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5266786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采用比较式教学法的必然性爱因斯坦曾经写过一个有名的公式:A=X+Y+Z。他这样解释这个公式: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而在论及教学效果时,有人则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不言而喻,教学方法对于老师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比较教学法已经进入了老师的视线,并且越来越引起老师的兴趣。为什么比较式教学会如此吸引老师,让他们致力于对比较教学的研究呢?(1)比较思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广泛性。比较思维是确定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掌握一般规律、认识特殊现象的一种思维活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最为强调比较,往

2、往把比较与鉴别联系为一体,即有比较才有鉴别。而从人脑的智能角度来讲,比较可以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思维活动,因此比较又是促进人脑智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之一,比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无不包含着比较,无一不经过比较。所以说,比较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性。(2)知识之间的固有联系决定了比较法教学实施的现实可行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彼此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相同、相近、相通或者相反、相对、相关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比较法存在的基础,它就像一条线,可以连接起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比如,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

3、准中明确写道:“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比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课标本身就提倡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这更使得老师选用比较教学法成为一种必然。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是为比较教学法提供了可能性。对此,邱老师说:“单个地记忆,知识点都是散乱的,而比较却让它们走到了一起,变得有序起来。”我们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比较:一是异中求同,二是同中求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每件事物的本质,才能最终利用它,发展它,甚至发展自己。总之,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比较教学法,必然会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开创一片广阔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