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二《诗词鉴赏》期末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85416689 上传时间:2021-07-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初二《诗词鉴赏》期末专题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二《诗词鉴赏》期末专题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初二《诗词鉴赏》期末专题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初二《诗词鉴赏》期末专题复习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题及其答案详解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释】黄金尽: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 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 。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 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题材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从归程写到离别,由 远及近;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B. 从诗题可知,诗

2、人送别朋友丘为落第返回江东。 “江东” ,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指诗人 的故乡。 C. 从相互映衬看,颔联写了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 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 ,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D. 从画面设置看,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 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 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2. 请对本诗的首联进行简要赏析。(4 分)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

3、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词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所作。雪沫乳花: 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午茶。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 水果、糕点等装盘馈赠亲友。 1. 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从写作顺序来看,这首词是以空间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 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享用清茶野餐的欢愉。 B. 词的第一句描写环境: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苏轼却以“作 晓寒”三字表现了一种

4、不大在乎的态度。 C. 从炼字角度来看,第二句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给 人以动感,写出作者对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 从表现手法来看, “入淮清洛渐漫漫”一句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洛水联想到它汇入浊 淮以后,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暗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之意。 E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句子,用在词的结尾,自然浑成,有照彻全 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2.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雪沫乳花浮午盏”一句。(4 分) 1. (4 分)AB【解析】A 项, “从归程写到离别,由远及近”理解错误,应

5、是“从离别写到 归程,由近及远” 。B 项, “江东”并不是“诗人的故乡”而是诗人的友人丘为的故乡。 2. (4 分)开头由一“怜”字引出, “不得意”点明“落第” 。 “况复”二字更进一层,丘为落第 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乐景衬哀情,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春”三字暗隐 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十六、1. (4 分)AD【解析】A 项不是以空间顺序来铺叙景物的,从早上写到中午,应是时 间顺序。D 项不是“由眼前的洛水联想到它汇入浊淮以后” ,而是由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 青碧的洛涧,想到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了。 2. (4 分)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煎茶时上浮的白泡比作“雪沫” “乳花” ,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煎茶时水泡的色泽与形态,表现出作者清旷、娴雅的审美趣味,以及对平静、 简单 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