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樱*** 文档编号:185460952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论文题 目 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院 系_经济与贸易系_专 业_国际经济与贸易_学生姓名_ 学 号_得 分_二 一一 年 十二 月十二日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 1044摘要: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但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立等弊端,造成了物流规划资源分散。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中心热、新机遇引言:由于宏观调控、国际

2、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滨江沿海、公路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面对众多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显然市场是有限的,很多物流园区已经面临闲置率高等问题,物流园区都想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是不现实的。可见,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区域物流进行系统地研究,构建出一套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3、,同时也是区域物流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对“物流中心热”、物流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一、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一)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5座城市G达到65.0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68%。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

4、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20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吨,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占了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在全国1个亿吨大港口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占5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这些都说明长三角港口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显示出长江三角洲港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二)区域通关改革促进物流发展据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于200年11月日正式启动,并于206年1

5、0月1日将合作范围扩展到长江沿线0海关,涉及7省市。“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分别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实施监管。此举是为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发挥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转关申报及审核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并进一步规范。改革后,企业申报转关后,海关计算机系统将自动审核转关申请,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办理放行操作,减少了对原先人工作业的依赖程度。确保了货物“应转尽转”。此项措施实施以来,“长三角”区域转关运输比以往更顺畅、更快捷。其次,对于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海关则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跨关区通关企业在向当

6、地海关报关后,可直接由口岸海关实施验放,货物在两地间的运输也无需由海关监管车辆承运,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放行”,通关速度明显加快,通关成本得到降低。简化了通关手续,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以05年12月日第一票属地申报进口业务江苏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机器设备为例,从江苏无锡海关接单审核到上海吴淞海关口岸放行,所有的海关通关手续仅用1个多小时就全部完成。20年3月,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的口岸海关也全部实现了区域通关对接,可采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过信息联网、数据共享、联网监管、区域联动,“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有效消除了因行政区划和关区分立

7、造成的物流障碍;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实现了口岸货物的快速分流,简化了海关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二、辩证看待长三角“物流中心热”我国物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2%以上的增长速度。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仅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最近7年间就增长了近倍。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资料显示,在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和在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有60多个,而GDP比我国全国总量还高的德国却仅有0个物流园区。然而城市规划专家担心,长三角物流中心如此“大跃进”,政府自投或吸引企业投入动辄十数亿,一旦失误,其损失程度将会超过以

8、往任何一次“热”。如果一个狭小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以“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为发展方向,科学与否,可行与否,是未知的。 (一)“中心”纷起 目前,在长三角,从沪宁杭“一线城市”,到嘉兴、湖州、扬州、南通等“二线城市”,甚至到宜兴等“三线城市”,都正在涌动着“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的冲动。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将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为远景和蓝图,毋庸置疑,“四个中心”将以强大的支撑使得上海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南京不甘落后,定位为“长三角国际物流副中心、长江流域区域物流转换中心、南京都市圈物流配送中心”。而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形成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浙江省综合物流

9、中心”。有良港的城市,譬如宁波,当仁不让,誓将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和浙江省重要综合物流中心;南通提出建立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物流中心,台州与之呼应,建立长三角南翼区域性物流中心。“中心”、“枢纽”的定位在长三角城市的规划文本中频频出现。但若处处是“中心”,可能会造成事实上的无“中心”。如此规划的背后,隐藏的是长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冲动、躁动,抑或是盲动。(二)增长点情结 寻求经济增长点,是人们高歌猛进地“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着眼点。 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每个城市都在寻找。同时,中央又一再

10、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而“现代服务业”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滨江沿海、公路网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也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何况,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的比例为21.3%,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0,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以上的时间是储存、装卸和搬运。重点物流企业200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

11、润总额等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一般在30以上。有这样的效益空间,长三角城市纷纷盯准“物流中心”定位,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硬件有条件,市场有空间,不一定能发展现代物流业。专家指出,现代物流业其实是机械系统和智能系统的集成,光有道路网络、运输机械,那只是运输公司,不是现代物流。更何况,大家一哄而上,不是都都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三)必须直面的“硬伤” 长三角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世界工厂”的雏形的显现,世界主要的跨国公司均在这个区域部署了他们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这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欧洲关于现代物流园区的定义明确包括:提供包括运输、物流和配送等所有服务;运作

12、者是物流及相关设施的拥有者和租赁者;遵守自由竞争的原则;必须具备完备的公共设施;提供多样性的运输服务;单一的经营主体。依据这样的定义,目前,长三角还没有现代物流园区。这是各个争当“区域物流中心”的城市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没有这样的现代物流园区,没有先进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即使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也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货物集散地,而不是“区域物流中心”。 在长三角一些地区,物流园区甚至已经超过同级的其他开发区数量。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立,造成物流规划资源分散。以江苏为例,按照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建成1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个专业物流中心,充分体现了“条块分割”的原则。先是块,分为3个

13、物流区域:宁镇扬、徐连盐淮宿、苏锡常通泰;然后是条,按照专业或行业规划,宁镇扬物流区域规划建设5个综合物流园区,徐连盐淮宿区域规划建设两个综合物流园区,苏锡常通泰物流区域规划建设7个综合物流园区。仅在南京,就有立足铁路、公路交通的王家湾和丁家庄、立足机场的禄口、立足长江的龙潭、立足化工的江北等数个物流园区规划。 在一城之内,物流规划尚且分割得如此分散,更遑论整个区域了。因此,就有论者提出质疑:建这么多“物流中心”,究竟是要通畅物流,还是为了“截流”?三、长三角物流发展的新机遇虽然长三角物流业目前还存在条块分割弊端、部门分立等弊端。而且由于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计重收费实行等因素影响,物流

14、业整体赢利水平下降,部分物流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但随着梅山保税港区的启动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相继通车,长三角物流发展迎来新机遇。(一)危机面前要看到机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危机面前,更重要的是看到机会,要把当前的困难当作物流升级的机遇。”他认为,物流高成本是制造业的一大“顽症”,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从制造业寻找突破口。应该把制造业、商贸业的产业升级作为物流业发展的考核目标,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宁波是制造业大市,物流业对宁波尤为重要,希望宁波能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积累更多经验。”(二)中小企业也可强强

15、联合“作为外包主体的制造业和作为承包方的物流企业,在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时,要强强联合。”有专家举例说,宝洁公司与沃尔玛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沃尔玛向宝洁开放有关产品的销售信息,宝洁自动向沃尔玛配送中心补货。沃尔玛免除了订货、进货等一系列的工作量,精简了庞大的配送系统;宝洁则即时获得了产品市场信息。专家表示,所谓 “强”的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只要做专做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方面具有竞争力,也可以在全球供应链的整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三)保税港区助推物流升级“长三角物流业最大优势是港口。”专家们认为,长三角物流应围绕港口做好文章。今年国家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使宁波成为第五个拥有保税港区的城市,也使长三角拥有了个保税港区。保税港区作为保税区的 “升级版”,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是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海关监管区域。而梅山保税港区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随着它的建设,加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通车,长三角物流将获得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交通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