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古代史上 马工程课件 第二章

清晨86****784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7.20MB
约35页
文档ID:185376757
世界古代史上 马工程课件 第二章_第1页
1/35

第二章 上古西亚(前 千纪前 世纪),作者 刘健,第二章 内容框架,引言 第一节:两河流域南部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第二节:公元前2前1 千纪两河流域地区的王国 第三节:公元前2前1 千纪的古代西亚王国 第四节:公元前1千纪的帝国 第五节:上古西亚文化 本章小结,引言,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当代学者也称其为西南亚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文中的含义为“河间之地”其形状似一弯新月,因此又称“沃月地带”或“肥沃的新月地区”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土耳其高原,流经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注入波斯湾,主要支流为哈布尔河底格里斯河起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流经今土耳其、伊拉克进入波斯湾,主要支流为迪亚拉河以及大、小扎布河引言,本章所涉及的文明区域涵盖东起扎格罗斯山脉,西至地中海东岸,北起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南至波斯湾阿拉伯湾的地区 时间跨度起自传统观点所坚持的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约前9000约前7000 年),止于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灭亡(前332 年),即古代西亚文明进程进入希腊化时代 主要古代民族: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加喜特人、迦勒底人 古提人、腓尼基人、阿拉米人、犹太人、阿拉伯人 赫梯人、米坦尼人、埃兰人等,第一节两河流域南部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一、乌鲁克时代晚期文化之前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前2900约前2350年) 三、阿卡德王国(约前2296约前2112年) 四、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 年),一、乌鲁克时代晚期文化之前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农业的兴起 哈孙纳文化(约前6500约前6000 年)到欧贝德文化(约前5000约前4000年)期的社会演进 乌鲁克时代(约前4000约前2900 年)晚期国家的起源,赤陶土小像,二、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前2900约前2350 年),早王朝时期城邦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早王朝一期、二期和三期。

苏美尔城邦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同时也包括叙利亚、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北部以及伊朗高原东南部的部分城邦城邦统治者的义务之一:修建神庙,三、阿卡德王国(约前2296约前2112年),阿卡德王国的兴起 萨尔贡(约前2296-前2240年在位) 纳拉姆辛(约前2213前2176年在位) 阿卡德王国的政治组织 至高无上的王权 最早的都城阿卡德城 中央政府的管理体系 阿卡德语 阿卡德王国的灭亡,纳拉姆辛的凯旋碑表现出至高无上的王权观念,四、乌尔第三王朝(前2112前2004 年),乌尔第三王朝的兴起 乌尔那玛(前2117约前2095 年在位) 舒尔吉(前2094前2047 年在位) 乌尔第三王朝的特点 君权神授观念 京畿区、边境区和附属国的中央与地方的三级管理机构 税收制度改革 乌尔第三王朝的灭亡 伊比辛(前2026约前2004 年在位),第二节公元前2前1 千纪两河流域地区的王国,一、公元前 千纪初期的人口流动浪潮 二、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约前1595 年) 三、亚述的兴起(古亚述、中亚述时期) 四、中巴比伦王国(约前1595前1155 年),一、公元前2 千纪初期的人口流动浪潮,塞姆人的移民:阿摩利人 伊新 拉尔萨时期的两河流域局势 伊新第一王朝 拉尔萨王朝 埃什努纳、卡扎鲁、马拉德、马瑞、阿淑尔等,二、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约前1595 年),古巴比伦王国历史 汉穆拉比(前1792前1750 年在位) 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体制 国王的权力 官僚体系 军队 法律 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 自由人(阿维鲁) 贵族 平民 依附民(穆什钦努) 奴隶(瓦尔杜),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石碑上部,三、亚述的兴起(古亚述、中亚述时期),阿淑尔城邦与古亚述时期(约前2000约前1800 年) 阿淑尔城邦 阿摩利人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前1813前1781 年在位)创建古亚述王国 中亚述王国(约前1400约前1050 年) 阿淑尔乌巴里特(前1365前1330 年或前1353前1318 年在位) 沙尔马内塞尔一世(前1274前1245年或前1263前1234年在位) 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前1244前1208年或前1233前1197 年在位) 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一世(前1114前1076 年在位) 中亚述社会 中亚述法律汇编 中亚述宫廷敕令汇编,四、中巴比伦王国(约前1595前1155 年)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加喜特人 中巴比伦的统治 第一阶段:入主巴比伦地区之前; 第二阶段:加喜特人国家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国际关系活跃时期 巴比伦与亚述的关系以及中巴比伦王朝的灭亡 巴比伦与亚述的联姻与冲突 阿拉米亚人的势力不断壮大 伊新第二王朝(前1158-前1027年)的短暂复兴 尼布甲尼撒一世(前1126前1105 年在位),这种砖雕装饰神庙墙面的技术可能是后世欧洲马赛克装饰的先驱,第三节公元前2前1 千纪的古代西亚王国,一、赫梯王国(约前1650约前1200 年) 二、米坦尼王国(约前1500前1250 年) 三、叙利亚地区的国家 四、埃兰国家,公元前3 千纪末期至前2 千纪初期,在整个西亚出现大规模移民浪潮,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移民涌入两河流域、叙利亚及安纳托利亚高原地区。

