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85324367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6单元语文天地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6劳动教学容崂山道士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 些词类的活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教具学具资料准备课 件,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预习要求二、导入课文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

2、。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三、简介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四、检查预习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词类活用: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乃”字的用法: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而”的用法: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

3、呢?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五、拓展延伸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试翻译 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容。(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2.阅读聊斋志异。板书设计崂山道士学道 吃不了苦 下功夫王七 肯吃苦成功 学法术 投机取巧、一事无成 有毅力教学反思单元6劳动教学容语文天地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

4、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难点: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资料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一、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二、导入课文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

5、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三、简介作者和作品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

6、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五、拓展延伸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1.检查预习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

7、线索。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布置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板书设计语文天地崂山道士劳动创造了财富穿墙术不劳而获出才有收获投机取巧教学反思单元6劳动教学容语文天地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

8、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难点: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资料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3集体交流。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

9、,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三、作文。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容写一写。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

10、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作业布置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板书设计语文天地崂山道士劳动创造了财富穿墙术不劳而获出才有收获投机取巧教学反思单元6劳动教学容综合活动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

11、的热爱。资料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教师导航)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一、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二、导入课文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三、简介作者和作品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

12、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1.检查预习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13、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容。(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布置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板书设计综合活动崂山道士劳动创造了财富穿墙术不劳而获出才有收获投机取巧教学反思单元6劳动教学容综合活动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