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为什么而活着》虽是自读课文,实是一篇值得反复精读的“经典”这篇随笔,短小精练,层次分明,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激情,透出思想家博大的情怀和博爱的精神,读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读者渴望美好、追求知识、同情苦难、关爱人类的情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准备相关资料2.学生:熟读本文,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罗素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本就苦短,应倍加珍惜,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努力追求有意义的目标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关于作者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2.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遏()制 孤寂(j) 战栗(l)边缘(yun) 微薄(b) 赐(c)予(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遏制:制止,控制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濒临:紧接,靠近俯瞰:俯视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从文章找找,概况下作者是为什么而活?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2.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明确: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3.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明确:有三个理由,即是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古今中外,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感受过“双玉”爱情的凄美,体味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热烈,也领略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执著缠绵,同样罗素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一生虽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
4.罗素追求哪些知识?明确:“人的心灵,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 罗素追求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说“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说“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他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怎样的的?或者说,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指什么?明确: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二)深层探究,体悟美感1.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呢?如何理解呢?明确:同情心,原文有“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从这里也体现出一个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作者想减轻人类的不幸,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所以这样的人生带给作者不安和痛苦,因而他说激情将他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但是,即使痛苦,也没有放弃追求。
2.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的是怎样的人?明确: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生命的理解,对众多知识的汲取和开拓,更在于他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因而他认为自己值得为他的一生而活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四、再读课文,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本文和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写作上有哪些异同赏析示例:相同点: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的气质 不同点: 第一,《我为什么而活着》整体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行文之间的过渡照应,使本文读起来顺畅、严谨 《坦然看生活》则用匀称的结构、对称的句式、流畅的情理,表达散文深远的意旨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个典型情节,三种坦然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议论抒情、直抒胸臆、揭示文旨张本而在情节的展现与主旨的展示之间,引述泰戈尔的诗句巧妙过渡,来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畅,恰到好处地引导了读者从形象的触摸走向理性的感悟,从悠悠品茗进入杳杳知香。
第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直抒胸臆 ,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在娓娓的叙说中自然流露 《坦然看生活》则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的心,平淡饱蕴着自信……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五、课堂小结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淡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罗素那样丰富的经历,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拥有像罗素那样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希望同学们能好好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祝同学们的生命能更加精彩!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六、布置作业1.积累关于爱情、知识的名句2.以“人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短文必须运用举例论证,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示例)有人说,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放点盐它是咸的,放点糖它是甜的生活的质量要靠自己去调剂生命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开阔;不是快乐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对待生活忧伤时,就写一首诗;快乐时,就唱一首歌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生命总是美丽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必然遇到许多坎坷,但的时候是我们轻松地面对生活朋友,试着在你人生摇摆不定的天平上再加上一个砝码,它可能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你的生命之花更加摇曳多姿遇到困难,临危不惧;面对挫折,勇往直前;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板书设计《我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