这些移民中包括塞姆人各支及印欧语言民族,他们与当地居民融合,建立新政权,展开广泛的领土征服活动,逐渐形成强大的王国,古代西亚政治格局也开始出现新变化一、赫梯王国(约前1650约前1200 年),印欧人的移民 赫梯古王国(约前1650约前1500 年) 和中王国(约前1500约前1400 年) 新赫梯王国(约前1400约前1200 年) 新赫梯时期(约前1200年前9 世纪),赫梯国王的印玺十分具有代表性,一、赫梯王国,赫梯王国版图,赫梯首都哈图沙城门遗址,二、米坦尼王国(约前1500前1250 年),米坦尼国家的主要居民是几乎与阿摩利人同时移民而来的胡里人,但其统治者则是另一个移民而来的小集团,称米坦尼人; 胡里人借用楔形文字书写自己的胡里语言; 约公元前15 世纪,米坦尼国家成立,首都瓦苏卡尼,新近研究已经确定它的位置在今叙利亚境内泰勒费赫里耶遗址当时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勒都是米坦尼国家的地方政治中心; 公元前1322年,米坦尼国家灭亡; 胡里文化具有民族文化和叙利亚区域文化的特征,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并担当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文化交流的桥梁三、叙利亚地区的国家,公元前2千纪的叙利亚 乌加里特、雅姆哈德、卡赫美什、阿什塔塔(首都埃玛尔) 和阿拉拉等城市国家 多以一座城市为中心,统治周围小块领土,在众多强国中周旋,并发挥其地理优势,发展长途陆路和海上贸易活动 城市防卫体系十分坚固,斜坡式防卫城墙有效地阻碍了攻城槌等重型武器的进攻 多元特征的文化体系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影响着周围地区:亚述王宫、埃及墓葬 乌加里特 位于叙利亚北部沿海地区,今名拉斯沙姆拉 长期从属于赫梯和埃及等周边强国 商业活动发达 具有早起字母文字特征的“迦南语”,四、埃兰国家,古代埃兰人是指居住在今伊朗西南部库泽斯坦地区的古代居民,中心在苏撒 古代两河流域历代国家的宿敌 埃兰人的历史分期 史前时期(约前3400约前2600 年) 古埃兰时期(约前2600前1500年) 中埃兰时期(前1500前1000 年) 新埃兰时期(前1000年前6世纪中期),第四节公元前1千纪的帝国,一、公元前1千纪的人口流动及构成 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 三、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年) 四、波斯帝国(约前550前332 年),一、公元前1千纪的人口流动及构成,海上民族 阿拉米亚人 腓尼基人 犹太以色列人及其国家,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亚述帝国的兴起 亚述帝国的政治结构 亚述帝国的社会结构,尚武的亚述国王,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亚述帝国的兴起 亚述帝国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前934前745年 第二阶段:前745前610年 领土范围北起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南至波斯湾沿岸,西达尼罗河下游,东到伊朗高原西南部 主要国王 阿淑尔丹二世(前934前912年在位) 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三世(前744前722 年在位) 萨尔贡二世(前721前705 年在位) 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 年在位) 埃萨尔哈东(前680前669年在位) 阿淑尔巴尼拔(前668约前630 年在位),亚述首都尼姆路德王宫门口的巨大有翼人头牛身像是强大的亚述帝国的标志,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亚述帝国的政治结构 进一步极权化的君主权力 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内外有别的管理机制 强大的军队体系,接受纳贡的亚述王提格拉特皮莱塞尔三世,二、亚述帝国(前934前612年),亚述帝国的社会结构 国王 贵族 宫廷及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和各个行省的行政长官及其家族成员 知识分子 下层平民 奴隶,亚述人的生产活动,三、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年),新巴比伦王国的统治 那布珀拉沙尔(前626前605 年在位) 尼布甲尼撒(前605前562 年在位) 那布尼德(前555前539 年在位) 巴比伦人与亚述人的历史纠葛 同源同种:古亚述王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和古巴比伦王汉穆拉比分别是其早期历史的代表人物 相互冲突与相互扶持交织纠缠始终 巴比伦文明与亚述文明的关系 同样源于苏美尔文明的深刻影响 基本文化要素相似 巴比伦文明深刻影响亚述文明,巴比伦城的伊斯塔城门是巴比伦文明的标志,四、波斯帝国(约前550前332 年),米底国家与波斯帝国的兴起 波斯帝国的军事征服 波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琐罗亚斯德教与波斯帝国的统治,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第五节上古西亚文化,一、文字与文学 二、科学 三、宗教 四、艺术与建筑,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巴比伦为中心,一、文字与文学,文字 楔形文字 表达多种语言:苏美尔语、阿卡德语、赫梯语、乌加里特语、埃兰语、胡里语、古波斯语、阿拉米亚语 文献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账目、收据、便条等; 政府管理的政令、法律、合同、外交档案、公文文件和往来信件; 供学校教育和王室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典籍,包括累世传抄的王室铭文、王室和神庙赞美诗、神话传说、史诗、诗歌以及科技、占卜、仪式文献等。

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图画文字,内容是产品类型和数量记录,二、科学,数学 实用科学 主要成就: 60进位制 直角三角形定理 对角线、平方根、立方根、初级三角知识等 天文学与医学,记录直角三角形定理的泥板,三、宗教,西亚地区宗教的发展 宗教与文化融合 人生与国家,亚述王宫浮雕中随处可见的保护神,四、艺术与建筑,艺术 神庙建筑 王宫建筑,亚述帝国王宫中的象牙装饰板,本章小结古代西亚文明的主要贡献,科技进步 政体演进模式:城市、城邦、王国、帝国 政府管理观念和体制 物质文化的交流 宗教思想及观念与普世宗教,思考题,农业革命为什么最早发生在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城市与城邦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有哪些? 亚述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统治有何特征和异同? 古代西亚文化的多元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 贸易活动如何影响古代西亚文化的发展进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