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5324360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古诗文默写材料念奴娇过洞庭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出了中秋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4.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5.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 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2、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6. 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7.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的词句是: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8.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9.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10.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

3、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11.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12.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登岳阳楼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

4、,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胸怀家国,涕泪交流。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愤懑之情的语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7.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8.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9.登岳阳楼中,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 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

5、今.上岳阳楼”两句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11.登岳阳楼中,杜甫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桂枝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指出地点和季节,并为下文写景抒怀奠定基调的诗句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3. 桂枝香一词中,从侧面概说此地风物之美的诗句是:画图难足。4.桂枝香一词中,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的诗句是: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5.桂枝香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

6、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 .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6.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7.桂枝香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8.桂枝香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9.桂枝香一词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10. 桂枝香一词中,“念往昔、繁华

7、竞逐”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11. 桂枝香一词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12.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游园(皂罗袍)1.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2.游园(皂罗袍) )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8、谁家院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3.游园( (皂罗袍) )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凤片,烟波画船。4.游园(皂罗袍)中: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六国论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

9、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赵国灭亡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也。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4、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5、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6、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

10、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9、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表达了苏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1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1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3、六国论 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苟以天下之大

11、,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4、 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5、 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不赂者以赂者丧。16、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暴霜露,斩荆棘。17、六国论中,作者指出秦国与其他诸侯国较量不在作战,而是秦国的欲望及各国的妥协成了他们的灾祸的句子是: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18、 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19、 六国论中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20、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

12、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也。21、 六国论中,强调赵国和秦国的交战并不处于劣势的句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22、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的后代对祖辈的土地不珍惜,如丢弃草芥一样拿去贿赂秦国的句子是: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3、 六国论中,强调燕赵力量智谋处在孤立无援的句子是: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24、六国论中,强调燕赵的国君坚守道义,不贿赂秦国的句子是: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25、 六国论中,六国国君靠频繁割地求得- -个晚上安寝的句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2

13、6、作者指出秦国靠六国贿赂得到了许多土地的句子是: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7、六国论中,指出胜负已定,灭亡是必然的句子是: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作者提出假设,表达了对齐赵燕三国灭亡的遗憾心情。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4、杜牧在阿

14、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士”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7、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1、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2、阿房宫赋中用“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14、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