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85468620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1)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李时珍,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播放课文录音3、指导读课文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2、教师巡视指导3、鼓励质疑。4、

2、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集中注意1、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 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二、理解

3、课文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投宿古寺 - 师徒对话 - 记载草药)2、讨论分段。第一段( 1-4 )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第二段( 5-7 )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第三段( 8-13 )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李时珍( 1518-1593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医学,曾随 父学医,医术精湛。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 经验不切实际,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

4、0 多本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 集药物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第三课时一、复习反馈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是一座什 么样的古寺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 , 蜘蛛网。”3、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 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4、过渡:入夜,李时珍在用砖块垒成的简陋桌子上开始记录一天的寻访所

5、得。请大家认真 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李时珍在记录草药时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 , 生嚼无涎 , ”这句话,引导 合作探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李时珍这样做仍然为的是“万民”,进而体会他 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5 、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 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 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四、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课文1、默写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