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八大报告视角下对前苏联干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卢****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8KB
约3页
文档ID:185495216
十八大报告视角下对前苏联干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1/3

十八大报告视角下对前苏联干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十八大报告视角下对前苏联干部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的干部制度根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前苏联干部制度给予我们的启示要发扬民主,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多管齐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严格程序,建立监督长效机制 【关键词】 十八大报告;前苏联;干部制度;问题;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1】干部制度作为前苏联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为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改革的弊端,导致干部队伍建设开展长期存在问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根源,不仅有利于充分认清前苏联干部制度建设的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前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刻原因,更有利于为我党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供珍贵的经验教训 一、前苏联的干部制度根本情况 列宁、斯大林时期非常重视干部的作用列宁曾指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

2】斯大林那么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他还强调:“干部是世界上所有珍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3】同时,建立了新的选举制度,使苏维埃代表的选举具有普遍性 赫鲁晓夫上台后主要实行了干部按比例更新制度,对干部的任期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党和国家吸引了大量人才4】然而频繁地改组机构和调换干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干部对待工作没有积极性和责任感 勃列日涅夫那么废除了按比例更换干部的制度,造成高层干部的老化,实际上形成了最高领导层干部的终身制,从而导致其后期干部制度的僵化 戈尔巴乔夫执政之后,对党政领导机关频繁改组,远远超过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是后来前苏联社会全面失控、苏共瓦解、前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前苏联干部制度问题分析 1、委任制代替选举制使干部选拔偏离民主方向 斯大林和联共屡次主张党和国家的干部要由选举产生,并且建立了普遍、平等、直接和无记名的新选举制度但在实际上,对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都一律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委任制,有的干部虽然是“选举〞产生,其实也是由上级指定后才进行的“选举〞上级领导在指定下级党委会的候选人时,往往无视广阔党员的意见,仅凭个人好恶,甚至有意培植亲信,拉帮结派。

2、脱离群众形成特权阶层是前苏联干部腐败的表达 列宁时期规定,工人平均工资水平是干部工资的最高限额斯大林废除了党员干部最高限额的规定,其后几代领导人不断增大干部优待,之后扩大到中下层领导,使得干部享受特权形成风气,甚至产生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例如,赫鲁晓夫授命科学家为他研发一种即使痛饮后也不上头的高级酒精饮料,为此,在莫斯科和基辅还专门建立了两个酒精研究机构 3、监督机制的架空使得前苏联干部缺乏制约 列宁时期确立了对干部的监督制度,中央监察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与中央委员会平行存在并拥有同等的权力,便于对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进行监督和检查但斯大林执政后,其功能作用逐渐被削弱,联共十八大规定:“党监察委员会在联共中央委员会之下进行工作,因此没有必要直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选举,并在联共中央委员的领导下,按照它的指示工作〞5】由此,党和国家监督机构都缺乏独立的监督权其后,监督机制进行屡次改革,但都流于形式 4、高层领导的“不正常〞更替加剧前苏联干部制度弊端 作为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权国家,老百姓有权选择自己的国家元首,党员有权利选举党的最高领导,然而,前苏联在接班人问题上,一直处于病态更替。

斯大林通过政治斗争赢得了党内和国内的绝对统治地位赫鲁晓夫同样经过党内斗争取得主政勃列日涅夫是赫鲁晓夫被党内政变推翻后推举上台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通过暗箱操作的方式上台戈尔巴乔夫虽是众望所归,但根本上也是属于暗箱操作的方式正是这种缺乏更换政治领导人的正规程序,既损害了广阔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也造成了国家高层之间的长期斗争,分散了精力,削弱了国力,最终将国家推向了解体6】 三、前苏联干部制度的启示 1、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缺乏有效的民主渠道,是前苏联干部制度开展畸形的直接原因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因此,应将民主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原那么贯穿于干部选拔全过程 首先,应从方法上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一是要完善信息公开将推荐测评职位等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让推荐测评主体有畅通的渠道获得信息二要科学选定参与人在确定参与推荐测评对象范围时,将参与范围向真正了解干部情况的“知情人〞延伸此外,综合分析测评结果将推荐测评结果与外部反映情况、社会公众认同情况和近几年来的推荐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拟,正确处理好选举与测评的关系。

其次,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提高选拔工作的科学性7】一是要围绕“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可选性〞进一步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扩大差额比来表达比拟和竞争二要围绕“多方位比拟、全方面考察〞,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可比性〞在选拔考察工作中,要引进量化评价方式,合理设定量化评价的指标,实现定性与量化评价的相互印证,通过准确评价和综合比拟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三要围绕“经常性〞,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标准性〞要建立制度化的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 2、多管齐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 官僚特权阶层是前苏联干部腐化堕落的具体表达十八大报告认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因此,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视常规教育、突出示范教育、强化警示教育,从教育入手灌输和培育廉洁从政的思想理念探索廉政文化载体,创新廉政文化形式,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大力开展廉政活动。

二是要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干部财务收支状况、财产鉴定情况、个人消费情况以及经费去向情况和家属财产根本状况等三是加大惩办腐败力度将查处的案件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及时予以通报,做到纠正一个问题,标准一项工作;处理一名人员,教育一批干部 3、严格程序,建立监督长效机制 监管体制的形同虚设夸大了干部权力,这是前苏联干部制度理论源头的缺陷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因此,应将干部监督贯穿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干部监督的长效机制 一是前移关口,严格事前监督始终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的根底性工作来抓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决策监督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促使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是充分发扬民主,推进内部监督注重发挥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功能,建立健全党委会议事规那么,标准党委的议事范围、原那么、方法、程序和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运用的随意性,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四是拓宽渠道,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信访接待日、网络平台等途径,接受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批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决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phycjy.pinghu.gov /readnews.asp?id=3121,2021-11-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列宁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斯大林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王丽丽.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J]. 西伯利亚研究,2006.3377-8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苏共决议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于学强. “苏共〞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的理论与实践――干部选拔视角下苏共下台的一种解读[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718-722. 【7】牛芳.党政机关干部破格提拔被质疑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 新西部,202176-7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