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85298943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2、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Al 27Cl35.5Fe 56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 2 CO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

3、作为燃料 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 研发催化剂将 2 CO还原为甲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 A 不符合题 意;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新能源,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 B 不符合题意; 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 故 C 不符合题意; 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2. 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

4、体,合理的是 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 A 24 Ca(OH)NH Cl 3 NH B 2 MnOHCl(浓) 2 Cl C 23 MnOKClO 2 O D 24 NaClH SO(浓)HCl A. AB. B 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 A 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 B 错误; 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

5、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 正确; 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 D 错 误; 故选 C。 3. 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22 3434 COCaSOCaCOSO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3 32 Fe4HNOFeNO2H O 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3 22 Al4OHAlO2H O 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22 CuSCu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酸钙微溶,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

6、中的硫酸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 C 2 3 O +CaSO4=CaCO3+S 2 4 O ,故 A 正确; B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应为: 3Fe+8H+2N 3 O=3Fe2+2NO+4H2O,故 B 错误; C硫酸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钾,离子方程式应为: Al3+3OH-=Al(OH)3,故 C 错误; D硫化氢为弱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离子方程式应为:Cu2+H2S=CuS+2H+,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4. 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反应

7、,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 2 44g C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物质含有羟基、羧基、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 A 错误; B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 1 个或 n 个 CH2的有机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10H18O3,而且与乙醇、 乙酸结构不相似,故 B 错误; C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C10H18O3,的分子式为 C10H18O3,所以二者的 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C 正确; D该物质只含有一个羧基,1mol 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 0.

8、5mol 二氧化碳,质量为 22g,故 D 错误; 故选 C。 5. 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士壤类似土壤中含有的短周期 元素 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X、Y、Z 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与 W 同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 B. 化合物 XW 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 C. Y 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 Z 单质的 D. 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短周期元素 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 X、Y、Z 为同周期 相邻元素,可

9、知 W 所在主族可能为第A 族或第A 族元素,又因 X、Y、Z 为同周期相邻元素,且均不 与 W 同族,故 W 一定不是第A 族元素,即 W 一定是第A 族元素,进一步结合已知可推知 W、X、Y、 Z 依次为 O、Mg、Al、Si,据此答题。 【详解】AO 原子有两层,Mg、Al、Si 均有三层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MgAl SiO,即XYZW,A 错误; B化合物 XW 即 MgO 为离子化合物,其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B 正确; CY 单质为铝单质,铝属于导体,导电性很强,Z 单质为硅,为半导体,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 之间,故 Y 单质的导电性能强于 Z 单质的,

10、C 错误; DZ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硅酸,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 错误; 故选 B。 6. 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 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Cl氧化生成 2 Cl的反应 B. 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NaClO C. 阴极生成的 2 H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 阳极表面形成的 2 Mg(OH)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大量的 Na+、Cl-、Mg2+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的原

11、理是利用惰性电 极电解海水,阳极区溶液中的 Cl-会优先失电子生成 Cl2,阴极区 H2O 优先得电子生成 H2和 OH-,结合海水 成分及电解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阳极区海水中的 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 Cl2,发生氧化反应,A 正确; 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 Cl2与阴极区生成的 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 成 NaCl、NaClO 和 H2O,其中 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 正确; C因为 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阳极区生成的 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 正确; D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2、2H2O+2e-=H2+2OH-, 会使海水中的 Mg2+沉淀积垢, 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 Mg(OH)2 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 错误。 故选 D。 7. HA 是一元弱酸, 难溶盐 MA 的饱和溶液中c(M ) 随 c(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 实验发现,298K时 +2+ c (M-c(H)为线性关系,如下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溶液pH4时, -4-1 c(M )3.0 10 mol L B. MA 的溶度积度积 -8 sp K (MA)=5.0 10 C. 溶液pH=7时, +-+ c(M+c(H=c(A +c)(OH) D. HA 的电离常数 4 a - K (HA

13、)2.0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具体见详 解。 【 详 解 】 A 由 图 可 知pH=4 , 即c(H+)=1010-5mol/L时 , c2(M+)=7.510-8mol2/L2, c(M+)= -8-4 mol/7.5 107.=5L10 mol/L3.010-4mol/L,A 正确; B 由图可知, c(H +)=0 时, 可看作溶液中有较大浓度的 OH-, 此时 A-的水解极大地被抑制, 溶液中 c(M+)=c(A-), 则 +-2+-8 sp K (MA)=c(M ) c(A )=c (M )

14、=5.0 10,B 正确; C设调 pH 所用的酸为 HnX,则结合电荷守恒可知 -+-+-n )c(M +c(H =c(A +c(O+ nc X)H,题给等式右边缺阴离子部分 nc(Xn-),C 错误; D +- a c(H ) c(A ) K (HA)= c(HA) 当 c A =c HA时,由物料守恒知 -+ c(A )+c(HA)=c(M ),则 + - c(M ) c(A )= 2 , 2+ +-8 sp c (M ) K (MA)=c(M ) c(A )=5.0 10 2 ,则 2+-8 c (M )=10 10,对应图得此时溶 液中 +-4-1 c(H )=2.0 10 mol

15、L, +- +4 a c(H ) c(A ) K (HA)=c(H )2.0 10 c(HA) ,D 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8. 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 2 TiO、 2 SiO、 23 Al O、MgO、CaO以及少量的 23 Fe O。为节约 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3 Fe 3 Al 2 Mg 2 Ca 开始沉淀的pH2.23.59.512.4 沉淀完全 51 c=1.0 10 mol L 的pH3.24.711.113.8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中,

16、 2 TiO、 2 SiO几乎不发生反应, 23 Al O、MgO、CaO、 23 Fe O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 写出 23 Al O 转化为 44 2 NH Al SO的化学方程式_。 (2)“水浸”后“滤液”的pH约为 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 11.6,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 _。 (3)“母液中 2+ Mg浓度为_ -1 mol L 。 (4)“水浸渣”在 160“酸溶”最适合的酸是_。“酸溶渣”的成分是_、_。 (5)“酸溶”后, 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热, 2 TiO 水解析出 22 TiOxH O沉淀,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6)将“母液”和“母液”混合,吸收尾气,经处理得_,循环利用。 【 答 案 】(1). 2344 2 Al O4 NHSO 焙烧 32 2 44 2NH Al SO6NH3H O (2). 3+3+2+ FeAlMg、(3). 6 1.0 10(4). 硫 酸(5). 2 SiO (6). 4 CaSO (7). 2+ 222 +(x+1)H OTiOxH O+ HTiO2 (8). 424 (NH ) SO 【解析】 【分析】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