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185462395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 摘 要: 和谐教学法是一条以现代素质教育改造陈腐的应试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索和谐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和谐教学法 初中地理 教学运用 和谐教学法是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场景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开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营造情感气氛,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培养

2、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只有主观上愿意学、有兴趣学、有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学好地理。 1.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任何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作画,学习总是涉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总是以其自身经验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课堂教学应先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根据学生预习后的实际学习需要,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才能轮到教师点拨,探寻规律。 2.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和谐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德与才、情与智、手与脑、身与心等方面促进学生和谐开展,到达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在教学中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把知识性

3、教育和态度性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从心理开展的整体观念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教学与开展的关系,自始至终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目标。当然,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适当地参加艺术性。例如在?黄河?新课引入时,引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能引起学生探索诗句的地理意义,又能让学生欣赏诗人所写的意境。 二、营造活动气氛,构建教与学之间的和谐 新课程不再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新课程不再是教学方案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调节气氛,营造教与学之间的和谐。 1.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

4、程改革的亮点。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在紧张、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从感知新知识、理解感悟新知识,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开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

5、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从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并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进而体验学习的无限乐趣。 在合作中开展,在开展中创新。 结合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课时开设的情况,笔者把做中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程序设计为:“提出问题猜测和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提高。笔者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势和地形?中“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这一活动的处理为例对“做地理探究性活动进行介绍。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新教材采用“活动式课文的方式呈现,力求通过活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本的这一活动设

6、计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完成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这一活动,在知识学习上,学生对中国地势的特征有深刻认识,也对地形地势对河流、气候的影响有具体理解。在学习方法上,他们学会对地理资料、图表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比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使得学生的思维由浅薄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寻根究底、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精讲点拨,释疑解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学生的需求、体验、行动及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自己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表达和开展。同时,教师应做好角色转换,在鼓励学生尝试探究的过程中应表达教材

7、的开放性、诱导性和引领性,做到精讲点拨,释疑解难,从而最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营造体验气氛,使学生愉快和谐地掌握地理知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疑者,觉醒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翻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我就让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进而得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体验情景、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深刻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从而和谐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本学科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表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亲其师,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的磁铁,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敏勤.和谐教学法研究和谐教学法简介J.山东:山东教育科研,1995.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解析新难点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