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研究 对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研究 【摘要】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计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多少,本文将对这个参数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指数化 平均缴费工资 研究 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已逐步形成稳定的模式,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计算中涉及的一些计算参数,设置的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其中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最难理解,也最难计算 一、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定义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指:职工历年缴费工资占当年本省平均工资比重的平均值与退体上一年本省月社会平均工资的乘积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是:首先,用职工历年缴费工资除以本省相对应年份的社会平均工资,求得每一年的指数,其视同缴费年限的每年缴费工资指数按1计算;然后将每一年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得出平均指数;最后将平均指数乘以职工离退休时上一年全省社会月平均工资,即得出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即: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在计算每年缴费工资指数时,当年指数小于0.6的,按0.6计算;当年指数大于3的,按3计算 二、设置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意义 实行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方法考虑了职工一生为社会所做的奉献,同时使职工退休前历年的缴费工资保值,维护了职工的利益 三、采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产生的问题 1.计算过程复杂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涉及职工退休前各年的缴费工资,以及历年本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些数据的获得都比拟困难,直接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 2.数据准确性常引起质疑近些年,每当统计局公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时,都会受到多数人的质疑,感觉自己被平均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特指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而没有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范围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当然会引来质疑,同时,也不能真实的反映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与个人账户功能重复个人缴费工资的多少及相对于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在个人账户余额中有所表达,并且也反映到了养老金的计算上,保护了职工的利益,再单独设置一个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的参数,功能重复,会进一步加大同类职工的养老金差距。
4.现实意义已不存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设置的初衷是因为原来在职职工薪酬差距不大,不能完全表达岗位劳动的价值,所以设置了这个参数,是为了保护职工退休后仍能在养老金中继续表达其过去劳动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现在职工的薪酬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劳动者的价值都能在薪酬中得到表达,而没有必要等到退休以后 5.无法表达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根本养老金主要是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根本生活,其优先考虑的重点应是职工退休时及以后影响根本生活的因素,而不需要考虑职工退休前的收入情况另外,作为退休职工已不从事劳动,其养老金的多少不应该再表达退休前劳动的价值,因为这局部价值在薪酬中已经表达过了所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设置使养老金的计算产生了不公平性 四、研究建议 从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定义上来看,第一感觉好似非常的科学,考虑的很全面,与员工缴费期间每年的数据都有关系,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了增加计算难度以外,对计算根本养老金作用并不是很大,同时还会产生很多问题,不能表达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所以应取消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这个参数,同时完善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1.关注影响退休生活的因素。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表达的是退休前的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关系,关注重点是职工退休前的因素养老金的作用是保障退休后的生活,所以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退休后的因素,减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这种参数将影响老年人根本生活的一些因素纳入养老金计算中,例如:物价指数等,使养老金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人的根本生活 2.采用各方认可的数据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尽量采用真实的数据,防止争议像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就要包括所有在岗职工,而不是局部在岗职工,保证数据的真实含义 3.选取的参数要易于获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作为计算参数不但使计算过程复杂化,也不利于退休职工的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增加解释工作所以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应选取一些易于获得和理解的数据作为计算参数,如工龄等 参考文献: 【1】郝文华.可以这样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J].中国社会保障,2003. 【2】李永亮,黄振宇,景玺.地市供电企业解决结构线缺员矛盾的探索与实践 [J]. 国社会保障,2021. 【3】张文远.对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的一点看法[J].中国劳动科学,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