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5442635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 --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1. 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活跃的商业经济,成长的市民阶层,繁荣的海外贸易,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这一时期是()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2. 阅读下表,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宋朝相关史事的因果关系选项原因结果吸取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枢密院管军政,三司管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王安石变法试图富国强兵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主户、客户管理制度形成A. B. C. D. 3. 公元1

2、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填写的是民族内容梳理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 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 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 鲜卑、女真、党项、蒙古4.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 统一多民

3、族国家的巩固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 刘秀建汉B. 武王伐纣C. 陈胜吴广起义D.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6.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 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 墨家、法家、道家、儒家7. 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

4、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A.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 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C. 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 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8. 东汉中期以后,推动东汉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外戚宦官专权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土地兼并严重 绿林、赤眉起义 地方长官拥兵自重A. B. C. D. 9.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10. 王国维

5、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该材料表明殷周制度中()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 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 世袭和选贤的一致性1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 统一全国文字12.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

6、般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B. 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 “君权神授”的思想D. “天人感应”的思想13.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各具特色, 又交流借鉴。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A. 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 起源的时间是夏商周时期C. 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D. 出现了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14.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时期, 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 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后,

7、 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这一现象表明(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 华夷观念逐渐淡薄C. 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D. 民族矛盾得到缓解15.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即人与人之间相互热爱、互助为乐,并且要做到“爱无差等”。这体现的核心价值理念是( )A. 富强B. 民主C. 和谐D. 自由16. 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

8、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根据题干“强化的中央集权、叠层的政治架构成长的市民阶层南移完成的经济重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政治上设置了繁琐的行政机构层级,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市

9、民阶层开始出现,而且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所以这一时期是两宋时期,故C项正确。ABD.综上所述可知,三项与题意不符,故ABD三项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这三项宋朝相关史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准确,故正确。.元朝时,政府按职业登记户籍,“诸色户计,各安生理”。宋朝实行主客户登记的制度,与宋朝时租佃关系发展相关,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故排除。故选A。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辽、夏、金与蒙古民族政权的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据表格

10、信息及所学可知,10至13世纪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其中南北面官制度是是契丹政权实行的“因俗而治”政策;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建都兴庆,仿照汉字创立西夏文字,模仿北宋制度;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在与南宋“绍兴议和”后,形成了宋金南北长期对峙局面,后在金世宗时期出现了“大定之治”;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族统一,创制了蒙古文字,之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蒙古为元朝,统一了全国,实行行省制度等创新性制度,故A正确。BCD.据上分析,这三项所述与题干的时间信息范围不符,故BC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解答】B.结合所学可知,辽、宋

11、、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故B正确。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故A错误。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故C错误。D.是隋唐的特征,排除D。故选B。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史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可能记载东汉初年的刘秀建汉。所以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刘秀建汉,故A符合题意。BCD.综上分析,其余三项的时间均在史记记述的时间范围之内,故排除BCD。故选A。6.【答案】B【解析】【分析】

12、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法,道家主张崇尚自然,逍遥的思想,故B正确。ACD.这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故不选ACD。故选B。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汉帝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加强君主专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及官僚制度,故A正确。B.“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故不选B。C.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出现,故不选C。D.郡

13、国并行制在西汉出现,故不选D。故选A。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汉衰落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促使东汉走向衰落,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从而使东汉走向衰落,正确;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故正确。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故错误。故选B。9.【答案】B【解析】略10.【答案】D【解析】略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影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人类文

14、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秦,虽死犹存”指的是秦朝虽然灭亡,但它创立的政治文明(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却流传下来,为后世所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符合题意;AD项属于经济文化方面,排除;C从属于B,排除。故选B。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列国是分封制的产物,州制由郡县制发展而来,所以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均提出于西汉时期,晚于“列国”推行的时间“西周时

15、期”,故排除CD两项。故选 A。1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不选A。B.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不选B。C.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C正确。D.“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不选D。故选C。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华夏认同观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华夏”一词从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自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