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5443628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毛泽东(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缅怀伟人(二)目录:01因人而异的批评艺术02“毛委员有主意”03从四次“转折”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04倡导党员干部“做老实人”05延安时期解析名姓趣闻正文:01因人而异的批评艺术刘明钢2017年03月06日08:11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率先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大爱无垠。幽默风趣,点到为止从1935年10月,莫文骅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8月离开延安南下,其间整整10个年头。在延安10年中,他有幸

2、在身边工作,并接受指导,聆听教诲。一次,莫文骅起草了一篇文章,为他修改。文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修改起来很困难。皱起了眉头,放下笔,让警卫员把莫文骅叫来。莫文骅喊报告进屋,笑着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莫文骅一下愣了,忙问:“主席,是怎么一回事?”说:“斯大林起草的对德宣战的文件,那么重要,才用了不到一千字,而你的文章竟有三千多字,不是高明么?”原来如此,莫文骅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说:“但是,斯大林的文章虽短却把问题讲清楚了,而你啰哩啰嗦一长篇,却难得看明白。”“我写不好,请主席修改。”莫文骅说。“你不是当过宣传部长吗?”问。莫文骅说:“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大多用口讲或写提纲,文章写

3、得少。”“哦”了一声。接着,他讲了怎样写文章、怎样抓住中心、怎样做到简练生动,并告诫他文章写成后至少要看三遍。聆听教诲,莫文骅受益匪浅。当头棒喝,一针见血1947年春,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放弃延安。在延安已经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现在要撤离,谈何容易!无数的问题需要迅速处理,其中确定去留人员,也是必须考虑的事项。一天,中央社会部部长与一位工作人员前来汇报,并带来一份留下人员的名单,上面所列的大都是久经考验的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籍的长征老同志。把这份名单看了几遍,沉思良久,对他们说:“你们这是怎么了?”那位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解释说:“这些同志革命坚定,久经考验,经验丰富,留下他们放心”没等他说完,便

4、严肃地说:“你们这是给国民党送东西,是把我们的干部往老虎嘴里送!”指着名单说,“他们的口音,他们的长相,在这里能藏得住吗?”这番责问,不讲情面,一针见血,声色俱厉,震撼肺腑。一阵暴风骤雨之后,又和颜悦色地说:“我们的干部,特别是经过长征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好好爱护,好好使用。中央撤离延安后,要留一些干部坚持斗争,但要选择当地人,他们在这里有婆娘、有娃娃,有家就好隐蔽。”又说,“不要那些模范、英雄那些有名气的,要做到便于长期坚持,有回旋余地。”听了的批评,同志们心悦诚服。治病救人,鼓励帮助西柏坡村前有片苇塘,随着夏季的到来,塘水深深,苇叶青青,使得这小小的山村更加秀丽。但水塘里的青蛙却不知

5、疲倦,拼命地叫,此起彼伏,蛙鸣一片,给安静的山村横添了一份噪音,严重地影响等人的休息。1948年3月的一天,照例出来,沿苇塘边散步,随行的警卫员趁机向说:“主席,你看这苇子地里,尽长虫子,蚊子也多,最讨厌的就是青蛙,一天到晚不停地叫,吵得人睡不了觉。”说:“青蛙叫,很好听么。”“好听?”警卫员知道喜欢讲一些玩笑话,便毫无顾忌地讲起来,“吵得人睡不了觉,还有什么好听!”“我们初来乍到,还不习惯,听久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好听了。”乐观地说。“吵得太厉害了,还不如把它们轰走。”“轰走,怎么轰?”认真起来。“办法多着哩,用枪打,用炸药炸,用人赶这些办法都行。”正在散步的忽然停了下来,摇着手说:“同志呀

6、,使不得,使不得!青蛙不是害虫,是益虫。如果我们把它们都赶走了,青蛙该叫的时候不叫了,虫子会多起来,老乡们会有意见的。”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住在这里,时间或长或短,都是暂时的,老乡们呢,他们是永久的。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要爱护西柏坡的一草一木,尊重和爱护人民群众,不能用我们的喜恶论是非,定行止。”(摘编自党史博览2012年第2期 刘明钢/文)02“毛委员有主意”张太原2017年03月13日07:43来源:北京日报是公认的出主意的高手,早在江西苏区时期,红军里就广为流传:“毛委员有主意”。可以说,正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出主意,能出好主意,才使他在众多的革命家中脱颖

7、而出,成为党的领袖。“主意”是属于思想层面的东西,而思想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认为,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读书治学和世事磨炼。延安时期,曾形象地比喻:“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他为中国革命出的许多好主意在某种程度上都与读书有关系。据跟随他的人回忆,上井冈山时,戎马倥偬,口袋里仍然装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水浒传。正是因为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农民战争的传统,他才产生了“工农武装割据”这个主意。所以,领导者在工作中没有思路的时候,静下心来读点书或许会得到启发,套用古人的话可以说:“书中自有好主意。”他还曾忠告党校的学员:

