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IPO与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IPO与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IPO前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IPO企业为了实现上市融资以及提高发行价的目的,实施了盈余管理本文从IPO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入手,对企业IPO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与防范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IPO 盈余管理 动因 手段 对策 一、IPO盈余管理动机 由于IPO过程的特殊性,不但为发行人提供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也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时机,因此,IPO企业在发行前后几个年度特别容易产生盈余管理行为 发行人与投资人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IPO企业在发行之前并不向社会公开自己的财务报告,不披露公司的一些重大信息,而且许多公司在上市之前也并非知名企业,投资者几乎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获取企业发行之前的相关信息,只能依赖招股说明书做出投资决策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发行人的盈余管理不易被看穿 承销商和证券分析师的宣传和渲染为了能够成功地将企业股票承销出去,承销商会采取一些必要的宣传手段对公司做正面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往往误导一些投资者。
有的证券分析师与上司公司和承销商恶意串通,丧失分析师的公正立场,对上市公司的根本面状况做出过于乐观的评价,以此误导投资者 维持企业和主承销商在证券市场中的形象与声誉IPO企业在发行后的一到两年里,募集到的资金不能立即产生效益,而股本的扩张使利率摊薄,为了维持企业和主承销商在证券市场中的形象与声誉,IPO企业需要将其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因此,这些企业在发行之后的一两年里仍然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 二、IPO盈余管理手段 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那么给了企业管理者一定的变通时机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那么并未给企业政策的“再选择〞设定太高的“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这种高收益、低本钱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利用应计工程的管理现行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产生了很多待摊工程和应计工程,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相反亦然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工程确实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确实认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断出现 利用关联交易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到达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 利用资产重组,以到达美化报表的目的企业为了“美化〞当期的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 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如在年度末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 三、预防IPO盈余管理措施 针对盈余管理的发生动机与手段,本局部将从宏观及微观方面提出一些关于治理及预防盈余管理的方法 深化体制改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是导致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根源,也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包装业绩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改革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现状,消除股权融资给上市公司大股东带来的不合理经济利益,使“上市圈钱〞不在有利可图,出于融资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大大减少。
加强会计准那么建设,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完整性在我国,应对上市公司广泛的盈余管理行为我国会计准那么的制定主要是压缩会计准那么留下的自由空间减少企业管理者的会计估计与职业判断针对上述情况,在制定准那么时应将可靠性放在首位,削弱相关性,减少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空间,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是过于详细的准那么,在减少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的同时,也会诱发管理层有针对性的交易规划,用交易的法律形势来掩盖交易的实质同时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让盈余管理行为暴露在阳光下虽然公司披露的信息水平在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完善上公司信息披露规定,加强对丧失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检查,对查处的违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处分 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笔者认为,要使审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首先应加强审计准那么建设,建立一套能有效标准审计业务的准那么体系;其次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真正做到经济、工作和精神独立同时,审计职业界、证券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等要加大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分力度,严惩欺诈行为。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将会发现和揭示盈余管理,降低其危害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重加强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进一步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董事会将董事长与总经理进行职务别离,防止一言堂,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并组成审计委员会加强公司内部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由于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同时加强上述方面的建设,才能有效的预防并治理盈余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共荣、李琳.IPO前盈余管理与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 【2】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