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85462009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创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从创造的普遍性出發,于1943年發表了?创造宣言?一文,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空间、时间与人三维层面高度概括了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其中所蕴藏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仍具有深刻的启發意义。创造教育最显著的价值就是开發、提升人的创造力,而人的创造力开發、提升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活动,是一个人全面、综合能力的达至过程。因此,从对人的创造力培育整个过程看,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点点滴滴的

2、修补行当。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从“知识、智力与创造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创造教育的本质意义,认为:“创造教育的本质,就是实行优化教育,發展人的最优秀的本质。其中“發展人的最优秀的本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有着同样的逻辑理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思想阵地主线,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创造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此而论,创造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局部,创造作为教育最为本质的表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亦是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宗旨反映之一。 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發展看,创造教育是一种优化教育,是一种创造力培育与开發的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正向表达的教育,是我国经济社

3、会發展与需要的教育。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發展,面对我国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任务提上日程。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發展,不仅增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發展的新素材,而且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命题,为大学生确立了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在此背景下,创造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创造教育视野的广泛性、思维的自由性,能有力地激發青年学生创造智慧的升华,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博大开放的理论体系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与马克思主义充分發展人的创造个性有着同等的旨趣。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组成局部,作为创造教育的目标追求,无疑成为我国高校创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

4、教育的接榫点。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成长成才的首要环节,它关系着大学生是否具备共产主义的充分信念,是否具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决信心,是否具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顽强毅力。事实上,这对确保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双重的现实意义。可见,我国高校创造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着内在的和谐机理。两者的融合正表达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强国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深重凝练。因此,将创造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表达,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创造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1.认识创造本质,把握创造教育

5、地位,促成我国高校大学生高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日本学者稻毛金七从本质层面探索了教育、人生与创造三者问的内在关系,其在?创造教育论?中说:“教育为人生之一局部,且为人生之根底动力,故其本质,非与人生之本质一致不可。人生本质为创造,故教育须以此创造为原理,始为真有价值者,始能完全贯彻其使命,故以创造主义之人生观为背景,即此教育之特色。尽管此论没有鲜明指出创造、创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教学之间的关系,但创造作为人生之本质、作为教育之原理,亦显明了创造教育在人生观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之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点就是要培养大学生高尚

6、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创造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启發,注重创造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表达出对全面增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深入理解。 2.立足社会实践创造观,厘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转化思路。我国高等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创造观统为一体,成于一炉。“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是,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使有的学生习得了知识,没有习得技能,学生对程序性知识学习仅停留在陈述性知识阶段,只能背诵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却不会使用。因此,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甚大,大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后,感到学无所

7、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学生所习得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脱节,是创造教育失范所致。在此教育背景的惯性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经受着坚强而痛苦的抉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局限于书斋内理论的阐述,而是在社会实践创造观根底上,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精当解读。唯此,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教学方可产生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从陈述性知识方面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呈现给大学生的是思想观念与政治理论:从程序性知识方面而言,只有当大学生将这些观念与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并产生显著成效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即是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只有在两种知识转化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创造机遇,此正

8、是创造教育的元认知反映。可见,立足于社会实践创造观,厘清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创造性转化的思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3.扩大创造教育视野,建构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事实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虽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采用其他形式,但相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只处于附属地位。从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层面来说,创造教育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同样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因此,为更有效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应,更有效地推进我国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努力建构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显得十分迫切。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9、课教学的原有模式根深蒂固,其显著特征是校园内固定化教学。从教学资源利用上看,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手段到达教学资源共享。但其弊端是不利于受教育主体思想自由發展,相反,受教育者思想受到严重束缚。在此长期固化教育模式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主体性重视不够等因素使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挥。可见,长期的固化教学模式,挫伤了大学生自由创造的积极性,错失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培育期。由此,扩大创造教育视野,将创造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很有必要,因为“创造性教育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显明了我

10、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依此思路,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敢于突破原有固化模式,形成“校园+基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双向互动的平衡性模式。此模式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短期的功利所趋,而是两者相互渗透与互动的长期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群众,走向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渗透到社区、企业、街道等基层单位。通过在基层单位的实践教学,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生活、与群众、与社会真正地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亲证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 三、结束语 整体而论,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整齐划一的特征,能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来培育、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有新

11、人。然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灌输仍是主要形式,其他教学辅助形式仍处次要地位。为此,探索创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关性深层次意蕴,是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發展、创造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必然要求。因为,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点就是表达创新性,创造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二是应用刨造教育相关原理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合理比例;三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变革,正表达了创造教育的社会化方向,其能积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化功能。可见,创造教育贯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着显著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2】日稻毛金七,创造教育论Z,刘经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3】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21. 【4】陈昌兴,杜才平,邢晓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1:190. 【5】黄健,创造教育:中国面向21世纪大学教育的主旋律J,科教导刊,20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