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85459475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9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盗传必究 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一共三个大题, 题目一、完成一个儿童进展相关领域的个案进展的案例分析。(60 分) 说明: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你一定会接触到关于儿童进展的相关领域的个案进展的案例,从中选取你认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所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所选取的案例举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提交。 要求: 1案例内容必须与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2案例条理清晰,完整; 3案例选取的理论根据合理。

2、4.结合理论对案例举行恰当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教育教学建议。 5.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 600 字。 案例:我累了,妈妈抱(习惯养成) 童童今年三岁了,小姑娘性格活泼开朗,身体各方面素养进展的都很好。可是这个能跑能跳的小姑娘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不爱走路。情况是这样的,每天晚饭后,妈妈喜欢和童童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本来这是一个饭后消化和活出发体的好机会,可是童童一出门就开始向妈妈撒娇,“妈妈,抱抱。”妈妈说,“童童乖,妈妈抱不动,童童自己走好吗?”可是童童的眼圈红了,边哭边说,“我走不动了,妈妈抱抱。”妈妈总是拿她没方法,只好气喘吁吁的抱着她去公园了。因为童童不爱走路的习惯,妈妈也慢慢的不太爱带孩子

3、去公园玩了。 答: 分析: 宝宝不爱走路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种是宝宝双腿肌肉力量锻炼不够,容易觉得腿酸、走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不爱走路并不是偷懒,而是有了累感,因而不情愿继续走路了。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事先预备一个童车,当孩子累了的时候就让她坐车。假如看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宝宝在走了一小段路后再抱抱他(她),这样孩子既得到了锻炼,又不会从心里觉得走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第二种是宝宝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难免会摔跤,产生了恐怖心理,在这种恐怖心理的作用下,宝宝就不敢也不情愿走路了。其实在宝宝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家长不能完全敞开手让他(她)自己去走,可以只给宝宝一个手指,宝宝抓着父母的一只

4、手指,一方面他(她)有了一个支持物,另一方面,增加了宝宝心理的安全感,让他(她)知道爸爸妈妈就在他(她)身边,不要胆怯摔跤。第三种是宝宝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出门的时候,大人怕他受累,总是走一走就抱抱,逐渐形成了依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是宠着他(她),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点苦和累。学会自己走路对孩子而言,是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很重要的方面。第四种是宝宝会觉得走路的过程很无趣、无聊,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在这种枯燥的活动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也会慢慢变得不喜欢走路。儿童都有一颗好奇心,对新奇的、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事物感兴趣,假如在走路的整个过程中,儿童接触的都是马路、建造物、人等

5、,儿童很容易就厌烦了,他(她)会觉得走路很没意思。最后一种是宝宝已经习惯了一种走路的方式,不满脚于已学会的技能,渴望有新的走路方式。比如以前总是很单调的一步一步地走,现在可以换种方式,可以在走了一会儿后再小跑一段,走和跑结合一起,孩子既会觉得跟以前的方式不太一样,又锻炼了腿部肌肉。 建议: 1、让孩子愉快的走路,在走路的过程中增加乐趣,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希翼自己在做事情时是充满乐趣的,尤其是幼儿,他们对内容和色彩丰富、乐趣无穷的事情特殊喜欢,家长假如掌握了这一点,可以在孩子走路时,通过一些话语引导孩子,比如,“宝宝,你看到前面那只牛(铜像)了吗?我们过去看看那只牛在干吗好不好?”家长还可

6、以在走路的过程可以和宝宝玩追赶的游戏,宝宝对这种你追-我跑的游戏永久充满兴趣,这样孩子就在游戏中学会自己走路了。 2、培养运动的习惯,父母可以故意识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好的运动行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模范,假如家长养成了晨跑,饭后散步等好的运动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也慢慢形成了运动的习惯。 3、对孩子要多鼓舞和表扬。告诉孩子你长大了,是一个小大人了,可以自己走路,不用家长抱了。可以在孩子走了短距离的路程后,及时赋予口头表扬或一定的物质刺激,强化孩子自己走路这个行为。孩子的生命是很柔嫩的,有时候他(她)对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是很确定,需要一点他人赋予的鼓舞和信任,父母假如在孩子自

