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5270178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31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杨凤春 西宁2004年8月12日,一、概况,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自从1999年,国家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以网站为重点的国内电子政务得到了很大发展 域名总数已经达到500多个,而非的政府相关网站更是成千上万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 县级以上政府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也接入了互联网 (中央国家机关已建成门户网站90多个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04年3月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具体承办2003年中国政府门户网

2、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状况则相对落后。关于部委门户网站,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总体情况略差于省级网站,排 名,部委门户网站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计署、林业局、粮食局、国家税务总局、卫生部、外汇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各省市级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重庆、河北、广东、安徽、江西、新疆、陕西和福建 各地级政府门户网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广州、杭州、南京、珠海、青岛、武汉、大连、黄石、苏州和汕头,特点,“信息公开”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从指数得分来看,基本达到中等水平 除县

3、级网站以外,省级、地级及部委级网站的“信息公开”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县级网站仍处于刚起步阶段。 “交互服务”是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指数得分不足满分的3成,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交互服务”情况普遍很不理想 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基本没有起步 省级、地级以及部委级政府门户网站也刚刚走了一小步 “功能结构”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保障,指数得分不足满分的2成 政府门户网站“功能结构”建设情况在总体上好于“信息公开”和“交互服务” 从省级、地级、县级以及部委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结构来看,县级政府网站总体发展状况要差一些,2004全国地市电子政务应用调查及推广,由中央国家机关58个部委信息主管部门联合发起,信息产业部

4、信息化推进司委托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主办 调查的主要发现 目前的政府网站还主要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类似于常见的公告栏,政府网站交互性有待加强 交互性、应用性差 表现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政府部门之间 网站建设仍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是政府网站的专属域名后缀,而实际上很多政府网站却并没有使用后缀,很多使用org、net后缀,甚至还有使用com的 在网站建设标准、实施方案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存在不规范现象,北京市即将开展政府网站评议工作,由市纠风办和市信息办联合组织 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网上服务情况等,从今年开始也将逐步成为考核领导政绩的一个方面 市民可通过首都之窗网站反映自己的意见 9月,根据评议情况

5、,政府网站将被分为A、B、C三个级别 注重政府政务公开和为民服务的质量 实现本年度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机构设置、职能定位、重大事项办理结果、办事流程在网上100%公开;办事表格100%可从网上获取;行政许可目录100公布 由专家组评议、群众评议和网上评议三种方式组成。专家组评分占80,群众评分占20,市民网评将列为本年度政府工作重要考核指标,2004年7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04年督察考核工作的意见规定 利用“首都之窗”网络平台,征求市民对各部门的评价意见,网上评价的重点是各部门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4个方面的情况 去年11月11日至12月5日,由北京市督察考核

6、办组织进行的“群众评价政府部门”在首都之窗进行。据本报不完全统计,其间,近13万人次参与了此次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市地税局以61%的满意率位居满意度榜首,市交通委以87%的不满意率位居不满意度榜首。尽管主办方最终没有公布这次评议调查结果,但民主测评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2004年政府IT投资增长率将为15.9,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研究,2003年政府IT投资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345亿人民币,相比2002年增长了15%。其中硬件市场规模为254.5亿元,所占比例最大,为73.8%;软件市场规模为50.5亿元,所占比例约为14.6%,IT服务市场规模为40亿元,所占比例为11.6%。

7、而2004年,电子政务将进入全面实施年,政府的IT投资将进一步加大。政府IT投资的增长率将为15.9%,市场规模将达到279.2亿元,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70亿元,IT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0.8亿元。,2004年电子政务中业务管理和公众服务成为建设重点,2003年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中,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占43.1 2004年,政府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向业务管理、公众服务等应用转移,而不再过分强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著加强,网络建设的受重视程度开始下降,2004年电子政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投资比重上升,2003年电子政务软件市场为6

8、2.7亿元。预计到2004年,软件、硬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61亿元、69亿元和70亿元左右 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重将上升1.8% 不包括地方电子政务建设 据悉,温州市将筹资102.6亿元,打造数字温州,重点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众服务信息化,二、成就与问题,监管效果显著,金税工程二期运行以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共督办这类案件起,涉及企业户,按虚开发票终止日期统计,其中有户是年金税工程开通以前虚开的,有户是年上半年虚开的,年月日金税工程全面开通后的下半年,虚开的只有户 海关信息系统-金关工程,从建立电子海关到建立电子

