叫诸葛亮,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便带关羽和张飞亲自去访问他,想请他出山关心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可是他们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时却没能见到他,兄弟三人不由得绝望而返。不久,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风雪其次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没想到还是没能见到他,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明自己的诚意,想要邀请共同挽救国家危难。又过了些日子,刘备吃了三天素,沫浴更衣后,预备再次去访问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说却说:“诸葛亮或许只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去也罢。”刘备责怪了两人一顿,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屋。这次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等候在外面,直到诸葛亮醒来。 原来诸葛亮早就知道刘备要请他出山,他为了摸索刘备的诚意,前两次有意外出不见,这次又假装睡觉。然而刘备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次比一次虔诚,最终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从今,诸葛亮不遗余力地辅佐刘备,建立起蜀国的基业。 6.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