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同行评议的审视与反思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77KB
约3页
文档ID:185511699
基于同行评议的审视与反思_第1页
1/3

基于同行评议的审视与反思 基于同行评议的审视与反思 摘 要:同行评议作为评价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是进行科学资源分配、职称评定、决定科学荣誉授予和论文发表等决策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科研管理、工程申报、科研成果评价等多方面,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为了对同行评价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在了解同行评价制的渊源的同时,着重分析同行评议制的局限性,并对取代同行评议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同行评议;同行;替代方法 同行评议作为评价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是进行科学资源分配、职称评定、决定科学荣誉授予和论文发表等决策的重要手段,涉及到科研管理、工程申报、科研成果评价等多方面,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虽然目前同行评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了它普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本文就其局限性及寻找替代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同行评价的含义及开展历程 同行评议是一种以提高某一领域工作或事物的质量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1】高深学问需要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知识,那么自然只有学者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复杂性因而,在知识问题上,应该由专家单独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让其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2】由于高深学问的独特性,所以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更多的强调同行评议,“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某一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3】 同行评议最早起源于1416年威尼斯共和国对于专利申请的调查;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在评议学者的入会申请和学员的学术讨论时,也采用了与当今学术评议类似的方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率先把同行评议引进到科研工程经费申请评审工作中,随即,这一做法为欧美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国际学术界通用的学术水准评价手段【4】;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采用了该方法并标准化以此为标志,同行评议在美国形成了一套比拟完整的科技评估评审体系 二、同行评议的局限性 主观局限性①申请者1986年,美国西格马克西学会曾调查了近4100名科学家,结果63%的人认为,“许多申请工程获得资助,主要受因为这些申请者已为自助机构所熟知和已受过资助〞5】②评价者许多研究成果弄否获奖和参与鉴定的专家的个人特征有很大关系,他们对评议标准的理解程度和把握尺度及兴趣偏好等因素都不可防止的会对评议过程和评议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③申请者与评价者兼于一身在任何利益分配中,如果某一人既要参与分配,又要主持分配,即使他主观努力上力求做到公正公平,也很难让其他参与者和旁观者心悦诚服,而当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同行评议的公正性的天平往往会发生倾斜。

④人情关系无原那么的人际关系也会使评价者有意去“照顾〞某些人,这种不端行为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行评议专家在评审熟人、朋友、同学的工程申请时,有意拔高申请工程的水平;二是同行评议管理人员为了使某一项申请获得通过,既可以有意识的去挑选评审专家,也可以向评审专家给予暗示,还可以通过再选评审人的方法使第一次不好的评审结果无效 非同行比重过大同行评议是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追求的就是能够掌握有关专业的语言、方法和动态,并熟悉相关的资料文献,有能力对评价对象的价值作出公允的判断如果在学术评价中,进行评估的专家外行或半外行所占的比例过大,同行评议的最终结果就不可防止的不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知识平安性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评审的主要文件是申请书申请者为了使自己申请的工程能够获得批准,常常会毫无保存的将自己新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都写进去,而参与评议的同行又是具有相同地位或相同能力的人,他们很容易鉴别这些观点、思想的价值,一些越轨的同行就有可能将申请书中新颖的观点、思想剽窃为自己所用 窒息科学突破的生机同行评议中的同行毕竟是少数科学权威和精英的团体,负责国家资助工程的管理者往往让他们信赖的老朋友成为评审专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密友体系〞 ,它本身就是对个体探究自由的一种约束。

6】在评审过程中,这些资深专家其知识体系已形成标准,他们排斥有创见的学术思想和新的学术的生长点,许多最前沿的研究并无“标准〞和共识可言,研究的同行少之又少,所以同行评议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知识的创新,不利于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开展7】 三、寻找同行评议的替代方法 同行评议自产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改革的主张,甚至有人提出废止同行评议而寻找新的制度取而代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科学选择理论科学力量的源泉在与允许科学家们独立地、创造性地决定新知识的前沿所在,允许他们独立地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前途、最能获得价值的研究领域通过“科学选择〞,人为的列出科学中的优先领域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明显在于容易漏掉哪些尚未被认知的潜力的所在,而且客观性、说服力不强 引文计量法20世纪60年代,加菲尔德的?科学引文索引?问世,标志着引文计量法的诞生引文计量法是以论文发表的数量、杂志等级以及被引用情况为根据进行决策的,它能够为科学决策机构通过定量而又客观的参考意见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统计上会有时间的滞后效应,而且难以排除自我引证和贬引证 其他方法资深材料专家罗伊提出一个替代方案,即PRPF方案该方案是尽量把“客观性〞指标引入评价中。

客观性指标包括已有相关发表成果数量、所获学位、已获得的研究经费数量等还有人从工业技术角度提出废除匿名制、减少通讯评议等各种改良方法 参考文献: 【1】 【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宋旭红.学术职业开展的内在逻辑[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4】 郑钰莹,顾建成.同行学术评议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5】 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1. 【6】 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1. 【7】 周晓兰.同行评议制度局限性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