9、口岸,再到建立电子总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核心项目得到重视,围绕“两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一站(政府门户网站)四库(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十二金(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政务公开有所推进,“SARS”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2003年,SARS事件使得政府和普通百姓都认识到,公众的知情权对处理重大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依靠传统的政府信息传递方式和发布机制,是很难保证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落实 政府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应用,改革政府信息传递方式,构建基于网络的决策和信息传播体系,提高政府公共

10、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点使全社会对发展电子政务形成了新的共识,电子政务得到普及,“电子政务”在敲门 “被电子政务化”趋势在加强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环境要素 危机、突发情况的推动 城市应急管理 财务监控 以管理效率的提高降低政府费用,问题,电子政务承载了过多的负担:管理/政治双重目标 体制障碍:机构、既得利益 对电子政务的理解有待深化 电子政务会扩大政府的能力和规模 办公自动化的误区 技术导致权力格局变化 各自为政,泡沫化 单纯技术主义 发展不平衡 跨越式发展的悖论 “一把手”障碍,1、发展不平衡,横向 无论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总体上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 纵向 中央

11、、省市行政层级比较高的政府及其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比较快,门户网站建设比较完善,而行政层级比较低的政府或部门发展相对落后,2、政府门户网站问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普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 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 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设计不规范 主页形象不如实际的政府形象 网站有名无实,信息不及时更新,没有深入链接,有的甚至变为“死网” 目前在全国大约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无法打开,约有1/3的政府网站应用价值比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所发布信息无时效性等现象,3、重硬轻软、重电子轻政务,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应用系统投入 重资

12、金、软硬件等“硬投入”,轻观念更新、技能培养、行政组织结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改造、整合 重系统,轻整合 重建设,轻应用 重技术,轻数据 重监管,轻服务 重推动,轻身体力行,4、标准建设滞后,没有标准 价值评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效益评估缺乏依据 电子政务难以发挥政府管理改进的工具和手段功能,5、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粗放、缺乏积累的培训 培训质量难以评价 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与使用、与政府管理改进实务的联系薄弱 缺乏培训质量的检验方法,三、简要的原因探讨,主要原因,体制性问题 观念障碍,重视不够PC+网站 标准、总体规划制定滞后 纵强横弱信息孤岛 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存在体制性障碍 监管、效率、服务

13、存在定位上的误区 资金、资源不足 操作性问题 建设模式单一化 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结构不合理 业务系统水平低 应用和服务领域,政府网站便民服务功能低下的原因,能力原因 即便是政府门户网站上的一些便民服务小窗口,其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系统运行支持和良性运行的庞大数据库支持 要真正达到电子政务服务于社会的程度,将会在未来23年中增加数千亿元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 体制原因 信息共享问题 政务协同问题 社会机构同样有责任,电子政务评价标准的变化,两三年前,用“浏览量”、“点击率”、“信息更新速度”来评价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 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价则要用便民服务的种类、居民应用情况等来衡量 评价标准的变化

14、,正是转型期内电子政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反映了电子政务建设中心的转移 通过外网建设来调动内网的各种应用以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信息化的重要衡量指标 政府内部系统网络是一个集网上审批、纳税、缴费、上访、办理护照、社团登记等各类应用系统的大平台,任何一项服务的添加都是以加大投入力度为代价的,四、趋势,电子政务建设的四个重点,设计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 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满足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 加快推进中央政府已定的建设项目 边建设边发挥效益 2003年要在整合外网平台、建设门户网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其他项目要稳步推进 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一系

15、列规范的管理办法 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振兴中国信息产业密切结合,促进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产业竞争力,具体任务,两网 即连接副省级以上部门办公业务的“政务内网”,面向公众、企业及连接政府间业务的“政务外网”,其中外网将与互联网相连接。 4大数据库 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 12个业务系统 加快建设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政策管理系统、金审、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十二个业务系统 构建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出台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如电子签章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新动向,机构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同步问题提上日程 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提上日程,如何实现电子政务的转型,

16、服务型政府的定位 形象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对相关信息只是“以我为主”式的公开;而服务工程则不同,政府必须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并且是“以人为本”式的信息服务 采用适当的技术,以低成本的运作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面向公众,面向行政相对人 服务对象一定要明确,不能造成“信息爆炸” 把他们最需要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而不是造成垃圾信息的泛滥,准电子政务:让政府网站升级,“准电子政务”,也就是在完成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之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虽然没有实现完整的电子政务流程,但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而将一些难以实现的复杂功能仍然通过传统方式来进行 应该做到两个方面:(1)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2)把政府网站真正用起来,五、实现可持续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主要是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基础设施立法,即行政立法建设相对成熟,而对于公众开放部分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除此之外还要对电子行文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管理和人事、法律、规范和标准、社会公德等进行研究 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