7、己走了一段路后,及时地表扬和鼓舞他(她),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极大的鼓励,剩下的路程他(她)也会自己去走完的。 4、告诉孩子自己走路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婴幼儿期是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幼儿知道到了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假如孩子觉得走路很酷,他(她)会很情愿去尝试走路,孩子在走路的过程中可以体味到自己身体的力量,真正感觉到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5、用小动物来启示孩子:你瞧,小燕子自己在飞,小金鱼自己在游,小狗儿自己在跑,小兔乖乖会跳;宝宝会自己走路。让孩子意识到走路是去往某个地方的手段,自然是自己的事情。 6、给宝宝买一双美丽的鞋。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双带闪光或音乐的鞋,孩子天性

8、好奇,试想想自己走路的鞋子可以发出闪闪的光和好听的音乐,是一件多么故意思的事情,孩子在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很开心的情愿走路了。 7、分阶段树立目标。父母可以将一段较长的路分成几个短一点的路程,并在每一小段设立一个目标物体。比如电线杆、花坛、雕塑等比较大的目标物。在完成一个目标后,及时给孩子奖励,可以是一个棒棒糖,也可以是五分钟的歇息,这样孩子不知不觉就走完了寻常需要抱的那段路程了。较短距离的走路,孩子既不会感到累,走完了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孩子渐渐从心理上接受走路其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在走完那么长的一段路后,家长的及时鼓舞,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渐渐孩子就养成了情愿自己的习惯了。 8、预备一

9、个童车 题目二、请应用第 78 章所学内容就以下任一问题发表看法。(20 分) (1)对喜欢打人的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采取什么策略? 答:相信每个幼儿园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而每位家长也都在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 二宝班里也不例外。最初二宝和我们提到班里有个叫CC(化名)的孩子爱打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认为孩子们之间浮现一些小摩擦是很正常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但是后来发觉二宝又几次提到这个小朋友打人的事,有时是打二宝,有时是打别的小朋友,而且二宝能说出被她打过的一长串小朋友的名单,甚至有的小朋友被打哭过。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有必要和二宝以及他们班的老师沟通一下这件事情了。 最初我们也很

10、迷茫,不知道毕竟该怎么教孩子对待这件事情。固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我爱护,假如再遇到小朋友试图打人一定要躲开或者用胳膊挡开或推开,同时一定要立刻告诉老师,赢得老师的帮助;并且一定要告诉打人的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打人不礼貌、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大家都会不喜欢你。 题目三、请应用第 910 章所学内容就以下任一问题发表看法。(20 分) (1)5 岁的嘟嘟是个聪慧的孩子,他上课注意力集中,接受力强,还认识许多汉字,他还非常友好,喜欢帮助别的小朋友。但是他也有缺点,比如他兴奋时会大笑,上课时也如此;他还喜欢折纸飞机,在别人画画的时候,他扔他的纸飞机。请问,对这个孩子,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办法?教师

11、的教育办法会不会影响他的自我评价和同伴对他的评价? 答: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或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可能导致孩子被同伴拒绝,而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初期被同伴拒绝的儿童,可能会连续他们“被拒绝者”的地位,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遭遇拒绝,并由此产生各种适应问题。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有破坏性的行为做出必要反应,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行为矫正的策略而非批判、责骂儿童的办法对儿童的消极行为予以矫正,并及时赞扬这些儿童合宜的行为。 (2)幼儿园期间是高结构化的教学比较重要还是低结构化的游戏对儿童进展

12、更有利?为什么? 答:良好的幼儿园课程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进展,能促进孩子的认知进展。但是,幼儿园没有必要让儿童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教育,幼儿应有脚够的时光自由玩耍,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假如幼儿的生活完全是听命于父母或教师的指挥而不断的追求成就,那么,幼儿就可能会丧失自主的精神和对知识内在的兴趣,他们会因学习而感到精疲力竭。总之,学前阶级段太过强调正规的学业学习是不必要的。正规的学业学习并不是幼儿学习、成长的最佳方式;鼓舞自由游戏、讲故事和表演等活动的非学业取向的幼儿园教育,更有益于幼儿的认知进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进展,还有利于幼儿的幼小衔接。这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在社会互动的实践中,学习诸如沟通技巧及对规则的尊重、责任与任务意识等,而这些特质可以更好地协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正规学校里团体学习生活。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