8、“一面做工作,晚上看两页书,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主意还来自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发展了古人的思想,强调人们经过世事磨炼才容易产生主意。青年时期他就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提升自己,1917年,他和一个同学身无分文,竟在湖南乡下游学一个多月。所谓游学,实际上近似沿村乞讨,此间主要靠帮人写点东西、出点主意之类解决生活问题。但是,这样可以非常深入地了解下层社会。要产生好主意,就必须到社会的熔炉里去陶冶。总结经验是出主意的重要基础。“解放军打仗,一个战役以后,总来一次总结,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继续乘胜前进。”这确是的经验之

9、谈。他许多高明的决策,就是这样来的。(陆琴摘编自秘书工作)03从四次“转折”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肖裕声2016年10月28日07:51来源:学习时报党和红军在长征前后之所以能够迎来四次“转折”从而走向胜利,就得益于以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强大政治定力。回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每逢重大节点、关键时刻,总有一大批极具政治定力的共产党员为我们党站台压舱、抗风拒浪,保证党的事业顺利涉险度难。党和红军在长征前后之所以能够迎来四次“转折”从而走向胜利,就得益于以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强大政治定力。生死攸关转折点:遵义会议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开始占据统

10、治地位,逐渐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层。在红军长征的初期,也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但他并没有终日自怨自艾,而是在行军中积极思考着使党和红军摆脱当下困境的出路。当时,、张闻天、王稼祥均因身体有恙而坐着担架行军,每当休息时,三人的担架常常被放在一起,这就让他们有了更多深入交谈的机会。向张闻天和王稼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党和红军要想转危为安,必须首先改变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所执行的错误军事路线。他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以及对红军战略方针的分析,逐渐赢得了张闻天、王稼祥的认同。1934年12月20日,军委纵队到达贵州黄平,在一片橘林中休息时,张闻天和王稼祥的两副担架被放在了一起。他们两人议论当前的形势,一

11、致认为关于红军前途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打仗有办法,党和红军应该请出来领导。当天晚上,两个人就将商议结果分别致电告知了彭德怀及其他领导同志。这些开会前的“个别酝酿”及“通气吹风”,为党之后纠正自身的左倾路线错误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和红军当时最为关键的组织领导问题和军事指挥问题,对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犯的错误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会议决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将重新纳入核心决策层,实际上开始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的决定深刻影响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把与张闻天、王稼祥

12、的努力戏称为“担架上的阴谋”。然而,正是这个“阴谋”,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对于一条没有方向的航船来说,哪个方向刮来的都只是逆风。在受排挤的人生低潮期,等人既没有心灰意冷,也没有随波逐流,更没有作壁上观甚至于改换门庭,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彰显出他因坚定信仰和坚强信念而生、不因个人荣辱利益而移的强大政治定力。正是这种定力,让党和红军重新走上了正确的路线,于低谷处迎来了新生。赢得主动转折点: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经过整编和短暂休养的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到达云南扎西。此时,敌军主力尾追而行,造成黔北地区的兵力空虚。提出红军应回师东进,趁黔北敌军空虚之际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在遵义地区的

13、作战中,红军以三万之众,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虏近3000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及其他给养。遵义大捷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接连失利的情况下,乃至整个长征途中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有力重振了全军的士气,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追击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遵义大捷以后,红一军团军指挥员向中央发电提出攻占黔西商贸名镇打鼓新场的建议。但却根据最近破译敌军电报,推断敌军已准备向打鼓新场集结。由于不少领导人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双方由此引发了较长时间的激烈争论。尽管再三阐述自己的见解,无奈众人未被说服,争论的结果还是同意进攻打鼓新场,负气离开会场,会议随后表决剥夺了的军事指挥权。虽然出于一时激愤而辞职不

14、干,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他在这天深夜提着马灯出发,决定再找周恩来争取一下。二人交流过后,又一起去找朱德进行详细讨论。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县枫香镇的苟坝召开会议,正式决定放弃攻打打鼓新场。事实很快证明,的军事预见是正确的,红军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现的失败。这次会议同时成立了、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新“三人团”,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后的半个多月内,在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先后完成了三渡、四渡赤水,继而强渡乌江威逼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待蒋将滇军调来“救驾”之际又向西直插云南,趁敌回援造成金沙江防线空虚之时越江北上,最终将几十万追兵甩在南岸,从而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15、“四渡赤水”被视为一生之中的得意之笔,但这一行动在当时并非得到全部人的理解与认同。四渡赤水的最大特点就是“走”,即在“走”中调动敌人、寻找战机,进而跳出包围圈,重新赢得战场的主动权。可“走”必然使部队疲惫不堪,也不可避免地绕了许多弯路。当时有一些红军官兵不理解甚至对此大发牢骚,认为的指挥就是走“弓背路”,不会走捷径,导致部队疲劳至极、苦不堪言。有的指挥员情绪比较过激,甚至给中央写信,要求取消的指挥权,闹出了一场会理会议风波。但并没有因为个人所遭受的误解和压力就放弃事关全局的战略部署,更没有因敌人的重重包围而张皇失措,他始终紧抓“跳出包围圈”这个根本战略目的,通过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走”,最终冲出了敌人的重兵包围圈,既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战地传奇,也让后人看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的政治定力与大局担当。遏止分裂转折点:先行北上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历尽艰险的两军将士相见后分外高兴,纷纷互赠纪念品、召开联欢会、讲述征战经历,整体气氛十分融洽。然而,当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不过是一支仅有不足万余人且装备补给条件都十分差的疲惫之师,与自己手下率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