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热身课堂4大学之道(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85299022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热身课堂4大学之道(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热身课堂4大学之道(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热身课堂4大学之道(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暑假热身课堂4大学之道(学生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2.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3.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知 识 回 顾知 识 回 顾 1.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成书于,为西汉礼学家戴圣 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 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 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2.背景资料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内容主要是记 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

2、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 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 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与、周 礼合称“”,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 源。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3.知识梳理 课堂课堂 4 4 大学大学之之道道 2 (1)一词多义 道 大学之道()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怀其璧,从径道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 伐无道,诛暴

3、秦() 明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明明德,在亲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火尚足以明() 明死生之大()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明诏大号() 明火执仗() (2)词类活用 在明明德,在亲民() 先齐其家() 先修其身() 3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3)特殊句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4.思维导图 先 学 导 入先 学 导 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 何连接自我、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 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 知 识 解 读知 识 解 读 1.如何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2.

4、你认为如何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境界? 4 3.从“大学之道”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批 判 思 维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 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一致性。那么结合这一认识,谈谈你对儒家治国理念的看法。 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得知, 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 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纵览四书五经, 我们发现,

5、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 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 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 “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 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5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 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

6、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 进修步骤, 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 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 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 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着你 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 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 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知 识 拓 展知 识 拓 展 1.四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

7、出来,与论语孟 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 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 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 “传” 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 见到的大学版本。 2.“大小戴”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 其为“小戴”

8、。 6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 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 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 7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 止而后有定知:知道 B.虑而后能得 得:获得 C.先齐 其家齐:整齐有序 D.知至而后意诚 诚:诚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家齐而 后国治 A.鲤趋而 过庭 B.心正而 后身修 C.知明而 行无过矣 D.惑而 不从师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

9、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C.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D.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孔子及弟子对仪礼的看法。 4.名句名篇默写 (1)礼记大学之道中表明“大学宗旨”的句子是 ,。 (2) 礼记大学之道 中论述治国与齐家关系的一句是,。 (3)礼记大学之道中“,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阐述了近于“道”的道理。 (4),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而后身修。 8 (5)欲修其身者,;欲正其心者,。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 510 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

10、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 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 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止 而后有定止:终止。 B致知在格 物格:推究。 C意诚而后心正 正:端正。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本:根本。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11、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使六国各爱其人,则 足以拒秦 C国治而 后天下平耳得之而 为声 D壹是皆以 修身为本至丹以 荆卿为计 7下列语句不是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A.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 9 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 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

12、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 理。 D本文主要强调了“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三纲”“八目”;“八目”包括明 德、治国、齐家、修身、格物、意诚、心正、平天下。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_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_ 10.文章论述了哪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哪一方面是关键? 三、类文阅读 阅读礼记选段,完成 1114 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 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13、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10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 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 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选自礼

14、记) 注释蜡()宾:古代君主年终祭祀叫蜡;宾:陪祭者 谋闭:谋,奸诈之心; 闭,闭塞。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田里:田,指阡陌;里, 指闾里。“田里”此处指田里制度。 11.下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事毕出游于 观之上B丘未之 逮也 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事毕出游于观之 上 C以 著其义D天下为 公 众以 为殃众以为 殃 12.下列文言句式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何叹B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C丘未之逮也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3.指出下列各句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 (人们) 憎

15、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 (而要去收贮它) , 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也)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 C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11 译文(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所 拥有。 D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译文用(礼)来表彰人民做对的事,用礼来考察他们的忠诚,显著有过错的,就用刑罚加 以惩治,用(礼)来指示人民要有常规。 14.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孔子作为生

16、存于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 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因为他是一个心性高洁,志向高远的人。 B孔子有一种深深的遗憾,觉得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他都设有赶上,只 能对它们在心中向往,他是多么向往这样一个美好的大道时代。 C作者其实是否定孔子的理想的,觉得他“大道之行”只是过分的空想主义,因为它在人 类社会中是无法想象的;看看当今连小康社会也难以达到,基本的礼义纲纪也难以规范,而 且在老百姓心中,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祸国殃民的想法。 D文章中所提出的大道社会,那些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 用,和睦相处;就是一种整个天下能够为广大人民百姓所共同享有的美好的理想时代。 15.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12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1. 【答案】小戴礼记小戴记汉代儒家 2. 【答案】仪礼三礼 3. 【答案】(1)名词,宗旨、原则/名词,规律/名词,路,道路/动词,取道/名词,道理, 规律/名词,主张,思想,学说/名词,道义动词,彰显/名词,光明/形容词,明亮/ 动词,照明/动词,阐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