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穿新鞋走老路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85462087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莫穿新鞋走老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切莫穿新鞋走老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切莫穿新鞋走老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切莫穿新鞋走老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莫穿新鞋走老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莫穿新鞋走老路 切莫穿新鞋走老路 摘 要:该文结合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就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和教师要改变观念两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践;反思 一、课堂节录 曾听过一节高一必修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公开课,在此摘取一段关于叶绿体的“互动节录: 师:在植物细胞中,有一种细胞器和它的光合作用有关,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叶绿体齐声。 师:对,大家请看叶绿体的模型。叶绿体由几层膜构成? 生:两层齐声。 师:那么叶绿体的内膜有没有同线粒体的内膜一样向内折叠形成嵴呢? 生:没有齐声。 师:对,那它靠什么来增大它的膜面积呢? 生

2、:无语。 师:大家看到这个结构了吗?这个叫做基粒,是由一个个囊状结构的薄膜堆叠而成的板图,靠它,叶绿体增大了它的膜面积。 师继续讲述:在这个基粒上有和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还有许多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大家想一下,除了这两种物质,叶绿体中还有什么物质呢? 生:无语。 师有点着急:我们前面学到了什么物质,是在叶绿体中存在的? 生:还是无语。 师:大家忘记了,告诉大家,是DNA,它不是少量地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吗? 生:有的学生终于恍然,有的还是没什么反响。 细胞器讲完后,该教师并没就各种细胞器进行小结,而是继续上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都上完了。 二

3、、总体评析和反思 一总体评析 综观该课,觉得该教师把每一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都阐述得很清楚,措辞也很严谨,是很有深度、难度的一堂课。学生听得相当认真,也有一定互动,只不过大多都是简单集体答复。 二反思 1.教师应正确把握新教材 生物新课程教材的使用,绝不仅仅是更换一套教科书,而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挑战,是一场课程改革的革命。但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却频频听到一线教师的埋怨:编排不合理,内容不成体系,课时安排太紧不过也有一些老资格教师非常沉稳,笃定地说:“不管你教材怎么变,我总有方法把它变回到老教材。所以,笔者觉得要用好新教材,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新教材。 把握新教材,首先要把

4、老的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作一比拟,做到“降低的要求不要拔高,删掉的内容不要捡回,新添的内容要改变观念。比方,在上面这节课,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上得如此深,只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它们的功能,在看模型时,能认识它们即可。因为叶绿体的结构,在后面“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这一节中会详细学习,完全没必要前面就补充,致使很多问题学生只能无语。所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学会把握教材体系,进行教材的再创造。 2.教师要改变观念 新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传统教材表达知识的传承,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但新课程那么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开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开展为根本理念,要让每个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

5、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得到充分的开展。所以,教师要改变观念,一切要以学生为主体,这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一个按部就班教好教材的“教书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用好教材的“指导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上复习课或习题课时,笔者发现有些好学生好似什么都懂,上课就不认真听,但考试时老是栽在最简单的题目上。而后笔者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让这些学生去主持某些复习课或习题课。课前指导他们做一些准备,课上教师坐在下面和其他学生一起听,适当的时候或重要的地方可提一些问题。上完后

6、这些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学习的薄弱处,特别是对自己讲错的地方印象尤为深刻,其他学生也会引以为戒。而且他们也会更理解教师的工作,以后上课会更认真听讲。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往教师是为教而教,往往先设计好一些教学模式和套路,然后逼学生走这条路,学生不走,就死命拉,还美其名曰是在“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为了不教而教,即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再生成,做一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比方,上面这课,教师可利用学案来引导教学。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结合书本完成学案上的内容,使学生对该课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出示预设的一些问题情境,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家都答错的问

7、题可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在这样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定会认真准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既稳固了根底知识,又培养了团体意识。 3教师要改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最恰当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拘泥于课本,而应将学科知识、前沿知识等整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应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多种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放假回家,可以给他们一个前沿课题,回来后大家一起讨论。在课上,也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动态变化的生命的认识。 4教师要改良评价方法。以往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科考试成绩来决定的,重笔试轻实作,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完全无视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建

8、立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开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上都是多元的,无疑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提高和课程的持续开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注重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团队意识。而且不仅评价学生的学,同时也评价教师的教,这必定会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电提高,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课堂组织调控实用技巧手册(上)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 社,2000:521-524. 【2】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