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

上传人:日**** 文档编号:185399729 上传时间:2021-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实用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同进步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送元二使安西的优秀教案设计 (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 、(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今天,我们将要送别的是千古传唱中的哪一曲呢?板书: 送 (播放课件。) 、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理解使。解读安西: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初读全诗: (古诗幻灯片。)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

2、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 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 板书: 雨 客舍:客中送客。 板书: 客舍 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板书: 柳 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 三、品诗意,三叹故人 、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 板书: 故人 、师: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师:(板书: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读整首诗,再想想,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

4、浓?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雨) 师:女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柳) 师:男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指板书:客舍)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别离——齐读劝君。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 (课件显示地图。) 师指地图:安西

5、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 渭城又在何处? (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阳关呢?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 (大约有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切换到幻灯片

6、。)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切换到古诗课件。)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就说最后几句话吧!快快把它

7、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 (背景音乐。) 板书: 依依惜别 、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 四、明古风,体会别意 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 (课件别诗欣赏。)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

8、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教

9、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注意: 三分诗,七分读。这堂课应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会背。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

10、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

11、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 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4)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5)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

12、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6)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

13、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3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