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案_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巧妙的用力2撬棍的学问》教案_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撬棍的学问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设计理念:本文是对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第二个知识点:“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探究,科学课强调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倡在实践动手基础的上进行感悟和发现,在探究的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本着这样的原则,我采用了先利用生活中有关杠杆的视频引入,然后引出学生探究实验,层层深入,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整个过程,体会发现科学知识的成功感,再通过教师杠杆演示器和生活中的杠杆将学生得到的杠杆知识再次得到升华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抓住每个机会,适时引导,使课堂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 对杠杆的三点进一
2、步理解,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后面又及时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原来就是杠杆。教材分析:在第一课时认识杠杆的基础上,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利用杠杆尺进行研究,教材展示了一个杠杆尺的装置,并叙述了具体的探究过程,同时教材上的表格是为了提示学生将找到的方法及时记录,结合教材上的讨论问题,实验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这一部分我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各实验环节,提高探究能力。然后将教材内容提升高度,用自制教具杠杆演示器将杠杆进一步分为三类,在结合生活中常用工具也应用了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三种分类。学情
3、分析:杠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本课的教学在学生认识杠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杠杆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是否省力是由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实验创新点:1、 学生杠杆尺: 整个探究过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提高每个学生的探究意识, 参与意识,尤其是利用自己制作的杠杆尺,较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杠杆尺两侧相
4、互作用现象以及作用过程中的平衡条件,从中发现“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e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这一规律。2、杠杆演示器:该演示器可以演示三种类型的杠杆,同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长度体现拉力的大小,更直观,更具说服力;另外,通过教师的演示会让学生学到初步的实验探究过程,及收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自己探究实验的成功打好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规律;2、能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并进行归类;(二)能力目标:1、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找出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3、能在具体的工具中找出杠杆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并进行
5、正确归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到科学实验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杠杆平衡规律的实验。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并分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示:杭州动物园上演的“现代版曹冲称象” 。提出问题:周老师是借助什么机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他所用的主秤是一个最大称量值为 20 千克的弹簧秤,怎么就能称起重量为 3 吨也就是 3000 千克左右的大象呢?学生判断回答:因为周老师用了一个省力杠杆。教师总结:周老师所用的杠杆是一个省力杠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样才能保持杠杆的平衡?生活中还有哪
6、些工具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下面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探讨。【设计理念】 为学生创设一个“现代版的曹冲称象” ,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二、进行新课探究一: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实验探究:利用自制杠杠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认识杠杆尺:介绍支点,左边钩码为阻力,右边钩码为动力,杠杆尺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分别确定为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2、提出问题:杠杆在什么情况下保持平衡?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4、设计实验:
7、(1)确定杠杆尺左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 持平衡;(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5、学生实验,记录结果:附表格阻力点动力点实验次数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电点到支点的距 离(格)钩码(个)1235、分析归纳:实验中你们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了吗6、交流评估: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并将该同学发现的规律带入本组的实验数据中,看是 否成立。7、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右边钩码数X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二左边钩码数X阻力点到支点的距 离 或 动力
8、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设计理念】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再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各个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 验探究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互为补充,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探究二:利用自制杠杆演示器探究杠杆是否都是省力的呢?同学们的探究非常成功!老师也做了一个杠杆演示器,下面就用你所掌握的知识,解释 杠杠演示器中所包含的现象吧!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收获呢?演示器中用到了一个测量力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当测力计受到较大拉力时,弹簧伸 长的越长。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断拉力的大小,从而确定是否省力。演示实验:1
9、、首先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观察伸长的长度;2、 将该钩码挂在杠杆的右端作为阻力, 观察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长度, 与第一次比较,判断是否省力;3、改变支点的位置两次,继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长度,同时观察支点到动力点、阻力点的距离。分析实验:第一次:当动力(阻力时,发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第二次:当动力=阻力时,发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第三次:当动力阻力时,发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4、总结:杠杆根据是否省力分为三类:当动力动力(阻力时,为省力杠杆;当动力动力=阻力时,为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动力阻力时,为费力杠杆。在判断杠杆
10、的类型时,我们就可以先找到杠杆上的三个点,即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然后通过分析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到支点的距离关系,从而判断动力与阻力关系,确定杠杆类型。【设计理念】 为了让更全面的认识杠杆,我将教材内容提升了一个高度,借助自制杠杆演示器,与同学们进一步发现杠杆的更多知识。不仅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又一次得到提高,而且更学会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个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探究三:生活中的杠杆教师展示跷跷板、蒜夹压汁器、夹子的图片,问,这几件物品都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你能找到它们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吗?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型的杠杆?跷跷板属于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蒜夹压汁器属于
11、省力杠杆, 夹子属于费力的杠杆。【设计理念】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为下面“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做好铺垫。学生活动:通过实物分析判断杠杆类型,以及这些工具在生活中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三、课外延伸: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杠杆,请你利用课下时间快去发现,判断吧!并将它们做出正确分类!课堂导学课题:撬棍的学问-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教师:孟育红 时间:班级:学生:探究一:怎样使杠杠保持平衡?1、提出问题:杠杆在什么情况下保持平衡 ?2、猜想:3、设计实验:记录表阻力点动力点实验次数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电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1234、实验结论:探究二:利用自制杠杆演示器探究杠杆是否都是省力的呢?实验结论:你将杠杆做了怎样的分类:探究三:生活中的杠杆跷跷板属于 杠杆杠杆 夹子杠杆蒜夹压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